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实,「邋遢」含义里「不干净」这一层意思的确是源自「垃圾」的英文「litter」,而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锅还得由神奇的洋泾浜英语来背。
2、那两个都是真正的我吧,沉默不会让我觉得难过,声嘶也不代表我有多开心。
3、学哄女朋友 | 咋拒绝借钱 | 走心夸人术
4、我在笼子里雀跃跳喊,周围的人眼神充满怜悯。
5、但有话讲,可能总归是要愉悦一点的,只是无人来。
6、看着从城里回来的Lucy、Candy、Tom满嘴中英文夹杂,家乡的翠花、小芳、狗蛋听着就觉得好气哦!为什么自己中文八级,英文却没学好!不然现在就也能跟他们一样用英文单词装逼了啊!
7、但我不能告诉别人啊,如果我不是最好的,那你们怎么会爱我。
8、(烟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十分辽阔。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浩渺;辽阔无边。
9、(6)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 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
10、真的太不聪明了,我明明可以假装是同类融入他们。
11、东家效益好的时候,还能忍你,权当多养个人,但东家也在亏损时,裁人是一定的,不以你做谁的人、做谁的鬼的意志为转移。
12、那父母们到底该反省什么呢?反省我们怎么样才能成长为儿女们满意的样子吗?我们这一代父母,迁就孩子迁就的还不够吗?即使我们能够迁就,那社会能迁就吗?我们父母可以努力成长为孩子想要的的样子,那生了二胎三胎怎么办呢?一样米养百样人,一母所生也是各个不同,信不信俩孩子你就迁就不清?
13、所以,虽然「邋遢」这个词古已有之,但你还是可以自信地坚持认为自己就是在讲英文!
14、做个梦,看个电视剧就莫名其妙和你吵一架,感慨人间不值得不是没有道理的。
15、看过香港电影的你一定对「扑街」这句广东话俚语印象深刻吧?还有小伙伴告诉文字君,他学会的第一句粤语就是「扑街」,真不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手动滑稽)。
16、我经历过好几次高犯罪率的年代。1983年的严打,背景是城镇中有大量游手好闲的无业青年。90年代初车匪路霸横行,我坐火车上大学时,去趟厕所要在过道上被四五个男人摸屁股——当然摸的是裤袋里的钱,几年后,车匪路霸近乎绝迹,有专家曾分析,这不仅仅是警方打击的效果,还有个主因是珠三角的民营企业那几年蓬勃发展,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
17、反正刚刚知道这个知识点的天天快要歇斯底里了
18、事实上,“合唱团”也是评论家在形容史密斯作品时,特别喜欢拿来打比方的词儿。史密斯是那种天生就能从大城市的喧嚣芜杂中听出交响合唱每个细微声部的作家。很少有人能像史密斯那样,在高度浓缩戏剧化情节的框架里,仍然能保持着文字的弹性和光泽,让你觉得她的“刻意”和“繁复”反而是她自然流露的天赋,那些曲折奥妙的长句才是她能焕发出最多光彩的舒适区。她对这个世界最深切的体察和最充分的善意,蕴含在汩汩不绝的嘲讽中。
19、千禧年之后的鲁西迪,仍然保持着稳定的产量,一共出版了五部中等规模的长篇小说。题材没有革命性的拓展,篇幅略有收敛。他的“故事永动机”依然运转得乐此不疲——如果比较一下前期的《摩尔人的最后叹息》和后期的《佛罗伦萨的神女》,你会发现叙事的难度有所下降,阅读亲和力则相应地上升,但《午夜之子》那样的现象级作品似乎很难再出现。同样地,德里罗在近作《大都会》、《坠落的人》和《欧米伽点》,品钦在近作《性本恶》和《放血尖端》(BleedingEdge)里都显示了相似的迹象:“百科全书”的框架还在,但不再有一千多页的厚度;反讽的惯性还在,但隐秘的怀旧情愫也绵延于字里行间。自然规律难以抗衡——“歇斯底里”尤其需要的旺盛体力,正在几位老作家身上日渐衰减。
20、本来是女性的生理机能所限,是需要关爱与呵护的,但却并不一定会得到,反而,这一病症渐渐地演变成含有性别歧视的病名,认为是女性的疯癫之为女性所特有。最终,这一病症最后被概念化,象征化,但凡女性身上那些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激越情绪的表达,反复无常与荒诞之举,都可以贴上这个标签。
21、对于什么是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接下来我会详细说明。
22、为什么有人是强迫症、有些人是恐怖症、有些人是抑郁症、有些人只是严重心理问题,这和人的性格因素、经历的事情、深层情节、所处环境都有着巨大的关系。
23、一石激起千层浪,处处充满了对其父母的讨伐声,也掀起了对家庭教育的热讨。
24、英语“Advance Guard”,指军队行军时派在前方担任警戒的部队,同时也指社会政治运动中的先锋或领导者,现在还指足球、手球等球类比赛中担任助攻、助守的队员,也有新异而领先潮流的意思。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最早将这个词“汉化”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25、不是写得越天马行空就越歇斯底里,文本指涉事件大体上不离开“现实主义”的框架是基本要求,你不能写着写着就让人物毫无道理地飞起来。
26、所谓转换症状是指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换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比如B站鬼畜大爷大街舞动,比如被气得头晕,气得浑身颤抖无法动弹,都可以理解为转换症状。
27、同学们,并不是所有四字词都叫做「成语」啊!「歇斯底里」这个词不仅不是成语,还是由英文单词「hysteria」的音译。「hysteria」这个词在医学上其实是指「癔病」,就是那种一受刺激就会变得丧心病狂的病。
28、有人报告,一位严重帕金森病病人多年来动作极为困难,几乎完全不能行动。一次失火,病人住在楼上。在大恐慌之中,病人忽然十分敏捷地走下楼梯逃出了着火的房屋,而走出房子不远后病人又僵住不能动了。这是意志与反射的中间混合形式的运动的一个很好例子。可见,把反射和意志机械地对立起来是不正确的。这样的观点在歇斯底里研究中是找不到出路的。
29、癔症的发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常见于青年期和更年期,以女性居多。主要症状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如感觉失调、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急性而短暂的精神障碍。
30、这个故事在2001年10月迎来续集。当时,“九一一”的阴霾真真切切地悬浮在空气中,连伍德也要收起戏谑的口吻,严肃地在《卫报》上的一篇题为《把你的感受告诉我》的文章中探讨劫难后的当代小说该往何处去。这回被拉出来当作解剖样本的依然是扎迪·史密斯,她在一次访谈中的言论成为伍德瞄准的靶心:“作家的任务不是告诉我们某人对某事的感受,而是告诉我们世界是怎样运转的。”伍德认为,史密斯的这种说法不过是司汤达那句名言的变体。司汤达说,小说可以是摆在马路当中的一面镜子,精确地反射现实。但是,伍德说,如今,当你走在曼哈顿附近,司汤达的镜子,连同镜中万千映像,都会被炸弹击中,灰飞烟灭。
31、可惜的是,事实就是这样,「杀马特」本是纯血英文「smart」,意为「聪明的、时尚的」。最初指的是结合日本视觉系和欧美摇滚的一种装扮方式。
32、让我们回到文本。这个词首先出现在美国的《新共和》杂志上,伍德应约撰文评论扎迪·史密斯的第一部小说《白牙》。《白牙》是那一年英语文坛的现象级作品,作者的年轻与其显露的才华似乎构成具有审美意义的反差,在销量与奖项上的成功都在意料之中。伍德的批评是当头一棒,因为他不只是在枝节问题上商榷,而是直接将《白牙》作为典型案(病)例,定义小说史演进到世纪交替时罹患的系统性综合征。对于一部处女作而言,突然背上这样大的命题,难免有过载之感。
33、多年前我曾经奉命将一名并无过错的女部下裁掉,我很内疚,把她推荐给了朋友的公司。大家早晚都会相忘于江湖,我只是想让她知道:我不是个坏人。
34、讲起来真是矫情,所以我希望你不会是和我一样的人。
35、20年前,中国迎来了迄今难忘的下岗大潮。我那些在建行工作的同学下岗了,我那些在电力系统的前同事下岗了,那场惊涛骇浪,波及到中国数以千万计的家庭。
36、首先,“贪婪而动荡的极端主义”,恰恰在某种程度上精准地反映了时代特征。对于当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速度之快、活动范围之大、蝴蝶效应之微妙复杂,史密斯以一种夸张的卡通化的形式密集呈现,常常反倒是恰如其分的;
37、(陪衬)①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衬托。②陪衬的事物。本文是第二种意思。
38、在他们的意识中对人的判断好坏并不能共存,当有人让其开心TA会觉得这个人十全十美,当这个人让TA稍微不开心,便会觉得此人大奸大恶。
39、生活哪有那么祥和啊,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位置越高潜在的危机就越大,位置越低越充满孤助与无奈。不要只看到你父母表面的风光,风光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雷区,有多少次违心的小心翼翼,有多少血泪与委屈。躲过了无数刀光剑影,避过了无数风险雷区。他当然知道世事的艰难,他当然知道了你必须得自己长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