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品味句子网
菜单
伤感句子 伤感语句 伤感短句 伤感语录 伤感短语 句子大全 说说文案

金刚经名句(短句94句精选)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3-09-05 10:11:23 点击:59次
品味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 金刚经名句(短句94句精选)

金刚经名句

1、为了让人脱离无尽的苦的折磨,佛陀让人先去保持心无所住的状态,意思即是“假装”你现在就是如来,已经认识到了所有的相都是假象。(金刚经名句)。

2、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3、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影,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4、罗什父鸠摩罗炎出身天竺望族,后至龟兹,生罗什。罗什7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后到罽宾、沙勒,遇到莎车国大乘名僧,改学大乘。博读大小乘经论,名闻西域诸国,在汉地也有传闻。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坚遣吕光攻伐焉耆,继灭龟兹,将罗什劫至凉州。

5、如果有幸深入三藏十二部,尚未入门之时,已感觉到无尽浩瀚之学海,一片璀璨的宇宙有无数珍宝,任我们选取。

6、应该无任何执著的升起清净心,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去则不留。

7、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8、由孔子主导并演绎的儒家思想即是儒家的“道”。

9、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10、8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11、通行版本鸠摩罗什大师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12、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

13、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金刚心总持论》“四句偈论第四”殊师利菩萨问佛。金刚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

14、(部分内容引自知乎加尔辛老师精解,感谢!)

15、一切众生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16、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 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17、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8、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非物,则物可物。以物非物,则物非物。

19、中年人看名人传记,可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如《毛泽东》传记书中,记载毛泽东在国共合作期间,任国民d宣传部付职,帮助改组国民d,准确判断资本家不是真正的革命者,而是来投机取巧利已分子,并把这些资本家从国民d组织名单中去掉,导至国民d部长和资夲家很不满,借口资本家不捐经费,不发共产d员工资。毛泽东也有办法对付,发动共产d工人组织罢工,使得资本家自愿捐经费才恢复生产。毛泽东认真工作并善于工作的精神,直得中年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

20、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1、“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

22、不要对布施出去的东西有执着。不要因为布施出去的东西很好,事后又反悔;也不要因为觉得有失身份,不好意思布施一些“小东西”,只要是众生需要的东西,我们都可以欢喜地把它布施出去。

23、着重“无我”的菩萨行:如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习惯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萨行着重“无我”。而古传般若即以“无我”悟入实相。“原始般若”阐明菩萨(我)与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样的。但《金刚经》不只说“无我”,也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24、空身方面解释较简单,只从理念上去抛弃色身认为不干净、假合、虚幻不实在,但要藉此幻身来修空身。

25、这句经文表达了《金刚经》核心的理念。凡夫之心念念攀缘,妄认一切外境为真实,由此产生种种执著,把心“住”在六尘之中。而《金刚经》告诉我们诸法性空,当我们了知它的空性的时候,我就不会去贪恋它,不去执著它。

26、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佛法,本具自持,明心见性,一旦觉悟,法也就不不再需要了,何况那些与佛法相背的非法呢?

2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28、世间一切的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都是短暂的,虚而不实。

29、“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30、无论心法或色法,其体性都是毕竟空。万法皆有其性(本体)与相(外在表现),相是缘生法,缘生则无自性,即是空。空即无相,无相即一相,一相即平等,平等即无高下。

31、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

3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33、古刹里面,还有一部《金刚经》,据悉是清朝宋思仁到此一游后,专门赠送的,后来古寺庙也就改名为“石经寺”了。金刚经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凭借这一点,使得寺庙在巴蜀大地名气大作。

34、佛告诉我们,学佛不要着相,真的做到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和寿者相,修一切善法,才可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简单的理解,就是要去除分别心,不着一切相,同时还要修十善,诸恶莫作,最终才能证得佛果。

35、世间一切诸相,种种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并没有真实不变的自性,而众生常常执着于“常”相,不明白事物的成住坏空是一个必然过程,故而产生种种烦恼。

36、得知此意,应感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本身,也应感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智慧,应看到不住生心的无量功德力。

37、《论语》虽为语录体著作,但它的篇次与章句在编排上是有一定的思想贯穿其中的。古今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都有研究,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就指出:第一篇《学而》讲求学的宗旨;第二篇《为政》讲为学的外用;第三篇《八佾》讲把个人的内圣为学,外用为政综合起来的文化精神。

38、老年人看名人传记,不仅可陶冶情操,身心健康,而且也会身受感动,结合自身实际教导后人。《毛泽东》书中,也这一段感人故事,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兴致勃勃登望黄阳界,并亲口讲述“黄阳界上炮声隆,报导敌军宵遁”其实第一发炮并没响,成哑炮,第二发炮才响,吓得敌人撤兵,当时有的战土很高兴说是天助我也,其实不然,第一发没有响是炮身还冷,热度不够,第二发响是由于第一发热了炮身的原因。并教导人们不要相信“天助”,而是内在原因所致。这样的讲述就是总结过去,启发后来,老年人也应值得回忆过去来总结深思,指导教育后人,督促后人来弥补自身不促,在后身上得到受益。

39、佛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于佛法,更不能执着于非法,法不可取,非法更不可取。不取不是不学,这是告诉我们学佛不要执着,要学了就忘记他,学了跟没学一样,这样才有机会见性成佛,因为成佛的境界,大概也是要,不认为自己已经成了佛,所以才能真的成佛。心中一旦有了法有了佛,便永远无法悟道。

40、3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寒山诗》

4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2、这本书确确实残忍,但正因为这些残忍,才深深吸引了我一口气读完了他,在这些浓缩的残忍里,我感受到了特别明显的生存意志,与生命的顽强,也正因如此,我才开始对当下变得更加豁达,人生的终极意义是活着呀,而不是那些金钱之类的东西,每个人努力地去活着,那就已经足够了!

43、儒家思想,是百家学说之几千年来,为历代儒客尊崇。儒家思想也称为或,由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也是中国的主流意识。

44、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着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

45、如果我们做到修布施时不执着于任何外相,这样就是三轮体空的布施,有无量的福德。

46、我们平常可能也去布施,也去烧香拜佛,也去做义工,但我们的心不清净,还有所求。我们布施是为了求财富,做义工是为了求快乐,烧香拜佛是为了求福报,所以所得的福报也很有限,很少。

47、(1)佛家之道与佛教参禅的目的。参禅即问禅,问佛教的禅意和根源以及世间的一切”道”。参禅的宗旨是生死的论证,肉体的明心见性。就是要领悟生与死的关系以及自身的本来面目。佛家认为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前路。“明心”就是看透心底,“见性”乃是窥见自己的本性。唐宋以前的禅宗参悟,大多是三言两语就欣然悟道了。句式有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善恶莫思,生死勿念”等。由于人惰性无常,经常讲了以后又往往做不到,自宋以后,得道高僧祖师们开始引导信众,效仿达摩祖师用坐禅的方式去参悟

48、34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49、学佛要去除分别心,只有真的做到,看一切现象,无任何差别,看任何人,都不讨厌,看一切都与自己,没有分别,只有这样才能进步。

50、般若即空性的大智慧,把般若比作金刚,你可以想象下,你挥舞着金刚杵,能断万物,利刃斩无明,破除世间一切所有虚妄执著,明了一切现象的本质为空性。

51、色就是眼睛看到的,声音就是嘴说的耳朵听的,如果执着在六根六尘上,就无法见到真如本性,如果认为佛是可以看到的,可以求来的,那就是人行了邪路,最终是见不到如来的。

52、太太一聽,明白先生的意思,生氣地大罵說:「逢年過節,我為了討個吉利,把你的鞋子擺到床頭陪伴我,象徵人不在物在,夫妻團圓,你卻誤會我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還拿把刀子要來殺我……」

53、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上,世间皆是佛法。

5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5、真的仅仅是名为愤怒而已,没有实相的,愤怒不是真的,是因缘和合而成的虚妄,是不值得住的,所以说不应住愤怒生心。

56、普贤王菩萨这个偈子,多读会惊醒自己珍惜光阴,也会渐渐放下一些对俗乐的沉迷,而注重于思想和心灵上的成长,加强对修学领域的专注与奋进。

57、剛念完100遍時,就像沐浴了甘露水一樣,身心一下好輕鬆好輕鬆。自閉痛苦的心得到了這些年從未有過的釋放和解脫。當時,我覺得《金剛經》實在太神奇了!隨即發願,要在一年內持3000部《金剛經》。

58、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9、鸠摩罗什大师译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译文准确,意境优美,佛陀采用了一种奇妙的表达技巧——三句义:比如,

60、简单来说,就是修行就像乘木筏渡河一样,离开此岸的世俗世界,到达彼岸的菩提妙境。

61、佛和法的并重:早期佛教视舍利塔为佛,从下品到上品般若却宁取般若经不取舍利塔(重法)。而《金刚经》是重法又重佛(塔)的(与《法华经》相同),如说:“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在在处处若有此经……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这与法藏部是非常接近的。

6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6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64、认识世界本原,揭示般若智慧,破除各种执著,能断世间烦恼。《金刚经》一一做了解答。简言之:看清诸法实相 破除无明执著

65、这一段颂偈里藏着大智慧,譬如工画师,这一段里与(楞严经)里深藏的智慧之海,略有相似,值得一读再读。

66、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佛遗教经》

67、本人很喜欢看名人传记,特别是近时代人物。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等。尤其是《毛泽东》传,一看再看反复看确实如此,加深理解,很感兴趣。

68、“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内心不挂任何事情在心头,而生其心,生什么心?生清净心、欢喜心、慈悲心、平等心、菩提心,即佛心。就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说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里没有挂碍,就没有忧苦,远离一切颠倒妄想,常得清净、自在,得究竟解脱。

69、(2)道教之道与道家的问道。老子创立的道教不是“道可道,非常道”的通称,道教之道只是作为一个有了名称的一般的“道”,是所有已经被冠名了的其中一个。

70、人生如梦,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有限的,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你会发现人生只不过是一场虚幻。

71、故不论于何处,心都不可存有丝毫执着,才能随时任运自在,而如实体悟真理。我国禅宗六祖惠能未得法前,五祖弘忍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得传衣钵。

72、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73、于高级班讨论六祖所言:「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无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自性本来自己就清净的,无生灭的;本自具足,无动摇的,接着是神通变化,能生万法。

74、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时候曾经说过: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却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告诉世人,虽然众生人人皆具有佛性,但是众生缺乏智慧,贪着妄想,无法见到事物真实的样子。若执着于相,就无法见到自己的佛性,也就难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75、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76、译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是说,要通过智慧而成就无所染着,无所染着也就是说不会造善恶业。

77、“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78、不管人类怎么变,道没有增加一分有没有减少一分,人类没有多一个有没有减少一个。

79、义净法师所译的《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80、23好丑现前,心安如海,妄想都尽,无诸逼迫。出缠离障,永舍苦源,名入涅磐。

81、5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需心药医。心若正时身亦净,心生还是病生时。

82、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83、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是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84、问道是向有知识,有丰富阅历的人请教道理,向道家请教道术,问询世间一切自己不懂的道义根源。问道不是专指向道家问询,它是一个现代词语,意思很简单,就是问。类似于头条的悟空问答,知乎等都是问道的形式。

85、我们所能认识到的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后天学到的一种概念。无论是微尘,还是世界,都是在娑婆世界中,对事物的一种认识。等到离开娑婆世界,就会发现它们的真相。

86、《金刚经》:“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87、始终保持一种如如不动的境界。这样,就达到了“见如来”的资格。

88、「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气,九孔常流,种种不净。」

89、三《论语》其他章句中的“学”“学而时习之”中的“学”主要是指“做人”,这在《论语》别的章句中可以得到印证。“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为学的真谛就是做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先学好做人,再学习书本知识,做人的教育远远高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当齐哀公问孔子弟子中谁最好学时,孔子回答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而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不迁怒”,“不贰过”是做人的修养,孔子以此说颜回好学,可见孔子的为学主要是指“做人”。

90、20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

91、二“学而时习之”章句的真实意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常被理解和翻译为“学习并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从情理上讲,这个理解与翻译是不通的。学生或做过学生的人大都深有体会: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大多数人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爱学习。如果这样理解翻译这句话,这一章句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与“学而时习之”之间不但缺乏语言上的逻辑联系,更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同时,这样的一句话放在《论语》的首篇首章叫人很费解,似乎《论语》的编排是无序而杂乱的罗列一些章句。

92、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93、之後,我還是每天精進念《金剛經》。痛苦的心境在慢慢恢復,蛻變,能真真切切感受到。

上一篇:用胡思乱想造句(短句66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用胡思乱想造句(短句66句精选)
  • 联袂而至造句(短句53句精选)
  • 名人关于读书的句子(短句40句精选)
  • 女人最爱听的甜言蜜语(短句36句精选)
  • 书中的名言名句(短句26句精选)
  • 小学甚至造句大全(短句70句精选)
  • 孝敬父母的名言句子(短句30句精选)
  • 班级鉴定表(短句36句精选)
  • 班级寄语小学三年级(短句80句精选)
  • 自立自强的名言警句(短句31句精选)
  • 班级寄语初中简短(短句108句精选)
  • 权志龙粉丝微信昵称【网名精选76个】
  • 班级寄语简短有内涵(短句59句精选)
  • 写一句为人处世的名人名言(短句83句精选)
  • 就像似的造句怎么写(短句20句精选)
  • 处世名言大全集(短句38句精选)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乙肝五项是什么(短句78句精选)
  • 昆虫记摘抄1000字(短句58句精选)
  • 陈奕迅经典歌词励志(短句11句精选)
  • 换老师家长真心感谢老师的话(短句50句精选)
  • 词语接龙大全两字(短句15句精选)
  • 赞美龙的词语(短句8句精选)
  • 经典美文摘抄150字以及出处(短句106句精选)
  • 腓特烈二世名言(短句87句精选)
  • 最新句子大全

  • 金刚经名句(短句94句精选)
  • 用胡思乱想造句(短句66句精选)
  • 联袂而至造句(短句53句精选)
  • 名人关于读书的句子(短句40句精选)
  • 女人最爱听的甜言蜜语(短句36句精选)
  • 书中的名言名句(短句26句精选)
  • 小学甚至造句大全(短句70句精选)
  • 孝敬父母的名言句子(短句30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