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社会契约中,人失去的是他的天赋自由和对一切予取予夺的没有限制的权利,人获得的是公民的自由和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为了完整的描述而不是顾此失彼,我们必须清楚地区分自然人的自由和公民的自由,前者仅仅受限于个人的体力,后者受限于一般意志;我们还要分清占有和所有权的差别,前者只是暴力的结果或先占权,后者是公众的法律认可。我们可以再加入一点,人从公民社会中还获得了道德的自由,从此人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因为纯粹贪欲的冲动只会使人成为一种奴隶,而我们对自己制定的法律的服从才是真正的自由。
2、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3、如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
4、与霍布斯把原初状态中的人性规定为保存性命的自然欲望不同,康德“把人完全提高到不与动物为伍”,于是,思辨的而非单纯为了活命的“理性”成了人的自然天性的首要禀赋。当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思辨理性人的时候,“人便进入了一种与一切有理性的存在者的平等之中”(《全集》卷页117)。由此可以推论:除非来一场彻底的人性革命,人世断乎不可能实现人的“原初禀赋”及其所有人的政治平等。
5、我们要避免我们的义务与我们的利益发生冲突,避免从别人的灾难中企望自己的幸福。
6、启蒙文学的主人公较之以往的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把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当做主人公甚至英雄进行描写,成功塑造了鲁滨逊、浮士德、费加罗等艺术典型,显示出丰富复杂的人性内涵。
7、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8、我曾经提到菲尔默的《父权制,或国王的自然权力》(Patriarcha,ortheNaturalPowerofKings,1680)一书。这是一部为神权辩护的著作,尽管这种辩护远非完善,但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想的类型,应当作为一个例证引起我们的注意。该书极力为父权制政府观加以辩护,在此之前,这在西方还从未得到过充分的阐述。我们不妨先把亚里士多德以及其他人的意见放在一边;事实上只要我们从人类的实际经验出发就会得出如下结论:父权制的观念具有诸多力量强大的元素。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人类诸多种族共有的普遍观念。古朗日对希腊-罗马城邦的研究表明,城邦乃是从家族宗教(thereligionofthefamily)发展演变而来。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诸如中国与日本等国家当中依旧留存的那些政治与社会制度。但不幸的是,菲尔默未能对父权制观念作一充分的心理学意义上的分析,并由此揭示这一观念在人性实然事实当中的深刻根源。菲尔默的论证太过自然主义,同时又太过神学了。从他那本书的副标题来看,他宣称父权是“自然的”,然而他又试图通过一种怪异的推理,证明君主的实然权力竟然建立在他们是亚当直系传人的基础上。
9、(37)按此即美国独立战争的最初起因。——译者
10、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11、悔恨在我们走好运时睡去了,但在身处逆境时,却更强烈地感觉到它。
12、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13、正如臧克家所言,“读了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阅读教育名著能让我们与教育家们“面对面对话”,看到他们丰富的教学思想,体会他们多元的教育理念。本期好书荐读,行小知为你推荐的是洛克的《教育漫话》,让我们一起在“体德智”细小处见教育大智慧。
14、我们不能不假思索地认为,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问题。理论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实践哲学则是关于人世间的哲学,两个领域完全不同,这不难理解,但两者为何会有沟通问题?苏格拉底年轻时经历过从自然哲学到实践哲学的转向,他称之为自己的“第二次起航”,却没有提到两者有什么沟通问题。
15、(7)《君主论》(ThePrince),第15章。——作者原注
16、在他看来,基督教欧洲若要一劳永逸地实现“普遍和平”(lapaixuniverselle),各基督教王国就得改革君主制政体,在欧洲现有均势的基础上建立“联邦政府”。圣皮埃尔神父的方案史称最早的“欧洲协调”构想,而他本人却因提出这一构想被法兰西学院开除了院籍。(20)卢梭认真阅读圣皮埃尔神父的方案后得到的印象是:尽管这位神父“存心仁厚”,他不过是“天真地对各国政府提一些小小的改革方案”而已:
17、把真理用在那些其存在对谁都不重要的,认识它又一无用处,无谓事情上,那就是对真理这个神圣的名词的亵渎。真理,如果毫无用处,就不是一件必须具有的东西。
18、妄自骄傲是我们一切巨大的痛苦的根源,所以对人间的苦难一加沉思,睿智的人应会变得很有节制的。
19、正是在这里,“判断力”这个语词第一次出现了:“时代成熟的判断力”要求“这个时代不能再被虚假的知识拖后腿”,“而是按照理性永恒的和不变的法则来处理之”——“纯粹理性的批判本身”就是时代的审判“法庭”(《全集》卷页7)。
20、(1)古朗日(NumaDenisFusteldeCoulanges,1830—1889):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著有《古代城市》等。——译者
21、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22、伏尔泰的主要著作为《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23、第一部分为体育篇,洛克提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这一核心思想。洛克认为,体育是绅士教育的基础,他所说的体育实质上是指健康教育,体育的最高目标地培养“强健的身体”,而强健身体的主要标准是“能忍耐劳苦”,即指身体要能适应各种生活条件,生活方式,气候,水土变化。
24、年轻人搜集材料,预备造一座桥通到月亮上,或者也许在地球上造一座宫殿和庙宇,而最后那中年人决定用这些材料造一间木屋。
2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高占祥
26、Patienceisbitter,butitsfruitissweet.(JeanJacquesRousseau,French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27、(16)坎伯兰(RichardCumberland,1631—1718):英国哲学家与伦理学家,著有《论自然法》等。——译者
28、▲ 《柏拉图的〈会饮〉》,AnselmFeuerbach绘,1869年
29、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30、自新时期以来,从康德到黑格尔乃至海德格尔的“自由”观念对我们有持久不衰的吸引力,因为,德意志哲学传统的“自由”观念绝非仅仅是思辨性的,它最终将落实为政治自由。为了让康德的思辨性自由观念与中国的心学传统接榫,新儒家哲学大师牟宗三(1909-1995)的传人也提醒我们,康德的先验性“意志自由”论绝非“缺乏生存关注、贱视人的情感、只是纯然理念的彼岸与虚拟”,毋宁说,其周全的论证旨在为政治历史哲学“奠定彻底革新的基础”,从而具有实践哲学品质。(16)当然,就造就“满街圣人”或“人人成沙弥”的世界公民社会而言,康德的自由形而上学终归还是比不上牟宗三的“性体”之学那么圆融。
31、例如,如果一个民族宗教性极强,其政府形式便可能多少会带有明显的神权政治的因素(theocraticelement)。古朗日(Coulanges)(1)曾指出古代城邦政府最初与传统宗教形式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以及此后当传统宗教建立的始自家庭而至于城邦的等级遭到个人主义与平等主义倾向的侵蚀之后,政府又发生了何等的变化。当宗教控制逐步让位于具有无政府主义性质的自然主义,其后果便是政治秩序中赤裸裸的力量的胜利以及古代文明的衰败。当基督教后来居上,影响超过了这一衰落的异教信仰,一种新的宗教精神逐渐成形,随之又产生了一种具有神权政治性质的政府概念,并在此后贯穿了整个中世纪。那个时期的欧洲在理论上以及实践上真正实现了宗教共享(religiouscommunion)。教会成功创造了诸多象征,这些象征物牢牢地控制了人们的想象,使人们在精神上都有着同样的希望与恐惧,从而将处于社会底层直至顶端的人们都凝聚了起来。当人们走进大教堂,看到墙壁一边描绘着下地狱的人所受的种种折磨,另一边则描绘出天堂的福祉,他们都会像维永(Villon)(2)描写的他那年迈的母亲一样,很自然地对前一种形象产生恐惧,并对后一种形象满心欢喜。教会对社会各个阶层都行使着想象上的控制(imaginativecontrol),因此并不需要外力协助,纯粹的精神惩罚——特别是革出教会(excommunication)这种惩罚——便已足够了。亨利四世在卡诺萨城堡的忏悔(HenryIVatCanossa)通常被视为这一神权政治理念大获全胜的典型。
32、伟大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愈多,他们愈认识他们的不足
33、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34、但是,当时欧洲大陆的政治却仍是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占统治地位。
35、有力的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36、同样重要的是,康德所要论证的审美判断力并非仅仅是一种艺术鉴赏力,它也是甚至根本上是一种政治鉴赏力。否则,我们很难理解,康德为何会在《判断力批判》中说,当人们就政治家和军事统帅“谁比谁更值得崇高的敬重”发生争执时,“审美判断”会出面做出“裁定”:当然是“后者”啊(《全集》卷页273)。
37、康德在结束他对人类历史的“开端”和“终局”的揣测时,评议了几种不正确的历史观。在他看来,一旦人们学会了用批判哲学提供的正确历史观看待人类历史,就意味着“能思维的人”的“成龄”,从而也就不应该再有对人世生活的“幼稚判断力”。
38、换言之,康德必须彻底颠覆习传的“狭隘”与“开阔”的德性区分,才能实现自由的公民社会的道德奠基。因此,“审美判断力批判”以证成“美作为道德的象征”结尾,其含义是:美的东西能成为道德善的象征,乃因为这种引发纯然愉快感的东西“才让人喜欢而提出每个他人都赞同的要求”。此时,常人的心灵会“同时意识到自己的某种高贵化和对一种通过感官印象的愉快的纯然感受性的超升”(《全集》卷页368)。
39、(14)拉罗什富科(LaRochefoucauld,1613—1680):法国伦理作家,出身贵族,曾参加投石d反王政的战争,著有《箴言录》等。——译者
40、(5)参见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273a:“当城邦首脑认为某种事物值得尊重,其他公民就一定会遵从他们的榜样”。——作者原注
41、“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出处:《判断力批判》
42、社交场中的闲逸令人厌恶的,因为它是被迫的;孤独生活中的闲逸是愉快的,因为它是自由的、出于自愿的。
43、(33)阿尔图休斯(JohannesAlthusius,1557—1638):德国加尔文教派政治哲学家,法理学家,被尊为联邦d人的先驱之著有《政治论》等。——译者
44、康德并没有告诉我们,如果世界公民状态实现之后,靠什么手段来限制人人都有800年寿命呢?康德的如此生命感觉让我们感到费解,这仅仅表明我们的思维能力够不到他的高度,没法跟上他的思考。我们能够做的仅是回忆苏格拉底,因为他也曾表达过热爱智慧者不会畏惧生命短暂,但说法在精神品质上完全不同。对苏格拉底来说,热爱智慧者不惧怕生命短暂,仅仅因为自己的灵魂与“美本身”紧紧绑在一起。(18)
45、普通而抽象的思想是人类铸成大错的根源。
46、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47、我敢说,戴尔菲城神庙里唯一碑铭上的那句箴言--“你要认识你自己”,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
48、困厄无疑是个很好的老师;然而这个老师索取的学费很高,学生从他那里所得到的时常还抵不上所缴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