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婚未遂的徐志摩更是把怀孕的张幼仪仍在异国他乡,任她在深渊边上独自挣扎。
2、 酒与岁月已相伴,岁月为他添续延,岁月为他无反顾,岁月愿伴他百年。奈何醇酒恋清纯,反怨岁月太平淡,(徐志摩的三个女人)。
3、最终陆小曼和丈夫离婚,和徐志摩走到了一起。陆小曼家里也因为这件事与她断绝了关系。
4、陆小曼在上海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徐志摩失事前为一个阶段,那时她的生活是奢侈而放任的;徐志摩失事后,她受到剧烈震动,人变得消极而沉寂;解放后为第三阶段,她重新振作起来,获得新生。
5、徐志摩本就是不慕虚名、只恋风月的人,从不惧流言碎语的他碰到更加肆无忌惮的陆小曼,两个人上演了一场不顾伦理的风花雪月。
6、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徐志摩的三个女人)。
7、跟着老师上完一个小时左右的课以后,我就到我在南京东路上经营的服装行。这个店的构想是:集成衣店和服装订做店于一身。我们在店里陈列一些衣服样品,再配合女士们的品位和身材加以修改。服装上面别致的珠饰、扣子,还有缎带,都非常独特出众;顾客可以向别人夸口说:“我这衣裳是在‘云裳’做的。”
8、这样的家族,比徐志摩的家族更有势力,因此徐志摩的父亲也极力撮合这门亲事。
9、就这样,徐志摩与陆小曼在王赓首肯的大好形势下一起玩耍。朝夕相处,日久生情。
10、结婚后不久,张幼仪便怀孕生子。像是交换条件一样,自认完成了传宗接代任务的徐志摩,却迫不及待地离家求学,之后远赴美国,在那里他遇到了命中的“女神”林徽因。
11、可徐志摩到底小看了张幼仪,那在烈火上炙烤过的灵魂得到复苏后,会发出让人不能直视的光芒。
12、张幼仪比志摩小四岁,是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的妹妹,出身显贵,也上过女子师范学堂读书。只是其母亲思想较保守,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要想嫁户好人家就不能读书”,因此半途而废了。幼仪在晚年曾经这样说过“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而志摩却辜负了这个女人,因为他看不起这个女人,始终认为这段婚姻,是小脚与西服般的不配,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无法相处而破裂的。事实上,幼仪是天足,根本没有裹过脚,在当时也算先进。
13、谁才是更好的太太,大概只有徐志摩心中知晓吧!
14、可是有一天,这个可人儿却突然在比她小一岁的林徽因面前自卑了,她在日记里“柠檬酸”:
15、但生性浪漫的林徽因,无比清楚的知道什么样的男人才是适合和自己共度一生的。
16、再三考虑后,徐申如决定送张幼仪出国伴读,以让儿子的行为有个牵绊。
17、生下孩子刚一个月,徐志摩很快地追到柏林,目的很明确:让张幼仪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片刻都不能等。
18、此后徐志摩在追求真爱的路上走到了尽头,找到了最符合心中完美女性形象的陆小曼,这位堪称上海著名的社交名媛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虽是有夫之妇依然把徐志摩迷得神魂颠倒。徐志摩到底爱的是不是她呢?在经历了社会上众多非议,度过了多重磨难后二人最终修成正果。可惜好景不长,挥霍成性的陆小曼依然本色不改,终日沉浸在上海滩纸醉金迷中,无奈之下徐志摩只能多方兼职,过起了颠沛流离入不敷出的生活,最终在颠簸中葬送了年轻的生命。
19、好姑娘,成年人的关系里,本不存在抛弃或者被抛弃。
20、她才不屑于变成谁谁谁呢,她只想纵情恣意地活成自己。
21、1920年,徐志摩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应张君劢之请,写了一封乞求父亲的信,让张幼仪出国与其团聚。于是张幼仪如愿和徐志摩在一起了。
22、随后,久经职场风雨的张幼仪又去了香港,在香港认识了苏纪之——曾是自己的邻居,职业是中医医生,也是陪伴她过完后半生的男人,二人永结奏晋之好,儿子也举双手赞同。
23、我就走到后面找经理说:“如果这个人把四千元都提光的话,明天银行就开不成了。我们的银行会关门大吉。所以我想提议为他担保这笔钱。你能不能替我作保?我们放在保险押金箱里的钱够不够?”
24、▲张幼仪与徐志摩1921年在欧洲拍摄的第一张合影。影中人穿着入时,翌年二人便告离异。
25、“一个女人,倘若得不到异性的爱,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这点贱。”
26、徐志摩回国后,得知林徽因与梁思成订了亲,悲痛欲绝。
27、1925年,志摩赴欧旅游。他次趟欧游本想拜访著名文学家泰戈尔,却在途中收到小曼病危的消息。他立即返回中国。在上海时,在志摩朋友的帮助下,王赓答应与小曼离婚,让小曼重得自由。从此,小曼与志摩的感情突飞猛进,俩人与1926年结婚。
28、1921年,16岁的林徽因前往欧洲,会见了当时在英国学习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徐志摩学识渊博,语言优雅,外貌英俊,吸引了林徽因。徐志摩也被林徽因的才华和美貌所吸引,并受到高度赞扬。
29、0综合价值最高的翡翠饰品是什么?翡翠手镯竟然只排第二!
30、金庸几乎每部书里都安排一个这样的大少爷,花花公子的人物,而且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说明金庸老先生也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物,抓住这位表兄不放。徐志摩一生和三个女人纠缠,张幼仪,陆小曼,林徽因,各自都有一些洒狗血的故事,比如他的朋友托妻献子陆小曼,他监守自盗等等。
31、徐志摩得知以后,强烈要求张幼仪把孩子打掉。可是张幼仪舍不得,又担心打胎会死人,所以就生下了徐志摩的第二个儿子彼得。刚生完孩子,他奶奶的徐志摩就不顾众人的反对,要求与张幼仪离婚。
32、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
33、结果,徐志摩如愿与张幼仪离了婚,但张幼仪没有把孩子打掉,生了下来,独自抚养儿子。
34、偶然的一次机会,陆小曼认识了一个上海小开,两人交往甚密。
35、当时,徐志摩与林徽因互相都有好感,但林徽因碍于徐志摩有家室的原因,才没有和他在一起。
36、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不予理睬。直到1922年要办理离婚手续时,才找到柏林。
37、直到徐志摩出事,陆小曼才幡然醒悟,在《哭摩》中写到“我一定做一个你一直希望我能成的一种人”。
38、与林徽因钟情事业不同,小曼并没有太大的人生理想,她只愿与钟爱的男人快乐安逸地度过此生。
39、或许每个人都会经历犯错,也会有做得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了他的成绩。
40、徐志摩的这一举动,震惊了徐申如,他原本是打算让学成归来的徐志摩,借助张幼仪娘家的势力走上仕途,从此大展宏图,却没有想到儿子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
41、徐志摩给凌淑华写了不少暧昧的信,可惜陈西滢的出现,打断了这场没有开局的爱情。不过徐志摩没有死心,恰逢陆小曼的出现,所以他分别给这两个女人写信。
42、徽因抱病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第七章,并承担了全部书稿的史料校阅和文字补充工作。
43、我这辈子绝没料到我会得到这种反应。就我所知,打胎是有生命危险的,只有濒临绝境的女人(有了外遇,或者家人快要饿死、喂不饱另一张嘴),才会冒险打胎。
44、后来,还是人家张幼仪——那个被徐志摩逼着离了婚的“土包子”,带着儿子到济南给他收尸,把他埋葬掉了。
45、纵使徐志摩隔三差五会飞去与林徽因谈天说地,她也不介意。
46、事实证明,林徽因的选择是正确的,梁思成在婚后,把一生的爱都给了林徽因。哪怕后来的林徽因缠绵病榻,梁思成也不离不弃。
47、四哥张嘉璈二十八岁即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是上海金融界的实力派。
48、徐志摩像一颗慧星,划过中国近代文坛的天空,短暂而又耀眼。徐志摩是浙江海宁人,他是我国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诗人。他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回国后先后在上海北京的大学任教,是著名的文学教授、现代派诗人。出版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出版有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译著有《曼殊斐尔小说集》《死城》《赣第德》等。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和《翡冷翠的一夜》。他的抒情诗《再别康桥》被选入现代中学语文课本。
49、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50、甚至在徐志摩出事的那天,还在心心念念想着,要哄着、劝着、骗着,教自己的妻子成为自己的同路人。
51、张幼仪在《小脚与西服》中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
52、天下午五点的时候,有个中文老师会到办公室来找我。我从十五岁起就中断正规教育了,所以我觉得自己需要多了解一些文献和名著。
53、最终徐志摩走了,他的离开让陆小曼改头换面,她既没有选择再嫁辱没徐志摩的名声,同时又和从前的生活进行分割,鸦片是戒不掉了,但是也不再去那些社交场所,而是开始在艺术方面进行一些钻研,这正是徐志摩生前所期望的。
54、离婚后,张幼仪活得很紧绷,心也始终放不开,一直瞻前顾后的,直到三十年后,才敢把自己托付给另一个人。
55、徽因是志摩一生中真正喜欢的女人,志摩于徽因一直保持联系。志摩死的那天,徽因还在机场等候志摩。志摩死后,徽因不忘旧情,提议设立志摩文学奖,建立志摩图书馆和志摩纪念馆来永远纪念这为伟大的诗人。
56、徐志摩狠心抛弃原配,是无情;对林徽因执着追求,是深情;对陆小曼的爱恋,是多情。
57、本书繁体字版推出时,“曾经有人对本书对徐志摩的形象可能造成的伤害提出质疑。张邦梅表示,她只是记述了张幼仪的故事和感受,让她也有讲话的机会。”
58、1955年4月1日,一代才女林徽因香消芳尽,绝尘而去。时年51岁。她用她裹挟着自己一生的清冷婚姻,玉成了无数男人心中的妄想。她只能冰凉地活在民国传奇里。得到林徽因噩耗的金岳霖凄然写道:“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由梁思成设计的墓碑上刻着她生前已千百次的自语:“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一位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59、林徽因听闻徐志摩的死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最后她还是想通了,捡了一块失事飞机的残骸挂在自己的房间里,又开始了正常的工作生活……
60、徐志摩的一生有三个女人。他的原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张幼仪,他们的爱情短暂易逝,随着徐志摩留学外行,这段爱情便名存实亡了。后来在徐志摩的爱情路上先后遇到静女林徽因、倩女陆小曼,因为林徽因的冷静和现实的一面,便成全了徐志摩和陆小曼这一对才子佳人。
61、林徽因就像是大观园里的“探春”,明白生活的残酷,清楚知道裹着生活烟火气的爱,才是最实在的爱。这是“宝玉”一样的徐志摩,给不了的。
62、1920年,徐志摩放弃了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来到英国,只为跟着被称为“20世纪的伏尔泰”的罗素。
63、1931年9月11日,徐志摩搭乘一架邮政运输飞机,从南京飞往北平,在山东济南d家庄附近的白马山遭遇大雾,撞机身亡,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6岁的花季年华。
64、▲张幼仪身穿黑色旗袍于上海拍下这张肖像(约1937年),时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
65、“他想知道……”黄君轻轻皱着眉头,好像正在一字不漏地搜索我丈夫说的话那样顿了一下,“……我是来问你,你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儿媳妇,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
66、徐家决定让我去和徐志摩团聚的时候,我已经读了一年书,但这个决定和我进一步的学业没有一点儿关系。我想,我公婆之所以决定送我出去,是因为他们也怀疑徐志摩出了岔子。他放弃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业跑去欧洲,已经让每个人大吃一惊了。
67、人到中年,再读徐志摩,赫然发现,卓越的才华是他,自私的深情也是他。
68、可是徐志摩不死心啊,几乎是天天尾随这一对小情侣,感觉要把自己给掏空了。手里有把手枪,或许会立刻把梁思成给做了,把林徽因给抢走。
69、最终1925年陆小曼与王赓离婚,次年与徐志摩结婚。
70、作者 | 水清,擅长有温度有深度地书写民国旧事。
71、徐志摩留学英国的两年,他接受了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他常与英国名士交往,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逐渐形成,康桥的环境塑造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意念,民国诗人和散文家的潜质逐渐显露。英国诗人雪莱、拜伦是他学习的偶像。他也想要成为普罗米修斯,为灾难深重的祖国引入光明之火炬,但这可能吗?
72、生命的最后几年她几乎卧病在床,可即便如此,她还是做了很多事情:
73、问心浅笑,一个爱笑的女孩,缓慢而不后退地写作着。本文转载自砍柴文苑(ID:kanchaishuyuan)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力量,不限于表达自我,也不止于赚钱养家。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74、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熬过了动荡岁月,开办了31年,直到1955年金融业公私合营才宣告结束。这所银行见证了张幼仪的自强、果敢与睿智。
75、02穷追猛打,不惜动用泰戈尔当炮手,还是没能追回林徽因。1920年,其实林徽因与徐志摩交往的时候,便已经知道他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了。不过这个比自己大了七八岁的男人,文采风流,饱读诗书,完全是当时她心目中理想的对象。
76、看了徐志摩的故事,不禁让人感慨,自古才子最风流。
77、他们是1915年结的婚,当时才16岁。刚结婚不久就有了一个儿子,1922年在柏林离了婚,金岳霖与吴经熊就是他们离婚的见证人。
78、徐志摩失事后,陆小曼受的打击最大,她所遭受的批评也大。徐志摩的一些朋友不愿再跟她来往,她也不再出去交际,志摩去世后,她素服终身,从不看见她去游宴场所一次,每日供着志摩的遗像,给他上鲜花。
79、她只是记述了张幼仪的故事和感受,让她也有讲话的机会。”这本书做到了。
80、当泰戈尔来到中国以后,徐志摩与林徽因一同接待泰戈尔,他甚至让泰戈尔帮他在林徽因面前说几句好话。
81、二哥劈头就用一句中国老话表达他对离婚消息的哀痛:“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由此可见二哥热爱徐志摩的程度,就和爱自己的父母一样。
82、1922年,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王赓相聚。由于王赓专注于工作和前途,陆小曼想去玩时,他就说:“我没空,叫志摩陪你玩吧。””王赓根本就不会想到这样处理会产生婚姻危机。
83、在徐志摩的生命画卷当中,张幼仪是最苦命也是对徐家贡献最大的一个。她最不受徐志摩的待见,甚至被徐志摩冷眼相待,但是对于徐家,先不说她为几代单传的徐家留了后,就是在徐家的诸多家事方面,张幼仪也始终尽心尽力,几乎是有求必应,张幼仪的胸怀的确不是一般女子能媲美的,张幼仪在徐志摩的生命当中更多时候是扮演一个保姆的角色。
84、为了更好的追求林徽因,徐志摩用尽了各种冷漠的方式,只为逼迫张幼仪离婚。
85、“云裳”服装的成功,让张幼仪的名字在当时的时尚圈里流传。当年徐志摩嘴里的“土包子”,现在正引领着上海、整个中国的时尚潮流。
86、“我是未来新式女子中的一员。虽然做出这么不孝的事情让我感到痛苦,可是我还是对徐志摩说,我愿意在未事先征得我父母许可的情况下签字。”
87、林徽因出国游学的经历让陆小曼自感是“乡下孩子”,林徽因的知性优雅更是让小曼全盘否定了自己的魅力。
88、与徐志摩婚后,小曼先前的自卑大略已抛之脑后。
89、当时,林徽因由于肺结核复发入院,她觉得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托人叫来张幼仪,希望见上一面。
90、所以在张幼仪前往英国之前,林徽因是可以毫无顾忌地和徐志摩朝夕相处的。但是张幼仪来了以后,林徽因感觉自己成了一个小三似的人物,她觉得自己不应该破坏别人的家庭。
91、二哥劈头就用一句中国老话表达他对离婚消息的哀痛:“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由此可见二哥热爱徐志摩的程度,就和爱自己的父母一样。
92、1931年,徐志摩为了去听她的报告,在碧海蓝天中,他把他36岁的生命回报给了前世至爱的林徽因。后来,林徽因把他飞机出事的那块残骸永恒地寄存在她的卧室里,林徽因知道,她是最懂他的女人。1955年4月1日,一代才女林徽因香消芳尽,绝尘而去。时年51岁。
93、▲两岁的彼得。摄于夭折(1925年)前一年。他生长于柏林,死前只见过父亲一面
94、二哥就说现在再也没人觉得缠脚好看了。妈妈又问二哥一遍,如果她不管我的脚,将来谁要娶我。
95、可是张幼仪生活在一个封建守旧的家庭里,自幼就没怎么读过书,跟饱读诗书的徐志摩一比就差了很多。这在古代也就罢了,一般家庭都这么个样子,可是他们生活在民国时期。
96、1925年,志摩在北京认识了京城美女陆小曼。当时陆小曼恰是志摩的一位朋友王赓的妻子。这桩婚事是由小曼的父母主办的。而当时作为证婚人的梁启超曾当着徐、陆两人的面痛骂他们“不懂爱情”。陆小曼的“私奔”使她的前任丈夫王庚一生未再娶,而她后来委身的徐志摩也因为她的奢华无度而轻轻作别,“不带走一片云彩”。
97、徐志摩恢复单身后,就跑回英国找林徽因,结果林徽因早就回国了。
98、▲两岁的彼得。摄于夭折(1925年)前一年。他生长于柏林,死前只见过父亲一面。
99、张幼仪在离婚后给徐志摩说:“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
100、我要说,徐志摩是介绍西方文化的先行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仅仅认为他是一位诗人,那就太小看他了。
101、我们总以为自己的生活充满了苟且和束缚,却忘记了带有烟火气的爱,才是最好的爱。
102、“如果你愿意这么做,那一切就好办了。”黄君接腔,一副没听见我说什么的样子,然后慎重地吸了口气说,“徐志摩不要你了。”
103、张幼仪从国外归来,进入东吴大学教德语,还出任过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又在上海闹市区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曾经在上海滩风靡一时。这位被自己男人看不上的女人,成为一个受人尊崇的强人。
104、林徽因对于徐志摩的意义非同寻常,在徐志摩的文学道路上,是林徽因激发了他,因为在伦敦,林徽因喜欢文学,徐志摩才投其所好开了文学创作和同文学不断交织的人生,从而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与居于伦敦的诸多文学大师相交,更是在狄更生的介绍下进入剑桥王家学院,可以说以近代留学欧美,在文学方面成就最高的一个。
105、见面的时候,张幼仪是局促的,甚至有点恼火于自己的木讷。
106、抗战胜利后,徽因的两肺和一个肾都已感染,费慰梅夫妇邀请她去美国治病,她却拒绝了。
107、在二哥跟七弟的帮助下,她先去了法国,之后又去了德国柏林,并于1912年顺利生下了次子彼得。
108、这些年来这么努力,无论家务还是工作都颇拿得出手,自己也曾引以为傲,到了男人那里,怎么就失却了做女人的魅力?
109、1921年徐志摩结识了游历欧洲的林徽因,此时,林徽因才16岁。
110、与徐志摩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
111、张幼仪同意在文件上签字的唯一理由是:她在法国就已经打定主意,不再只凭过去的价值观行事。
112、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113、徐家有钱,是那种乡镇级别的首富,家里有钱庄、田产、果园等等产业,在地方上的势力很强大。所以按照父亲的安排,徐志摩18岁的时候,便娶了上海宝山县巨富张家的女儿张幼仪。
114、而陆小曼的丈夫是个军官,做事认真负责,是个比较古板的人,所以陆小曼认为丈夫不够体贴,没有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