1、三叔爱和老嫂们骂着玩儿,我爷爷时常提醒他说:对她们放尊敬些,老嫂比母啊!(河南长葛)
2、爸爸下岗四个月却换了五次工作,蹬三轮、摆小摊的体力活他看不上眼,总想找一个既体面又挣大钱的活干。爷爷告诫他说:能大能小是条龙,能大不能小是条虫。在哪行干好都不容易,哪行干好都会有出息。(河南社旗)
3、(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谓没有止境,多指还有更强者。台湾琼瑶《人在天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不再是在中学里参加学校的比赛,我们要睁开眼睛来看别人,更看自己,越看就越可怕。
4、镜中花,水中月————空好看;可望而不可即
5、(庄家老儿读祭文难)(歇)庄家老儿:老农。祭文:祭祀神灵、祖先,或祭奠死者时朗读的文章。指某事做起来很困难。
6、(爆冷门)(惯)冷门:原指赌博时很少有人下注的一门。比喻在不引入注意的地方,突然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山望着那山高歇后语)。
7、(解释):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8、(安钉子)(惯)比喻在对方的内部秘密安插自己的人。
9、(老鼠进口袋,自己找死)释义:比喻自寻死路。也比喻人的困难或危险是自己造成的。例句:老鼠进口袋,自己找死,和我无关!
10、泰山顶上观日出————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11、堂弟不知从哪里弄得满身灰,我说他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似的。奶奶却说:你也不比他干净多少,尽是土坷垃笑话泥人。(山西沂州)
12、(八十岁学吹手来不及)(歇)指学某种技艺或从事某项工作为时已晚。
13、(困头儿上不算计,圈底儿下却算计)(惯)困(qun):古代一种圆形的粮仓。粮满仓时不计划用粮,仓里快没粮时才开始计划。比喻钱快花完时才注意节约。
14、山鹰站在崖顶上————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15、(瞎子发眼豁出去)(歇)发眼:害眼病。豁出去: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去做。本指眼睛已经瞎了,再害眼病也不在乎;转指没有顾忌,舍得付出任何代价。也作瞎子发眼豁出来。瞎子害眼睛豁出去。
16、(把死马当活马治)释义:比喻在绝望的情况下,尽最后的努力来挽救,寄希望于万一。例句:忠大伯上下打量了一下,看他不像个起眼的人物。可是大火烧着眉毛,只好把死马当活马治,立刻请他喝酒吃饭。
17、表哥初中毕业,嫌自己家穷,想出外打工。舅母说:人勤,穷不久;人懒,富不长。只要你脚踏实地地干,在哪都会过上好日子。(广东龙门)
18、白话译文:君主以德修身,在本国有很高的声望,一定能有所成绩,为世人美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远超他人。
19、(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谚)一根羽毛在风里飞动,能标示出风向;一根小草在水中漂浮,能标示出水的流向。指观察局部的动向,可以推断出全局的变化。
20、妈妈在做饼,我在旁边摸这摸那的,很淘气。妈妈说:越说你脸长,越把下巴往下拽。(江苏沭阳)
21、(挨上染坊尽点子,挨上铁匠尽眼子)(谚)挨近染坊,衣服上不免沾上颜料的斑点;挨近铁匠,衣服上不免有被火星烧出的许多小孔。指生活在什么环境下,就会受到什么影响。
22、(请风光博笑脸)(惯)形容极力巴结、讨好。
23、例句:这些“网上医生”挂羊头卖狗肉,看病是假,卖药是真。
24、(大海哭孩脸,一天变三变)(谚)哭孩脸:动不动就哭的小孩的脸。指大海的水面变化莫测,一会儿风平浪静,一会儿风浪掀天。也作大海孩儿面,一朝变三变。
25、山洞的老鼠————东张西望关于东张西望的歇后语拓展摘抄峨眉山上的佛光————看得见,摸不着;可望而不可及
26、(弓是弯的,理是直的)道理是正的直的,应当能讲清楚。弓,也说:路。张行《武陵山下》:老弟,弓是弯的,理是直的,有话好说嘛!
27、(桃李满天下)(惯)桃李:比喻所教的学生。形容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多,遍布各地。
28、例句:我们慕名来到了这家特色餐馆,品尝到了他们的招牌菜后,都真心地夸赞他们的美食招牌菜名副其实。
29、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名义和实际相符。
30、(兔子不吃窝边草)释义:兔子不去吃自己窝旁边的草。比喻人不在家门口或当地干坏事,不去侵犯周围人的利益。参见老鹰不吃窝下草、猛虎不吃傍窝食。例句:洪大哥,我不是来追赶你的。自古道:兔子不吃窝边草。
31、(举例造句):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见异思迁,是个自然的道理。★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七回
32、(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按道德良心做事,不必计较功利。清代《镜花缘》:妹子有句话奉劝诸位姐姐:倒不必怀疑,古人说得好,他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33、(针尖对麦芒)(惯)麦芒:麦穗上的芒,呈针状。比喻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34、(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是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那么,汉语拼音来自哪里呢?汉字用拉丁字母注音,已有370多年的历史。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开始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拼音(拉丁字母:古罗马人所用文字的字母。一般泛指根据拉丁文字母加以补充的字母,如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的字母)。后来法国的传教士金尼格又用25个字母给汉字注音,目的都是为了西方人便于学习和掌握汉语汉文。以后又陆续出现过多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鸦片战争后曾任驻华公使等职的英国人威妥玛所拟定的威妥玛式。到了近代,我国一些语言文字学者曾一度想以拼音文字替代方块字。1892年,近代汉语拼音文字提倡者卢戆章,仿拉丁字母笔形创造了一种切音新字。1926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制定了国语罗马字。1931年,吴玉璋等人又制定了拉丁化新文字。这些都对后来创立汉语拼音方案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都不成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提出要走世界文字共同体的拼音方向。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代替了中国特有的旧拼音方法,促进了普通话的普及与推广。1977年,在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通过了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来拼写中国地名的决议,我国自定的《汉语拼音方案》登上了国际文化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