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荀子·儒效》——荀子经典语录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4、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5、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6、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荀子
7、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荀子名言名句与人善言)。
8、我希望我将具有足够的坚定性和美德,藉以保持所有称号中,我认为最值得羡慕的称号:一个诚实的人。
9、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10、说明在学习中日积月累,终富学识的遭理。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11、——杰里米.泰勒,美国政治家 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 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上如果不注意结识新交,就会很快感到孤单。
1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荀子名言名句与人善言)。
13、又懒又丑又浅薄的李诞,凭什么一句“人间不值得”就圈粉无数?!
14、无冥冥(专心致志)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专心致志)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劝学》
15、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16、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
17、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荀子·富国》
18、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1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2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21、战国·荀况《荀子·王制》。则:能。这两句大意是:水能载得住船,也能翻倒船。《荀子·王制》:“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这里以舟喻君,以水喻民,说明了民对君的利害关系,民可以供养君,服从君的统治,也会反对君,推翻君的统治,君的存在依赖于民的态度。这种重民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家、思想家、开明帝王,都有启迪作用。唐初名相魏征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即本于此。
2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4、关门弟子战国的韩非、李斯,再传弟子汉初的张苍等。
25、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仕》
26、荀子《荀子·非十二子》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27、见《荀子·非十二子》。当(dàng档):恰当。知:明白事理。这几句大意是:话说得恰当,这是明白事理;不说话时也很恰当,这也是明白事理。一个人是否明理,不在于说不说话,话说得多或少,而在于言语是否得当,是否恰到好处。说话时正是该说的时侯,且说得恰如其分,这是明理;沉默时恰好是不应该说的时候,这也是明理。这几句可用于说明言谈必须得当。
28、战国·荀况《荀子·议兵》。敬:恭敬谨慎。慢:怠慢,疏忽。这几句大意是:凡是各种事业的成功,一定在于恭谨小心;它的失败,一定在于怠慢疏忽。所谓“敬”,就是小心谨慎,认真负责,一丝不苛;所谓“慢”,就是敷衍了事,马虎大意,怠慢疏忽;“敬”.显示出对事业的追求,“慢”,暗示了对物质生活的贪图;“敬”表现出积极的进取心,“慢”表现了消极被动的心理。很显然,“敬”与“慢”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工作态度,自然也带来两种不同的结果。前着将使事业兴盛发达,后者势必导致衰落失败。可以此二句说明对工作的不同态度将带来不同后果,勉励人们勤于事业。
2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0、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行一事而损终身之福,切须检点。
3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33、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
34、因为《君道》的文是在说明人的视听有限——围墙之外眼睛就看不见,一里远就听不见,君主管理的百官无论远近都应该清楚他们做什么,所以为了能知道他们做什么的方法就是给自己增加“耳目”即为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而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先不说形成地方割据,当说郡县制度本身就与论点君道偏离了,郡县制是说明一种管理制度,而不是行政方法。
3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36、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37、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38、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王制》
39、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40、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战国诗人
41、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青:蓝色颜料靛青。蓝:可提炼蓝色颜料的蓼蓝。这几句大意是:青色的颜料是从蓝色颜料中提取出来的,但它却比蓝色更青;冰是水变成的,却又比水更冷。这是一个暗含哲理的名句,它以两个生动的倒子,说明人经过学习和实践,后来居上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这个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欢迎成长与超越,为师者更应鼓励学生超过自己,使社会以更快的速度前进。
42、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43、下一句是:伤人以言,深于矛仡戟。出自于《荀子·荣辱》。
44、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45、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46、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47、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4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0、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鲁迅
51、形不胜心,心部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52、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53、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解蔽》
54、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非十二子》
55、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56、(《荀子·劝学》)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57、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而不忠。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58、战国·荀况《荀子·仲尼》。嗛(qiàn欠):不足。这几句大意是:富足的时候要想到不足的时候,平安的时候要想到危险的时候。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富足的时候要想到不足的时候,预先为之谋划;处境平安的时候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预先作好准备。这就是所谓“有备无患”,即令有患亦可以从容应付。因为世事是复杂的,人生是曲折的,对于逆境不可不防。这几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居安思危。
59、习俗移志,安久移质。《荀子·儒效》——荀子名言
60、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61、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