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骚》(屈原写端午节的诗句二)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2、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五言绝句)。
3、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4、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5、清润端阳节,茅檐插艾新。分尝初刈麦,惭荷对农民。
6、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五丝》唐·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7、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8、菩萨蛮宋陈义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9、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体裁,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自唐代以来,名篇佳句甚多,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在诗歌各种体式中是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
10、殊无送端午,独不负嘉辰。裹签金膏冻,糜蒲玉屑匀。
11、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12、吴文英(约1200-约1260),南宋词人。
13、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14、该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先是简洁明了地叙述后人用端午活动纪念屈原,继而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不断祭祀,想屈原投江这样的悲剧毕竟是发生了,这样的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该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让人深思。
15、《浣溪沙》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6、——《九章·涉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7、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18、该词描写了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阕“芳兰”原意是“芳香的兰花”,这里代指妇女。“流香涨腻”指的是女子梳洗时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的情形,这是在描述她们节日到来之际精心打扮、准备过节的场面;下阕“彩线缠玉璧”、“小符挂云鬓”,指的是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在发髻上挂着驱邪驱鬼、保佑平安的小符,在端午节她们互致节日祝福。
19、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苏东坡《咏月饼》
20、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盖“端”字之转音也。”
21、词浣溪沙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2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23、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24、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25、(《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26、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27、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端午日赐衣》诗人:杜甫朝代:唐代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28、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29、舒頔(1304-1377),元曲作家、诗人、词人。他忠于元朝,入明不仕。
30、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31、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