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你对他们三个人讲的话怎么评价?"
2、子张又问老师:“一个读书人怎么样才能叫做‘通达’?”孔子反问他:“你说什么?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呢?”子张回答道:“在国内有名,在家中也有名。”
3、今天佳节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下关于孔子所不为人知的故事。
4、孔子一脸正色地回答:“没有啊,母亲,我正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5、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6、就拿“攘羊”这件事来说吧,如果儿子即孝顺又正直,他就应该把门关起来,耐心地进行劝说,思想工作做通了,人不知鬼不觉地把羊放了,这样既保全了父亲的面子,又顾及了父子的亲情,儿子的孝顺与正直也就体现出来了,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而那个儿子就做过了头,他丝毫没有顾及父子的亲情,把他父亲的不光彩行为捅了出去,让其在人们面前抬不起头来,所以父亲要在大庭广众之下痛骂他的儿子。这样的结果将使父子之情荡然无存,一个完整的家族面临着破裂。这种所谓的“直”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孔子表示反对。而孔子所说的“隐”和“谏”,则完美地组成了孝的思想,“隐”保护了父子亲情,“谏”又照顾了社会正义,那么“直”也就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了。
7、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8、话说孔鲤小朋友他为什么叫“鲤”,而不是别的啥动物呢……
9、另一个故事,在《三字经》中有论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类似的故事版本很多,其中一个是这样说的,有一次孔子又出门了,在路上看到许多小孩在路边嬉戏。孔子当时就有些犹豫,这次可千万别再被小孩子难住了。他就在一旁观望。其中有个叫项橐的小孩在道路上独自玩着筑城的游戏。孔子让自己的弟子先去打探一下,顺便告诉他车子要经过,让他一边玩去。
10、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又到了“传统文化专题吟诵”时间。我是今天的主播——郭家伊。今天,我要和你一起读读孔子的故事。
11、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12、十七岁时,孔子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孔子不得不学各种手艺来维持生活。贫穷的生活不仅没有让孔子气馁(nei),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发愤学习的志向。孔子孜孜不倦地在求学道路上探索,他向名人学习,也向平民百姓学习,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an)。”据说,孔子同别人一起唱歌,觉得人家唱得好时,一定要请人家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又和(贺)着人家唱。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鼓琴大师,他的琴技很高超,人们形容他的琴声“似行云流水,百鸟齐鸣,风听了不吹,鸟听了不飞,绕梁三日不退”。
13、《说文解字》:“丘,土之高也。”今天我们常说“山丘”一词,其实,“山”主要是石头,而“丘”主要是土堆,二者不完全一样。土丘四周高、中间低,古文字中的“丘”形象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14、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学术以礼仪为规范,以仁爱为根本,他想培养出品学兼优的道德君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希望国家的政权掌握在高素质的文化人手中。他将教育普及于平民,培养出了许多出身下层平民的人才,被天下人尊为“圣人”。
15、“生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头上有坑,大鼻孔,呲着牙,非常吓人”。叔梁纥一看吓一跳,以为是妖怪,就把孔子抛弃在山洞里。母亲放心不下儿子,就来找儿子。到了山洞里,一看,天啊,一只老虎正趴在地上给儿子喂奶,一只老鹰在洞口扇动着翅膀往里送风,她走近一看,儿子给老虎喂得胖了许多,也变得漂亮许多,特别开心,就把儿子抱回家了。
16、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呀!”他心想这人该不会要提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17、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