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膊上阵:形容作战英勇,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地从事。
2、干戈满眼:干戈:古兵器,比喻**。形容到处受到**的摧残。(形容战争的成语有哪些)。
3、(举例造句):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4、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形容战争的成语有哪些)。
5、作者从《淮南子》中,梳理出三百余条沿用至今的经典成语,让我们得以遥想‘鲁阳挥戈’的浩然声势;感悟‘寸阴尺璧’的韶华易逝;回味‘同甘共苦’的一往情深;体验‘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祈祷‘龟龄鹤寿’的颐养天年……成语是文化的精华,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6、不过,六三与六四位阶比九二高,亦可率领部分军队,并且未必听从九二的号令。六三阴爻空虚,又怎能临阵杀敌?所以下场很惨,载着尸体回来。六四当位,知道要后退驻扎,还算合乎常规。
7、战无不克: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8、● 扩散!5月19日,安徽这些景区统统免费、半价啦
9、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10、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11、(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12、(破斧缺斨)斧、斨,泛指兵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13、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14、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15、典出:《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通过一片树叶的凋落,就可以知道秋天的到来。现意指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16、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17、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18、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19、上六:天子颁赐爵命,封为诸侯可以开国,封为大夫可以立家,对小人则不要任用。
20、(释义)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21、犄角之势: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
22、(出处)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兵,全仗我东吴力气。”
23、释义: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24、(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25、磨盾之暇:暇:闲暇,余暇。指在战争的余暇。
26、典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亦作“临川羡鱼”、“临渊羡鱼”。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
27、(首唱义兵)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28、师老民困: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
29、(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30、(解释) 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31、(释义):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32、在解说六爻时,可配合古代爵位:初爻为元士,二爻为大夫,三爻为公卿,四爻为诸侯,五爻为天子,上爻为宗庙。封赏功臣的典礼常在宗庙举行,有如奉行祖先神灵的旨意。爵位与爻位配合,是许多解法的一种,可以参考但不必执着。
33、关于战斗的成语:马革裹尸、四面楚歌、草木皆兵、围魏救赵、坚壁清野、揭竿而起、有勇无谋、赤膊上阵、全民皆兵、用兵如神、乌合之众、打草惊蛇
34、(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35、● 重磅!淮南出台新政打击炒卖期房和房号行为
36、军兵贵神速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节节失利所向披靡攻无不克兵临城下大兵压境贵神速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节节失利所向披靡攻无不克兵临城下大兵压境瞒天过海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笑里藏刀兵贵神速贵神速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节节失利所向披靡攻无不克兵临城下大兵压境瞒天过海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笑里藏刀兵贵神速
37、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38、(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39、(减灶之计)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40、(释义):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41、译文: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42、 而放牛之桃林在华山之东。后以“桃林之野”常用而咏牛。唐•李峤《牛》诗中有:“欲向桃林下,先过梓树中。”
43、全民皆兵: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44、(出处):《后汉书·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45、(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46、(穷兵极武)穷:竭尽;极:用尽。极力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47、百战百胜、步步为营、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围魏救赵、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连战皆捷、草木皆兵、再衰三竭、马革裹尸、乌合之众、四面楚歌、揭竿而起、打草惊蛇、用兵如神、攻其不备、浴血奋战、背水一战、破釜沉舟、风声鹤唳、风吹草动、战无不克、百战不殆、屡战屡败、速战速决、血战到底、以战去战、背城一战、短兵接战、各自为战、决一死战、明耻教战、南征北战、能征惯战、孤军奋战、休兵罢战、骁勇善战
48、 下列战役与成语典故对应不正确的是( )。
49、《大象传》说:“君子以容民畜众。”地中有水,水藏地中,犹兵藏于民;所以容民畜众才可统帅军队。
50、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51、矢石之难:矢石:箭与石,作战的武器。指在**中受到矢石的袭击。
52、启羞兴戎:启:开;戎:**。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53、D安史之乱——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土木堡之变
54、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55、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
56、收录有源自《淮南子》的成语349条,源于“淮南国”的成语29条,源于八公山的成语22条,成语主词条合计400条,与主词条同义或字序不同的有666多条,累计逾千条以上呐~
57、马革裹尸: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即战士牺牲于战场。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
58、(杀气腾腾)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要杀人的凶狠气势。
59、例句:沉迷于网络,拒绝和现实打交道的行为也是一种嗜痂之癖。
60、流血浮丘:流的备可以把山丘漂起来。比喻战争中死伤的人极多。
61、 所以当司马迁修史之时就不可避免的,必然的和自己的遭遇、屈辱、愤瞒、爱憎、善恶相联系,许多人物传记都寓含着作者的寄托,赋予了《史记》这部书丰厚的内涵,它既是一部通史,又是作者带着心灵肉体创伤所作的倾诉。他在自序中提出“发愤著书”说,实际就是自我写照。
62、这又是一个足以构成刑事犯罪的“犯罪、伦理题材”成语。据《史记》记载:鲁国、齐国有仇,吴起为投靠鲁国,不惜杀死自己来自齐国的妻子以获得将军位。后比喻为成功不择手段。
63、(释义)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64、枪林弹雨、枪林刀树、狼烟四起、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等。
65、血泪满面,心为之碎,形容极度悲痛。这里的“饮血”并不是直接喝血,而是指满面是血以至于流到嘴里。
66、溃不成军、一败如水、人仰马翻、头破血流、丢盔弃甲溃不成军(kuìbùchéngjūn)(解释):溃:溃败,散乱。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出自):近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一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一败如水(yībàirúshuǐ)(解释):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出自):近代***《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人仰马翻(rényǎngmǎfān)(解释):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贾琏家下无人,请了王仁来在外帮着料理。那巧姐儿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荣府中又闹得马仰人翻。”头破血流(tóupòxuèliú)(解释):头打破了,血流满面。多用来形容惨败。(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照道士脸上一刮,可怜就打得头破血流身倒地,皮开颈折脑浆倾。”丢盔弃甲(diūkuīqìjiǎ)(解释):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译文):战鼓咚咚地一敲响,两军士兵的刀枪一接触,丢盔卸甲,拖着兵器就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之后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之后停下来
67、C项,诸葛亮七擒孟获发生于三国时期;陈汤平定匈奴是西汉时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清初;郑和下西洋发生于明中期,选项排序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
68、首唱义兵: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
69、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70、硝云弹雨(xiāo yún dàn yǔ):硝烟如云,子弹像雨。 形容激烈的战斗。
71、破斧缺斨:斧、斨,泛指兵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72、诉诸武力:诉:诉讼。武力:军事力量。指用**来解决冲突。
73、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74、D项,安史之乱发生于唐末;八王之乱发生于西晋;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初;土木堡之变发生于明中后期,选项排序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
75、典出:《淮南子·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76、D项,“草木皆兵”出自著名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大败前秦。秦军统帅苻坚在交战中看到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是敌人的兵力,形成了典故“草木皆兵”,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77、(举例造句) 倾城将士,两两相遇,虽然是件韵事,倘使相遇在烽火连天之下,便不欢乐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78、(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79、决胜千里 马放南山 倒戈相向 运畴帷幄 出奇制胜
80、(解释)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81、例句:在现下盛行的网络直播现象中,很多主播为了轻松获得暴利做出了博人眼球的低俗之举,一时间宅男界血国三千,成了网络娱乐化的精神奴隶。
82、(出处):《新五代史·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