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明清而极盛,明太祖就喜撰联赐给大臣,有一年还专门下旨凡“公卿庶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清代的皇帝也多爱撰对联,特别以康熙、乾隆祖孙俩在位时间最长,又颇具文才,所撰的对联最多亦颇见文采。
2、1974年,已届晚年的唐君毅在海外重刊父亲《孟子大义》一书。在“孟子大义重刊记及先父行述”一文中,唐氏痛感除《孟子大义》外父亲著述皆毁于内乱。“今沧海横流,世变日亟……吾年来日益感吾平日之为文论学,不能如吾父之直心而发,而喜繁辞广说,不免随顺世俗所尚之乡愿之习。今惟望假我余年,得拔除旧习,还我本来,庶不愧吾父之教耳。”又特录一段文字以示世人:
3、 唐君毅自幼在浓厚学问氛围长大,先后受教于古文学家彭云生、秦汉六朝历史及音律学家祝屺怀、经学家蒙文通、文史学家肖中伦、刘监泉、杨叔明等先生。他们要么出自张之洞创办的尊经书院改建的四川省城高等学堂,要么出自清末经师廖平所办的成都国学院,皆为蜀中学界一时之选。唐君毅两岁即由母亲教识数百字,五岁由父亲教读《老子》,七岁读章太炎新编白话文《教育经》,十岁前读唐诗、宋词及《诗品》,背诵《说文解字》。
4、君毅师回应西方文明长期以来的挑战,是通过大判教的方式来重新肯定中国文化的价值的。他树起儒家人文主义的旗帜,疏导一切文化问题,融摄一切价值理想,使各种不同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均在适当的层次中回复其应有的地位。因此在君毅师的思想中,对人类文化采取大肯定而非大否定的态度,他对于教悌、人伦、人性、理性、正义、理想、自由、民主、科学、知识、家庭、国家、大同、宗教以至个体性普遍性,都无不加以肯定,无不加以成全。
5、三阶共极图呈益地迓新棋——故宫:乾隆题保泰门
6、作五古有四要:曰分段,曰过脉,曰回照,曰赞叹。先要分段,首段笼罩全篇,以下一段一意,防杂乱也;次要过脉,名为血脉,此处用两句,一结上,一生下也;又次要回照,谓十步一回顾,以照题面;末要赞叹,每段作一消息语,以赞叹之,全篇局势,方不迫促,若短篇则每句以第三字为关捩,尤宜法意。兹示作法于下:
7、写意托兴之诗用笔贵委曲而不率直,立意贵幽远而不浅近。明知所遇之景物与所蓄之意兴两不相关,而一经感触便当息息相通。兹特就唐诗中择录合乎此法者之一首于左,学者可以意会得之。
8、欧阳竟无曾与熊十力关于唯识宗发生争论,唐君毅建议他们当面折衷。但二先生均以爲其宗旨“不可以口舌争”,终致无法和解。唐君毅对二先生均极敬重,深知他们皆以其全幅性命唯道是求。“然其所学,竟不能相喻”,以至于皆有“黄泉道上,独来独往”之憾。唐氏由是“知哲人自有悲剧,更由此以念东西哲人之冥心直进者,同不免于此悲剧,常为之嗟叹仿徨,不能自解”。他于是痛感人与人、思想与思想、进而文明与文明之间的感通,为世上最难之事。
9、翻译:没有行云流水的气势,但是做的却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10、博大是海纳百川的气魄;博大是纵横捭阖的无畏;博大是驰骋四海的包容。
11、最后一首,应熊十力先生之嘱而作,三月后即撒手人寰:
12、百昌徵圣寿萱萐书祥——故宫:皇极殿。百昌:各种生物
13、新知识会以新颖、或许奇妙的方式与旧知识融会贯通。
14、万年枝茂露香凝——故宫:乾隆题承乾宫,明清嫔妃居住地
15、唐君毅在1200页《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的“后序”中指出,避免人类毁灭,仍然寄望于人类天性中共通的“愤悱恻怛之性情”。在根柢上,孔子的仁心、释迦牟尼的慈悲心、耶稣的爱心,都出于这种性情。这种人类共有的性情若获充满洋溢,跟宗教的坚固信仰、哲学与道德的形上世界相融通,“则无论其一切行事之成败有无,皆为一充塞宇宙、悠久无疆、至诚如神之心。斯可承担现实世界毁灭之大勇,亦能救世,以使之免于毁灭。”
16、基本字义为宽容,饶恕,原谅:宥罪,宥恕,原宥,宽宥,尚希见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