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风雨。(傍晚,西北天上有乌云,半夜有风雨。)
2、第三是“测天占候”。古人在节气物候的实践中发现,物候异常可以用于预报某种灾害。例如:“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愁”,这是指立春举行“打春牛”民俗仪式时下雨,则这年会发生春旱。
3、立春正月节、惊蛰二月节、清明三月节、立夏四月节、芒种五月节、小暑六月节、立秋七月节、白露八月节、寒露九月节、立冬十月节、大雪十一月节、小寒十二月节。谓十二节。
4、白露,气温开始降低、夜间露水已有凝结呈现白露。
5、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6、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7、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8、小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黄河流域一般开始下雪。
9、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10、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民间谚语》
11、十月日,生翅,贫弹查某领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阳下山快。懒女人工作不完。)
12、(物候知识):下雨时雨会冲垮蚂蚁或蛇的家,所以他们会在雨来临前搬家。
13、立秋:我国习惯上作为秋季的开始,预示着天气转凉,植物结实,秋收季节即将来临。但立秋后暑气并未散尽,还有气温较热的“秋老虎”在后头。
14、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二十四节气农谚语拓展立春:是春季开始的节气,表示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开始回升。
15、首先是“劝农籍田”。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举国上下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春”活动。在京城,皇帝和皇后要携领文武百官到先农坛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以示重农爱民,国泰民安。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喻,传播农桑新法。
16、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民间谚语》
17、立冬:为冬季开始的节气,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18、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19、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20、(物候知识):农历五月十三是雨节,如果这一天下雨的话,那么这一年秋天谷子就会大丰收,谷子多的都没地方储存了,家家户户需要建新的谷囤。
21、六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22、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23、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24、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
25、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
26、释义:小麦就要准备结籽粒了,所以水分要跟上,到了立夏就会长胡须也就是麦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