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荣格指出,个人的心理活动有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基本机能。感觉(感官知觉)告诉我们存在着某种东西;思维告诉你它是什么;情感告诉你它是否令人满意;而直觉则告诉你它来自何方和向何处去。一般地说,直觉在荣格看来是允许人们在缺乏事实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推断。按照两种态度类型与四种机能的组合,荣格描述了性格的八种机能类型。(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一切的根本)。
2、在心理学的类型论中,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提出的内倾型和外倾型性格最为著名。1913年,荣格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会议上就已提出了内倾型和外倾型的性格,后来,他又在1921年发表的《心理类型学》一书中充分阐明了这两种性格类型。他在该书中论述了性格的一般态度类型和机能类型。(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一切的根本)。
3、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情感。
4、弗洛伊德在后期理论中,特别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耳闻目睹了这场战争中恐怖的屠杀和疯狂的破坏等现象,似乎觉得按其原先的理论难以解释。这促使弗洛伊德不得不又重新思考本能理论,提出了“死的本能”这一概念,他把以前提出的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合而为称为“生的本能”。
5、在《释梦》中,弗洛伊德也有一些武断的推论,比如梦中有突出物的器皿就一定代表着男性性器官,以及,“所有的梦都是未满足的愿望的重现”,这来源于他对人性本能论的执着。
6、伪善之罪的盛行和对其的猛烈抨击,虽是世纪初欧洲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说到底它只是弥漫在整个中欧城市中上层阶级的“性”焦虑的一种体现。这些争论的深层原因就是所有这些争论的参与者们对性问题的不安。这种不安没有因为“伪善之罪”而在男性中间得以缓解,因为普鲁士刑法典第143条和德意志帝国刑法典第175条的相关规定,同性恋在世纪交替时并不属于道德犯罪,相反它属于刑事犯罪。
7、“好像是……又好像不是……”A痛苦地回忆着。
8、生活就是一场修行,我们必须有直面自己残缺和弱小的勇气,当然还需要有一种自我蜕变和成长的智慧。
9、先看第一种关系,阴与阳互相吸引的表现就是爱情关系,有人说:现在的社会还有真爱吗?其实不是爱情消失了,而是变得更奢侈了。
10、当这些客观上处于被遗弃状态的女性,因为长期的性压抑而变得神经质、情绪化、精神抑郁、易怒甚至出现生理疾病时。二十世纪初的男性并不愿意从最显而易见的角度去理解她们的症状。相反人们从各自的角度去解释她们的异常,然后统称为“歇斯底里症”。当时的医学对歇斯底里症做出了各种解释,但都出于“伪善之罪”而不愿意把明摆着的理由拿出来说,人们只是拿出来做!当然你们不要想歪了,并不是说医生来代替丈夫,相反医生只是采用“按摩疗法”来治疗歇斯底里症。当时这是一种公开的治疗手段,一般都是私下进行。人们用一切可以找到的借口来掩盖歇斯底里症的真相。
11、二十世纪初社会伦理的布尔乔亚化是中欧君主国的一个奇妙之处,亦如它所属的这个时代,实际上是介于贵族的“婚姻是一种财产关系”,和二十世纪下半叶形成的“婚姻应该以感情为基础”之间的中间状态。这个时代的道德观开始越来越反对婚外恋,但同时他们又坚持把财产作为婚姻的前提。这个时代依然把婚姻看作是一桩生意,尤其对需要出嫁妆的女性来说就更是如此,为了规避风险,人们不愿意把女儿嫁给还在做生意的男性,因为这样的人很容易连累女性一起破产。所以很多新城市中产阶级要等到退休以后,纯靠财产生活时才可以娶跟自己身份对等的妻子。比如首相内维尔·张伯伦的祖父就是四十多岁退休时才娶妻,生了未来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罗伯斯庇尔”约瑟夫·张伯伦。
12、阴与阳,大与小,就是世界上的两种最基本关系。这是一切复杂关系的最根本关系,搞透了这两种关系,就搞懂了宇宙间一切复杂的关系,也能让自己在人间的一切关系中游刃有余。
13、因为真正的爱情需要建立在一个前提上:那就是它必须是纯粹的,不能掺杂任何杂质,比如婚姻,金钱,生活等等,爱情跟这些东西都没有必然关系,因为爱情是至高无上的,一旦跟这些低维的东西结合起来,那就不是爱情了。
14、☞领取(50部必看的经典心理学电影)在线下载收藏
15、有人或许会说,这个女人看起来太凶了,让人好怕怕,我不想要!
16、弗洛伊德认为,历史上存在着三次对人类自恋的巨大打击。第一次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显示我们并非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发现我们来自动物、而并非与自然界相隔离;最后即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他不是个谦虚的人),展现了由于无意识的存在、人甚至都不是他自己的主人。总体而言,神经科学支撑着弗洛伊德关乎这“第三次打击”的想法;而一些观点认为,“无意识”这一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将会被核磁共振仪所捍卫。
17、“身体刺激”和“神经刺激”一直被认为梦的身体来源。关于这个观点,弗洛伊德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我们发现梦的工作有一个特点:它把同一时间里感受到的所有的梦的刺激复合成一个整体。当天的两个或更多的事件如果产生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这些印象所表达的愿望就会在梦中合并为一个整体。”
18、知道了性兴奋的产生原因,那么性对象是怎么选择的?Freud认为孩子吮吸母亲的乳房是所有情爱关系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寻找性对象就是在找回那种熟悉的感觉。
19、大家都逐渐认同了这个共识:童年经历是潜意识最丰富的资源、最危险的操纵者。
20、可是我们的大脑不是忠诚的硬盘,不会如实记录下每时每刻发生的事,更不会分年月日整齐排列好,只待我们随时随地准确查找。
21、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方法,主要采取的是观察记录法。通过大量的样本以及自己的亲身体验,提出关于梦的一系列观点。至于这些观点是否科学,能否经得起时间检验,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我想说的是,弗洛伊德对于访谈者(包括病患以及健全人)的观察及记录方式。弗洛伊德对他的访谈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并将所有观察到的信息都记录在册。这些十分详尽的记录有益于弗洛伊德对访谈者的认识。如果想要深入认识自己,或是其他人,细致的观察和不厌其烦的记录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以尽量客观的视角审视自己和他人,进而得出较为客观的观察结果。
22、 7)外倾直觉型(the extroverted intuitive type)
23、但是绝大多人,还是没有从传统观念里醒来,他们始终把自己变得圆满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还是把人与人之间生死相依看的那么重要,总认为人和人之间就是要相濡以沫的,甚至想让别人牺牲自己来弥补自己的需要。
24、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些学者所称呼的“神经文化”中,即大众和科学意识将人类生活理解为,如巴塞罗那大学的费尔南多·维达尔所说的,“身为,而不是只是拥有一个大脑”。现代心理学的反馈回路因其唯物主义而引人注目。抑郁症患者之所以会被指导服用如氟西汀(Prozac)之类的抗抑郁症药物,正是因为我们认为情绪根本上是一种生理现象,因此需要进行物理干预。你具体如何思考自身的处境并不重要;改变,仅仅关乎如何从大脑层面调整“人肉机器”的运行方式。
25、6) 言辞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他们能带来最大的幸福,也能带来最深的失望;能把知识从教师传给学生;言辞能使演说者左右他的听众,,并强行代替他们作出决定。言辞能激起最大强烈的情感,促进人的一切行动。不要嘲笑言辞在心理治疗当中的的用途。
26、弗洛伊德把潜意识主要归结为性本能。性本能被压抑、包裹在潜意识或本我之中,成为决定人的行为的巨大的心理能源或能量,即力比多(Libido),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真正原动力或内驱力。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
27、但这两个人又一直互相回避、避免见面。因为他们的共同点太多,很可能当他们发现对方没有选择自己的行业时都松了一口气。实际上最应该松一口气的是弗洛伊德教授,因为施尼茨勒并不是没有选择心理学,作为维也纳大学医学教授的儿子,一个从小就生活在维也纳中产阶级社会里的犹太人,施尼茨勒的职业道路是他父亲决定的,那就是成为一个大夫,学的也是最热门的心理学,作为一个具备开业资格的心理医生,施尼茨勒的兴趣主要却在文学领域,可以看作是一个没有患上哮喘症的直男版普鲁斯特。大施尼茨勒六岁的弗洛依德则是一个凤凰男般的外省犹太人,他的家从莫拉维亚迁往维也纳,是一大家子人里成才的那个宝贝儿子,所以他可没有施尼茨勒那样的自由,他的职业就是心理学,所以兴趣也必须是心理学。虽然喜欢收集小古董,但那些收集品只有两个作用,在他有生之年装饰候诊室,死后装饰弗洛依德博物馆。
28、我们的大脑是狡猾的小偷,偷走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并且常常把作案现场打乱,形成虚实难辨的混淆假象。
29、作者:M.M.Owen|封面:ZKhoadaKama
30、人有三类:损人利己、利己不损人、利己利他。这三类人的共性就是利己,只是利己的方式不同:
31、这个“疯子”应该代表了每个人内心的放纵欲望。这也能解释人类层出不穷的战争。
32、他的理论看似艰涩幽深,但说起来,每个人都懂。
33、唯有两者是同量而不同质的时候,也就是在实力上是棋逢对手,在特质上是互相补充的时候,才有可能诞生真正的爱情。
34、但也正是因此,弗洛伊德的很多学生都跟他决裂了,也是因此,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饱受争议。
35、 这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于直觉功能的。他们力图从精神现象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内倾直觉型的人,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善幻想,观点新颖,但有点稀奇古怪。荣格认为,艺术家属于内向直觉型。
36、《道德经》里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意思是:上天总是会压制强大的,而去扶植弱小的。也就是说:所有弱小的都在变强,所有强大的最终都会变弱,然后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37、性本能与力比多学说弗洛伊德把性的欲望称为力比多(Libido)即“性力或欲力”,他认为凡能引起感官满足和自己需要的活动皆属于“性(欲)力”的活动,故在弗洛伊德性学理论中所论述的“性”已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性”的概念。
38、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做出每个顾客理想中性爱伴侣的样子...
39、同时,精神分析也带有明确的哲学目的:“认识你自己”。
40、在社会伦理方面也是如此。比如“性”的问题,所谈论的“女性”不能从性别意义上的女性来理解。世纪初性焦虑里的女性是从社会地位上定义的——也就是专指社会中上层阶级的女士。那时的欧洲社会,下层阶级女性在绝大部分问题上直接被忽略不计,只有体面的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女士才算是女性。这一点巴尔扎克在《婚姻生理学》的开篇《婚姻统计学》里就说的非常清楚了:按1815-1848年间法国社会的标准,全法国能够算得上是“女士”的女性总计不过几千人,而巴尔扎克同时还指出上流社会的风流绅士则有接近一万人,这将近一万个青年才俊每个都自称有过不止一个情人。于是复辟时期和奥尔良王朝时期,已婚男子的环保使用程度和上流社会婚姻的真相,就被巴尔扎克用简单的统计学方法指明了。
41、为了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设计师们还给Harmony配了30张不同的面孔,从黑人到亚洲脸应有尽有。
42、患有精神病的女子在自己丈夫那里得不到性满足,就会将自己对爱的需求转嫁到孩子身上,对他们百般呵护,这恰恰会造成孩子的性早熟,父母的糟糕关系又在孩子的情感生活中掀起波澜,使得他们过早的年纪过于强烈的感受到了爱、恨、嫉妒。孩子的性欲被过早的唤醒,严格的家长又不能容忍,两者之间的矛盾足以使得孩子面临精神病折磨的危险。
43、人们能够欣赏达利这样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也是因他们的作品展现了自己梦境中的夸张、怪诞、变形与诡异——而这些都曾经被冰封在逻辑的严密世界里。
44、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漂浮的冰山,数千年来,没有谁比弗洛伊德更直截了当地指出了那潜伏在水面下的、巨大的、不为人知的,也不为我们自己所知的部分。
45、利己利他者,总让涉事各方都能获取一些利益,要么合作共赢,要么走科技发展之路,提高创造价值的效率或保障利益。这就是善良与博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这种人,当他对损人利己者看不惯的时候,也会使出雷霆手段惩恶扬善。
46、这时的你就会外表和谐,内心无所缺。一切美好的事和人,就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在你的世界里。
47、 6)内倾感觉型(the introverted sensation type)
48、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49、第二股力量是大对小的吸引,也是是强对弱的吸引,也就是牛顿说的万有引力,比如地球被太阳吸引着转,月亮被地球吸引着转,大的总是吸引小的,成功的总是吸引弱小的去追随。
50、“根据我国《刑法》第363条第1款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51、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检查功能,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
52、理智一碰到疯狂就跳得远远的,这也使得理智根本不了解它的对手。理智处于被动的防御状态,和一个看不见的魔鬼做周旋。
53、从我(指弗洛伊德本人)对自己的梦进行分析的结果来看,在梦的隐意里的确包含着儿时的某些经历,而且这些经历可以把整个梦都反应出来。
54、美国艾奥瓦州柯克伍德大学机器人专家乔尔·斯奈尔警告称,与机器人性爱可能让人上瘾,将来甚至可能完全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性爱。
55、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创造者,但弗洛伊德的思想并不能脱离他的时代,而我们这个时代的研究者刚好往往忽略这一点,维特根斯坦被看作是剑桥学者群体中的一个特立独行者,一个罗素的“有点怪癖”的学生,而弗洛伊德则是一个横空出世的伟人。但如果我们把剑桥的维特根斯坦和流亡伦敦的弗洛伊德,放回他们形成自己思想和观点的舞台维也纳,那无论是他们的思想、还是他们的打扮,甚至弗洛伊德的胡子,就都不再是古怪和特立独行的了。弗洛伊德在他的城市里登上历史舞台,他是焦虑不安的被歇斯底里和虚伪之罪所折磨的中欧中产阶级的一份子。他感受到了普遍的焦虑,观察到了导致焦虑的问题,并从自己的学术领域里,以自己的方式回应了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这个回答就是精神分析学说的起点。而如果我们能够把目光放回到弗洛伊德生活过的那个社会里去,就会看到包括弗洛伊德、卡尔·克劳斯、施尼茨勒、克利姆特、魏宁格甚至阿道夫·路斯等等一系列维也纳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对社会伦理和虚伪之罪的愤怒和抨击,以及他们对性本身的焦虑和思考。这样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活着的弗洛伊德,而不是作为神灵的弗洛伊德。
56、其实我认为刚开始使用微信肯定还有好奇心的需要……最后吐槽一句,张小龙的产品心得我扫了一眼,感觉基本属于心理学上叫做“后见之明”的现象,就是咱们常说的“事后诸葛亮”吧。
57、一个没有记忆的人,无论他/她经历过什么,都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记忆对我们如此重要,当我们仔细去想,才会意识到这一点。
58、这就是为什么弗洛伊德对于心理学本身,并不如弗洛伊德所代表的东西重要。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要抓着弗洛伊德不放?他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甚至使1980年代和90年代爆发了所谓的“弗洛伊德战争(FreudWars)”。这场战争的一方,用科学史学家约翰·佛雷斯特(JohnForrester)的说法,是一群“如果没法不让弗洛伊德出生,就希望能让他所有的作品和影响都消失得一干二净”的作者们。的确,我在写作这篇文章时遇到的一个很大困难就是找不到能对精神分析持客观中立观点的人,我也坚信我不论写什么都会使一部分读者感到不高兴。保存主观性?挺好的啊,我支持。但为什么不丢弃精神分析这个饱受争议的累赘、采取比如欧文·亚隆(IrvinDYalom)的存在主义心理咨询方案以应对生活的挑战呢?为什么不接受维克多·弗兰克(ViktorFrankl)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欲求置于首位的意义治疗(Logotherapy),或将主观性放在一切之前、哲学领域的现象学(Phenomenology)传统呢?
59、看起来普通无比的“talkingcure”,在心理咨询的历史上却是革命性的,它无形中给予了“病人”极大的信任和自主权,颠覆了“医生权威高高在上—患者被动接受治疗”的关系。尽管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个喜欢树立权威的人。
60、在这种矛盾的背景下,神经心理分析挺进着,试图通过来自大脑的体验补充对于大脑的研究;试图用神经科学解释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Nabokov)所描述的“意识的奇迹——一扇窗户在阳光照耀下的非存在之夜,突然打开。”
61、但是对于一台性爱机器人来说,从外到内一切都是可以设定的。她的人性一点都不复杂,她真的很单纯,只要设定的程序不出问题,她今生永远都忠诚于你!
62、《萨尔佩特里埃医院的一堂临床课》(1887年),描绘的是法国神经学家沙柯用催眠术来治疗歇斯底里病人的画面。弗洛伊德曾短暂跟随沙柯学习。他不赞同沙柯的理论,但他很喜欢这画,将一幅仿作挂在房间里长达50年,一直到1938年离开奥地利。
63、爱情太奢侈了,唯有那些实现了人格实现了物质自由,人格自由,精神自由的人,才有可能接近它。
64、利己不损人者,纯属中性,是可以包容的。人家发财与上位是有本事,不伤害别人。你就羡慕嫉妒恨吧。
65、也是因为这趣味、神秘和艺术性,严肃的科学家根本不想承认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家。
66、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1996年,汤姆·沃尔夫写道:“弗洛伊德主义的消亡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锂(lithium)”。这位美国作者描述了1950年代初期,自己的双相情感障碍在多年的精神分析治疗无效之后,迅速缓解症状的方法以药丸的形式出现了。沃尔夫的例子是一个宏观情况的缩影。精神分析的式微恰好与现代神经科学的兴起相对应,现代神经科学的物理学方法推动着精神病学的发展。今天,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描述5-羟色胺,多巴胺或百忧解,但这些人中很少有人可以定义原初场景或超我。正如美国作家西里·赫斯特维德(SiriHustvedt)在《颤抖的女人》或《我的神经史》(2010年)中所说的那样,弗洛伊德现在被很多人视为“如果不是一个神秘主义者、一个思想与物质现实无关的男人,就是一个通过将各种胡言乱语喂给易受骗的公众以破坏现代性的、海市蜃楼般的怪物,直到他的思想、最终被建立在药理学奇迹之上的新型科学精神病学打破了。”
67、也许未来,人类也可以跟机器人结婚,一起吃饭、看电影、遛狗、一同看日出日落......
68、同性恋是一个上流社会的男人能够最快捷有效的毁掉自己整个生活的方法之一。在这个时代,一个男人被证明为同性恋,在社会生活上基本就被判了死刑。1908年,奥伊伦堡丑闻让威廉二世和同性恋扯上了不清不楚的关系,几乎发展到威胁皇位的地步,丑闻的主角奥伊伦堡亲王再也没机会见到他的“小宝贝”威廉皇帝,但他幸运的活到了1921年。跟德皇这位亲密的朋友相比,1904年的柏林,一个的奥地利留学生的死就显得无足轻重多了,他在一家咖啡馆点了一杯牛奶和一首歌,在音乐高潮时用这杯牛奶服氰化物自杀。事实上在今天后者的死比名噪一时的奥伊伦堡丑闻要著名的多,自杀者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弟弟——哲学家路德维西·维特根斯坦。
69、如果被虐待的经历属于少数的“非正常”情况,那些看起来“正常长大”的孩子呢?
70、尤其是童年的记忆,由于路途遥远,它们往往是隐匿的、扭曲的,又因为儿童的心智还很娇嫩,无法理解和承受某些不快或痛苦的经历,于是这些经历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沉入了记忆的深海。
71、性倒错是先天的还是后天习得的,有很多种说法,Freud认为这些说法都没阐明性倒错的本质。
72、园园给大家再划一下重点:1月12-13日是集中签约日,是整个预签约期内促签奖最高的两日,还剩三个小时,促签大奖要缩水啦!请大家务必抓紧时间!
73、弗洛伊德把梦的实质理解为:梦,“是一种愿望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他引用大量的梦的例证证明梦的意义在于愿望的满足。他指出,使愿望在梦中得到满足可用以维持精神的平衡,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睡眠不受干扰。
74、损人不利己者,除非是报复,就是常说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终身不利己者,没有财力没有资源,又拿什么损人呢?因此,这种情况是偶尔为之。终生损人不利己者,查无此人。
75、无独有偶,刚刚,机器人索菲亚的创造者、美国人工智能大牛大卫·汉森博士郑重宣布:2045年,人类将可以与和类似索菲亚这样机器人结婚。
76、比如,他会问:“你刚刚说你看见条纹状就会恐惧,关于条纹,你能想起什么呢?”
77、弗洛伊德认为,人被原始本能驱动着,它是一种“性本能”,也是生命力量的源泉,你无法否定和阉割它,因为,那意味着生命本身的终结;
78、科学家只愿承认那些能被解剖的器官和能被验证的事实,比如大脑前额的哪一块区域是负责记忆,猴子受到第几次电击惩罚会彻底放弃努力,在他们看来,没有生理和实验基础的推论都是bullshit。
79、当女性的不正常状态愈演愈烈时,整个中欧社会都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期间最有趣的是三个人:
80、谈论没有本质自我不仅时髦、还在某种意义上极具解放性;但这种生活方式极其艰难。似乎,我们对于自身从摇篮到坟墓的漫长跋涉的看法依然极其重要;而经验的万花筒则不断凝聚成一个奇怪的、配得上那个过时的标签的亮点:灵魂。我不得不赞同索尔姆斯;这种对于心灵的降级感觉就像是一场慢动作的宏大悲剧。尼采(FriedrichNietzsche)认为我们还没有达到真正的无神论,只是将人类提升到了一个实则神圣的基座上。这能怪我们吗?人类例外主义是我们的主要信仰。如果我们现在崇拜的确实是我们自己,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桑塔格的升华就是一种双重的虚张声势,一种使物质成为主导、但同时也混杂了其它东西的方式。
81、而弗洛依德就没这么颠覆了,他不是作家,也不是一个画家,他是一个勤劳的开业医生,必须遵循医学领域的游戏规则,而科学领域对心理医生的最高荣誉,就是成为维也纳医科大学的教授,得到这个头衔才能算是成功。所以弗洛依德也不能直接说“歇斯底里的根源就是你们把老婆当家具”,也不能像人生赢家克利姆特那样直接指出性焦虑的根本。弗洛依德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迂回路线,宣称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都是性欲和对性欲的焦虑,所以他先树立了一个理论基础,然后再把歇斯底里的性根源,作为这个规律的必然结论推导出来,这样一来就显得温和多了。弗洛依德用精神分析方法成功治好了好几位上层阶级女病人,考虑其他医生用的是“按摩治疗”,而弗洛依德博士用的是心理咨询,我们必须承认弗洛依德确实有两下子。
82、神经科学是科学的奇迹。我们需要它,我们也理应为它感到着迷。我也生活在双重思维中,我也追求“维生素D”和“omega-3”;但是弗洛伊德的图景仍然具有吸引力,无论它一开始有多么错误。我记得很多年前,我和一个劳累过度的全科医生交谈了10分钟后就被开了舍曲林(Zoloft)。
83、当然这个说法后来被证伪:性冲动不是精神病的唯一源头。
84、人生就是一个巨大的枷锁,你不得不重复上演那些无趣的生活。
85、同时,丹溪草先生把人类在不断发展中,人内心趋利避害的心理活动而发生的人性变异积累,称为人性的变迁属性。
86、自从有了国家机构之后,人们把惩恶扬善的责任和权力让渡给政府,建立法制。说远了,不说这个话题了。
87、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地下室手记》中借一个疯子的口说:“一个人可能会故意对自己有害,希望自己干蠢事,即:有权做哪怕最蠢的事,而不是束缚自己的手脚。”
88、有人认为性兴奋与性产物有关,但是相当程度上无关。因为被阉割的男性也会有性兴奋,一些疾病摧毁了男性精子的生成,却也没有使这些人的原欲和性能力受到损伤。
89、没有比《追忆逝水年华》中的思绪漫游更自由的“自由联想”了:一只小小的玛德琳蛋糕,就像一粒种子长出了一片枝蔓交错的森林,让普鲁斯特联想到了厚厚七本书的过去。
90、克利姆特和艾米丽·芙洛格。据说这时的克利姆特已有十四位私生子,但把他看作今生挚爱的芙洛格却不介意。这位审美异常反叛的设计师在当时并不为世人欣赏,但是和克利姆特却是一拍即合,他们互相激发对方的灵感,有人认为,《吻》中的情侣就是克利姆特和芙洛格本人
91、 由于荣格的性格类型的划分是根据他的里比多学说,而里比多是本能的力量,所以这一理论忽视了人格的社会性,并且带有神秘色彩。另外,荣格提出的8种机能类型,并不是从实际中归纳出来的,而是用数学的综合方法凭主观演绎出来的,各种类型之间界限不清,几种类型的特征也说不清楚。不过,他对内倾型和外倾型论述部分内容是符合实际的,这种理论已广泛地应用到教育、管理、医学和职业选择等领域,因为这种简单划分带来了使用上的方便。现在已有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内外倾是人格的主要特质(维度),心理学家编制了测量内外倾的量表,在EPQ和MMPI等量表中也都包含有内外倾分量表。近年来,心理学家通过因素分析发现内倾性与外倾性具有复杂的结构,它们由许多特质构成。
92、坎德尔,一位神经科学家、也是诺贝尔奖得主,是神经精神分析最著名的倡导者。在《洞察的时代》(TheAgeofInsight)一书中,他承认了弗洛伊德的这一观点,即“我们大部分的精神、感情生活,都是无意识所占据的。”接着他又指出了另外两个弗洛伊德说对的地方。首先,“对侵略和对性的需求,就像对水和食物的需求一样,是根基于人类心灵和基因的。”第“‘正常’的心理生活和心理疾病是一个连续体。”
93、正是因为在睡梦中,意识卸下了理性的防备,大量的潜意识——那些被抑制的记忆和欲望才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得以浮现。
94、而这其中最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人类的爱情会消失吗?
95、柏拉图说:只要受理性灵魂支配,你就不会被生物或情欲的直接满足所牵引。
96、这个解梦的过程听起来很枯燥、很不浪漫,是不是?
97、不过在神经精神分析中,如果引用神经学家拉马钱德兰(V.S.Ramachandran)《脑中魅影》(PhantomsintheBrain)里的说法,弗洛伊德象征着这样一个事实,即“人们可以研究心理生活的法则,正如心脏病学家研究心脏或天文学家研究行星运动一样。”而从临床的角度看,在弗洛伊德之前根本没有心理治疗这种东西。在雅洛姆的小说《当尼采哭泣》(WhenNietzscheWept)中,弗洛伊德的导师约瑟夫·布罗伊尔(JosefBreuer)为如何将这位德国哲学家从绝望解脱出来感到迷茫。他说,“绝望没有药方,而灵魂没有医生。”布罗伊尔能推荐做的只有疗养院,或“和牧师的一次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