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系列文字均摘自《诗歌与道德名言》一书,联合撰稿人:莫砺锋、李南晖、徐国荣、郝润华、张智华、殷祝胜、d银平、胡传志、路成文、吴正岚、孙立尧。(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描写的是)。
2、这首诗是诗人于庆元五年(1199年)于山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3、白驹过了,暗流年换处,红颜多少!长歌未消当年志,一曲阳春谁晓?象笏金樽,黄花浊酒,总把词人恼。清风两袖,何妨弹剑吟啸。
4、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
5、第陆游长期在朝廷担任各种官职,他有非常丰富的为官的履历。
6、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7、《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陆游 (朝代)宋(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描写的是)。
8、短短一首诗,道尽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宋诗自苏黄以来,往往偏重理趣,用浅近的语句发出深刻的议论。陆游心系北伐战争,关注社会现实,虽然不能把他归于苏黄一派,但风气所移,也写了一些说理诗。这类诗往往诗味不足,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却足以发人深省。
9、陆子聿为陆游少子,这篇暗含了老人对幼子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陆子聿弱冠登第,历任溧阳令和严州知州,除暴安良,创立书院,移风易俗,还刊刻了陆游的剑南诗稿,果然不负父亲的嘱托。
10、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修身诗课02
11、
1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3、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14、纵许镜里添丝,痴狂依旧,倚醉寻残稿。写尽人间真情句,留取后人评笑。忆菊芳魂,赋梅心绪,不信彭泽老。莫辞寒苦,料是来岁春早。
15、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16、诗中“示”的意思就是调示、指示;“躬行”的意思就是亲身实践。
17、怎么理解“绝知此事要躬行”中的“躬行”呢?
18、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19、第陆游遭受过很多打击,朝廷总是不停的贬他的官,把他发配回山阴老家去。
20、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21、这句话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异曲同工。举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小的时候我对课本上的知识,只是了解个大概并不是很懂理解程度大概就是能做题的样子。但长大了以后有了更多的人生经历之后,对那些学过的东西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我长大的过程中,所经受的那些事件都是实践呀。就比如说原来我对鲁迅的文学作品并不感冒,只觉得读起来有些深奥。但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之后,我发现鲁迅的文字非常的有力量,也知道他为什么会在文坛上这么受尊重。这些感受是没有经历过实践的人,没办法体会的。
22、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23、欢迎全国各地小朋友,将朗读的诗词作品发给我们,我们将筛选后发布,与大家分享童声诗词。
24、《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是诗人于庆元五年于山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25、正是为此,我不太赞成以书为师的学拳方式,我自己虽然买了很多的武术书籍,但并没有通过书籍学习一招半式,武术书籍对我来说最大的作用是开拓视野。
26、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27、出自《冬夜读书示子聿》,是由南宋诗人陆游所写的一首诗。全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28、诗人看见房子四周茂盛的青草,也许想到了”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许想起了当年送别亲人时那种”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景象。空巢老人独守空居,不堪寂寞,思念亲人,只好整天外出,去乡间看看别的老人是怎样享受天伦之乐的。
29、诗人说,自古以来人们做学问都是不遗余力的,这是做学问最基本的刻苦精神,没有这种坐冷板凳的拼命精神,就做不了学问。只有年少的时候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下功夫,到老的时候才可能有所成就。诗人这里是强调做学问不仅仅要持之以恒,吃苦耐劳,而且还不可急功近利。因为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坚持付出,才能慢慢有所成就。
30、我们今天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陆游的这两句诗其实也含有这个意思。因为,读书学到的主要是书本知识,而真正的知识是需要从实践中获取的。如果一个人满腹诗书,但却不能灵活运用的话,读书再多也是无用的。古代有纸上谈兵的故事,嘲笑的就是光知道空头道理,而一到实践中便破绽百出的人。我们今天也常常认为“死读书,读死书”并不是什么好办法,这与陆游这里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确实,任何纸上得来的东西,能否成为真正有用的知识,必须经过亲自的实践,也就是“要躬行”。
31、诗的首句写音信隔断的原因是“吴树燕云”,吴燕相隔,岂止万里,路途迢迢,不能承欢膝下,思念之情无可排抑。于是引出第二句的愁恨,远嫁他方,离开父母,生怕有天“子欲养而亲不待”。音信隔断的无奈与悲戚,承载着满满的思念,让人愁心不已,只恨距离太远,无法陪伴父亲身边。
32、 以前的人做学问不遗余力,即便是这样也要从青年下苦功夫坚持不懈,
33、第陆游做过农民,换句话说,他这一生当中啊!经历很坎坷,但是呢,见过世面,干过大事儿,活到八十多岁,这一辈子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弄明白一个道理,真理要从实践和生活当中来,这是我们获得真理的最权威的渠道。
34、本首绝句纯用议论,明白如话。第一句从古人说起,诗里的古人,当然不是指虚生浪死的一般人,乃是古人之贤者,也就是前贤。前贤做学问都很刻苦,诗人用了无遗力,也就是不遗余力,极言其用功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