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3、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4、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刚刚有同学提到:我们总是要求父母为我做什么,却不曾想过我们能够为父母做些什么?同学们,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孝?
5、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齐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明白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一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6、“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在《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视为“仁之内核”。
7、每当我看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时,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公园里那位老奶奶痛苦无奈的表情。(孝亲敬长的故事)。
8、苗秀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带着老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今年9月,村里的公路修好了,这让苗秀萍有了新盼头,“西安这么好,想把他们引出去转转。”
9、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10、“劳动即课程”。通过暑期的劳动体验,同学们不仅学习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也充分体会到家人做家务的辛苦,进一步增强“爱父母”、“尊重他人劳动”、勤劳节俭的品德意识。
1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
12、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13、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仅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母不管,只顾自我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景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我。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14、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15、公园中景色美不胜收,花儿露着笑脸,树木做着轻松的运动,白云在天空中悠闲地散着步,小鸟也欢快地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人们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在练太极拳,还有的在做早操……我突然觉得妈妈这个建议真的很不错!正在我纵情的欣赏着这美景的时候,一个头发苍白的老奶奶进入了我的视线——只见她一只手艰难的扶着腰,一只手撑着地想要吃力的站起来,怎么?难道她……再仔细一看,啊!她的腰……原来她是摔倒在地时闪着腰了……她依旧吃力地想要起来,距离老奶奶不远的地方,有几个阿姨和叔叔正对着老奶奶指指点点,并没有要扶她起来的意思。挣扎了一会老奶奶无奈地又坐在了地上,他们不但没有去帮忙,反而还在笑她,真是没有一点爱心!看到老奶奶那挣扎的样子,我也不顾那么多了,飞快地跑到了老奶奶的跟前,想要把她扶起来,我说:“老奶奶,您没事吧?我把您扶起来,好吗?”说完,我便使出了全身的力量,把老奶奶从地上扶了起来。老奶奶强忍着疼痛微笑地对我说:“谢谢你,小姑娘!这么多大人看到我,都没人扶我,你却要把我扶起来,真是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我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客气,老奶奶,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说着,我便搀着老奶奶坐到了旁边的长椅上,并问老奶奶:“您自己来的吗?没有跟其他人吗?”她说:“对啊,我自己来的。”接着我又说:“那您家人的电话是多少,我给他们打电话,让他们来接您,行吗?”她说:“好吧!谢谢你,小姑娘。”然后老奶奶给我说了号码,我给她的家人取得了联系。没等多长时间,一个阿姨急匆匆的赶了过来,先问了老奶奶的情况,后来又感激不尽地对我说:“真是太谢谢你了,小姑娘!要不是你,我妈妈摔倒在这里,我们又不知道,那可怎么办啊?我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了!”我说:“没什么可谢我的,刚才我已经给老奶奶说了,每个人看见都应该做的。帮助老人,是举手之劳,你不用谢我!”。老奶奶渐渐地走远了,我的心情仿佛变得郁闷起来:是啊!帮助老人,是举手之劳。可为什么没有人帮助老奶奶呢?
16、孔子有个弟子叫闵损,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17、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大家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吗?
18、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9、1962年,陈毅出国访问回来,心中挂念身患重病的母亲,于是抽空前去探望。陈毅之母年老体弱,加之身患重病,瘫痪在床,大小便已经无法自理。陈母看到儿子回来,自然是十分高兴。但是转念又想到自己刚刚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尾,于是就悄悄让人塞到了床底下。
20、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放出ppt。从古至今,子女对于父母长辈的奉养皆是要事,大量的诗句,俗语,故事都反映了子女们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并敬爱老人的心愿。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则小故事,大家说说感受。
21、作为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张莉也在工作中把爱老敬老助老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居民,主动照顾孤寡老人,帮他们做家务,与他们谈心解闷。在她一片爱心的感召下,不少亲友也加入了孝亲敬老的行列。她说:“老人们最需要的是真心、是陪伴。真心多一点,陪伴长一些,老人的晚年生活就能多几分幸福感。”
22、投稿邮箱:120156131@qq.com,请注明“原创”字样。
23、杨香是晋朝人。杨香14岁那年,他和父亲一起到田里去收割稻子。突然,一只凶猛的老虎过来把父亲打倒,把父亲带走了。杨香手无寸铁。为了救父亲,他急忙跳上前,用尽全力抓住老虎的喉咙。老虎终于放下父亲逃跑了离开。
24、汉文帝刘恒,汉朝第5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25、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26、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题记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27、生5:读完这么多故事,我发现故事中的人小小年纪却如此孝敬自己的父母,对父母的爱真是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和他们比较起来,我发觉自己平时在生活中还做得远远不够。例如,每天早上父母很早就起来给我精心地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但我却常常抱怨菜肴的味道不好、挑三拣四;为了让我扩大知识面,他们要求我起床之后一定要抽时间大声朗读经典古文,但我最初并不理解他们这样做的苦心,认为这是他们强加给我的额外任务,因此心里很有抵触情绪,即使去读的时候也往往是嘟嘟囔囔、极不情愿……其实,我们总是要求父母为我做什么,却不曾想过我们能够为父母做些什么?
28、这句话时,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公园里那位老奶奶痛苦无奈的表情。那是一个周末的早晨,天气大好,妈妈早早地就叫我,说:“小小年纪,别总睡懒觉,去公园锻炼锻炼吧!”于是我穿戴整齐来到了离家很近的人民公园。
29、云南电视台《民生关注》报道:家庭和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富宁县有一位63岁的老人,不忘骨肉亲情,44年如一日,抚养着自己65岁的哥哥和61岁的妹妹。
30、虽然家里生活困难,但老人的吃穿用她从没省过。即使87岁的养母已失明,苗秀萍仍把家里最好的屋子给她住。“不能因为老人看不见就凑合着,只要老人在一天,我就要把他们服伺得周周到到。”
31、冯玉祥将军不仅仅是个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
32、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其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33、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
34、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事后舜却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多年以后还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仍对父亲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35、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36、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37、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启蒙老师,是天下最疼爱自己的人。
38、示例二:我不认同这些要求。新时代讲究平等,对待父母尊重即可,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示例三: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要求。对一些好的传统,我们应该传承;对此不合理的要求,则应摒弃。
39、让我们学会敬老爱老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
40、能认识到孝尽父母、学会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
41、母亲得知皇帝准许元明回家养亲,眼睛马上就复明了。母子二人情深至切,以致如此。后来,刺史吕寿恩把元明的事情上奏皇上,皇帝下诏州郡,下令表彰元明孝行,并准他母亲颐养天年之后再出仕。母亲故去,服丧过后,元明依然悲伤,每逢忌日都恸哭不止,邻居都很为他感动。
42、参赛作品发送至邮箱:1411605521@qq.com;
43、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刚刚有同学提到:我们总是要求父母为我做什么,却不曾想过我们能够为父母做些什么?同学们,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