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尼采进一步分析了基督教发展成为虚无主义的原因。基督教的社会基础是下层人民(这与佛教迥异:佛教的基础是上层种姓),是被社会遗弃的成分,“声名狼藉的歹徒、罪犯与社会滓,诸如‘罪人’、‘税吏’、‘娼妓’和愚民”,其动力是民众的怨愤、人民起义与被虐者的反抗。基督教就是利用了下层人民的不满来攻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古代的颓废派及其近支。基督教保护弱者,维护一切衰弱的事物;利用强者的虚荣和疲惫;仇视、阻碍强者的发展,否定生命本能。它通过严格的教义约束群众,打击异教和不信神者,拒绝被质疑,空谈信仰。基督教的后继者不但没有继承原始基督教伟大的实践和虚无主义的清洗作用的传统,反而在其虚妄的阐释中篡改了原始基督教。“保罗大张旗鼓地重建了耶稣毕生所反对的一切”,“基督徒从未遵循耶稣的训诫而行动”,“许多人都不明白教会不仅对基督教进行了嘲讽,而且还对基督教进行了一场有组织的战争”。
2、早期思想主要是尼采的悲剧理论(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理论)。这里尼采受到叔本华影响比较大(叔本华的粉丝),尼采赞同叔本华的观点,生命是悲苦的,但是对这一结论所采取的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尼采认为古希腊人已经认识到了生活的苦难并学会直面这种苦难,而他们的价值观是体现在酒神和日神上的。酒神象征生命之流,冲破束缚,是一种陶醉的精神,而日神则象征着光明,限制,是一种梦幻的精神。这二者相互交融,共通构成古希腊人对生命价值的积极态度与追求,这种价值观主要体现在歌队合唱。然后尼采认为古希腊人慢慢的将生命的价值转变为了追求知识,从而把生活看作是消极的,被动的。尤其是到了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这种乐观理性主义,使得悲剧彻底地堕落了。所以尼采特别喜欢攻击苏格拉底。
3、「主题」B01丨思想图谱: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
4、《姜人生哲学到底——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
5、在《曙光》的最后一则格言里,尼采这样写到:“勇敢的鸟儿成群结队,飞向远方……我们的所有伟大的导师和祖先最终都在某个地方停了下来,精疲力竭,姿势可能既无威严也不优雅:这也将是你我之辈的下场!但是你或者我又算得了什么!其他的鸟儿将展翅飞向更远的地方!我们的这种信念和希望随着它们的翅膀上下翻飞,飞上了云端,飞向了远方;它超越于我们自己和我们自己的无力之上……”正是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尼采的终极心理奥秘:权力意志的永不停歇地追问!对于尼采来说,这只鸟儿飞过的地方无疑是虚无主义,它即将到达的一切也必将会变为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不会容忍任何价值形态永远占据他的地盘。也许,此即狂人之狂的根本。
6、当然,我们并不能从“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创造了一个体系”这一事实,推断认为尼采以无意识的方式创造了一个体系,就像我们有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某些问题,这个体系深植于作家的潜意识之中,隐藏于这个创造性心智的隐秘幽深之处,直到最后才揭示自身。相反,我相信,我们能够通过求助于两个确切的事实来解释这些成就。
7、根据权力意志,尼采提出重估一切价值,颠倒了人类现有的价值。包括科学价值,哲学价值,道德价值以及宗教的价值。(尼采虚无主义名言)。
8、(6)人的?]笔记本WII184;笔记本WII154:人的?——人必须做出抉择。参看科利版第12卷,9[72]。——编注
9、一是提出了强力意志论。他抛弃了叔本华否定生命的悲观主义思想,极大地肯定了人性和人的生存价值。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是人的本质特性,人要敢于肯定自己,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尼采说“上帝死了”,目的是劝告大家要摆脱宗教的一切束缚。
10、(18)幸福所需要的是多么少啊!]参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部,“正午”。——编注
11、尼釆否定了世界虚幻的实在性,和真理虚伪的客观性,推翻了终极价值的存在,他推翻和打倒了上帝,他认为真理是意志为了某种目的而被制造出来的。
12、我们又容易将意志等同于意识。尼采区别了这两个概念。意志正如我们以上所说是世界的根本冲动,也是决定人的一切外在活动和一切内在心理活动的根本力量。我们作为有身体和心理的人的所有复杂活动都取决于意志的冲动和意志的协调,“我们绝不会意识到有什么东西在指挥,更确切地说在照料和事先协调我们身体的各个功能之间的合作;我们也不会意识到精神是如何储存起来的。毫无疑问,存在着一个最高机构、一个起领导作用的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里各种不同的主要欲望正在发号施令并行使它们的权力。”但我们常把这个最高机构看成意识,事实上,意识是在我们同世界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是“外界对我们的影响和必要的反应以及我们对外界的影响。”因而,意识只是意志活动的下属单位,“意识不是指挥者,而是指挥者的一个器官。”
13、(4)一切真理都是简单的]参看叔本华:“简单是真理的标志”(Simplexsigillumveri)。——编注
14、鉴于读者对这一观念理解的困难,加上尼采善又善于用晓畅的科学性的语言来解说他的直觉的哲学观念,因而尼采又用了大量的笔记对这一观念加以解说。他的出发点是我们的经验世界(我们的认识最易从经验出发去猜测对象),最终通过对经验的种种否定而来暗示出他的表达对象。尼采首先将意志与意欲分开。 我们一般认为,“我”有了什么愿望和设想(意欲),这会导致一个行动,前者是因后者为果。“否!”尼采在此一刀砍断我们的思维。他说,这只是一种现象,意欲本身并不导致行动,后来的行动也与意欲没有丝毫关系。意欲和行动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它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它们的产生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即是在意欲和行动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意志——那种世界最内在的冲动。假如没有意志冲动,无论我们的想法多么坚决,都不会导致一个行动;而且,如果没有意志冲动,意欲首先就是不可能的。我们在此联想到叔本华说过的一个例子:我们扔石块并不是我们的‘扔’这个动作使石子飞起来。假如石子没有‘飞’的意志,无论我们用多大的力也不能使石子飞。没有原因,没有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我们追加上去的。原因和结果只是浮在意志之流水上的木块。
15、《作为哲学家的尼采》,(美)阿瑟·丹托著,郝苑译,启真馆丨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版。
16、(3)亚里士多德]参看《政治学》,1253a——编注
17、我总是希望不要知道得太多。——智慧也为认识划了界。
18、萨特认为,人的本质处境就是绝对自由,这意味人需要不停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人不可能指望依赖给自己贴标签而避免自己做出选择,因为说到底人无论如何都是自由的。用萨特的话来说“人是被判为自由的”,逃无可逃。
19、首先是权力意志,尼采把“存在的最内在的本质”标示为权力意志,不过权力意志到底到底是什么,尼采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可以解释为一种情绪,也可以解释为生命力,可以解释为一种激情,也可以说这些其实都是权力意志。权力意志追求的就是权力(不是政治权力)的增长。
20、我是当今第一位哲学家,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我是位于前后两千年之间的一位具有某种决定性意义和命运的人。
21、虚无主义是一种历史性的运动,而并不是何人所主张的何种观点和学说。虚无主义在西方民族的命运中以一种几乎尚未为人们所认识的基本过程的方式推动了历史。因此,虚无主义也不只是其他历史性现象中间的一个现象,也不只是一个精神思潮而可以与欧洲历史中出现的基督教、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等思潮相提并论。
22、两个观点供你参考:女人是感性动物,情感系统远较男人丰富和宽容细腻,偏理性的哲学家遇到她们是无法辩论的!这也从侧面佐证世界为什么少有女哲学家(有也是傻的)。
23、导演: 罗伯托·贝尼尼编剧: 温琴佐·切拉米 / 罗伯托·贝尼尼主演: 罗伯托·贝尼尼 /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上映日期: 2020-01-03(中国大陆) / 1997-12-20(意大利)
24、你们尊敬我,但如果有一天你们的尊敬崩溃了,怎么办?别让一个雕像砸了你。
25、从这个句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尼采关于上帝之死的话指的是基督教的上帝。但不无确定地,并且首先要思索的是,在尼采思想中,“上帝”和“基督教上帝”这两个名称根本上是被用来表示超感性世界的。上帝乃是表示理念和理想领域的名称。自柏拉图以来,更确切地说,自晚期希腊和基督教对柏拉图哲学的解释以来,这一超感性领域就被当作真实的和真正现实的世界了。与之相区别,感性世界只不过是尘世的、易变的,因而是完全表面的、非现实的世界。尘世的世界是红尘苦海,不同于彼岸世界的永恒极乐的天国。如果我们把感性世界称为宽泛意义上的物理世界(康德还是这样做的),那么,超感性世界就是形而上学的世界了。
26、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 ——尼采
27、(本文选自《上帝死了尼采文选》,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年版,威仁译)
28、那么上帝死了,说明什么?说明旧的时代就要崩溃了。人们对基督教这个上帝的信仰已不存在了,并失去了信赖。没有了信仰,以信仰为基础的道德体系同样也没有了。整个世界就开始分崩离析了。人们没有了真理,没有了信仰,没有了道德约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虚拟的,虚幻的状态。
29、「主题」B06 | 罗新、高林、陈力卫的回答
30、不同于叔本华的悲观结论--即佛系地否定求生意志,尼采的意志是权力意志,即想要创造,不停地搞事情。尼采认为生命的首要原则是生命力的释放,要把自己变得更强大、更充沛、更丰富。
31、人类的运气。——深刻思考的人懂得无论他的行动和判断是什么,他总是错误的。
32、(27)参看科利版第13卷,11[1]。——编注
33、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所以没有神!
34、这就要从康德的哲学思想说起,因为叔本华的哲学是继承康德的。在康德的世界观里,世界分为表象世界和本质世界,康德这里的二分并不是形而上学,而是一种认识论,认为我们只能认识表象,而不能认识本质。
35、人们同样会注意到,杀人并非从尼采拒绝偶像,而是从他狂热地赞同偶像而找到其合理性。这正是尼采作品的不同寻常之处。对一切说是,便意味着对杀人说是。同意杀人,其方式有两种。奴隶若对一切说是,便是对主人的存在与他自己的痛苦说是。耶稣即教导人不抵抗。主人若对一切说是,便是在对奴隶制与他人的痛苦说是,这就是暴君与颂扬杀人。“你相信神圣而不可摧毁的法则,你生活在一个具有永久说谎与永久杀人的性质的社会中,却不会说谎,不会杀人,相信这样一条神圣而不可摧毁的法则,这不是可笑的吗?”的确,形而上的反抗最初的行动仅仅是抗议社会存在的谎言与罪恶。尼采的“是”将最初的“不”丢在脑后,否认了反抗本身,同时否认了否定世界现状的道德。尼采真心诚意地呼唤一个具有基督灵魂的恺撒。这就是在思想上对奴隶与主人同时说是。但对双方说是,其实便是使更有力的一方即主人神圣化。恺撒最终必然会放弃思想主宰而选择统治现实。尼采身为一个忠于其方法的好教师在问自己:“该如何利用罪恶?”恺撒的回答是:使罪恶成倍增加。尼采关于人类的不幸写道:“人类若怀有宏大的目的,则会使用其他措施,不把罪恶认为是罪恶,而使用最可怕的方法。”他于1900年去世,就在这种意图即将死亡的这个世纪边缘。他在神智清楚时徒然地呼喊:“谈论种种不道德的行为是容易的,但人们有力量承受它们吗?比如说,我不能容忍自己食言与杀人,我已经心灰意冷,差不多好久了,但我会为此而死去的,这就是我的命运。”从对人类的全部经验予以赞同以来,其他人随之而来,他们远远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在谎言与杀人中强大了起来。尼采的责任是,出于方法方面高级的理由,使这种蒙受耻辱的权利成为合法的,哪怕是刹那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说过,将这种权利给予世人时,肯定会看到他们朝它冲去。然而尼采并非自愿的责任却走得更远。
36、当然,尼采批评的不只是基督教,而是一切编制彼岸谎言的形而上学。
37、第一阶段以信仰的破灭告终,传统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受到怀疑。尼采对待瓦格纳音乐的态度颇能典型地说明这一转变。起初他对瓦格纳的音乐顶礼膜拜,狂热地认为它标志着新的文化阶段的开始。后来他又在这个音乐中看到了没落腐朽的音符。现在,他觉得自己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完全没落颓废的时代:“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内部激烈崩溃的时代,四分五裂的时代”。无所适从、怀疑一切,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没有一样东西位于坚实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自身的不可动摇的信仰之中。”
38、叔本华认为这个推动一切的求生意志,就是所有人生苦难的来源。人的所有行动其实都是求生意志驱动的,表现就是人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人的各种行动看似出于自己的理性规划和自由意志,其实都是求生意志通过欲望诱惑你去实现它自身的工具而已。在这里,叔本华说出了他的那句名言金句“人生就是在欲望不满的痛苦和欲望满足之后的厌倦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
39、(26)第40节参看科利版第12卷,10[145];第13卷,11[1]。——编注
40、最大的怀疑论。——那么,人类的真理终究是什么呢?——是人类无可辩驳的错误。
41、当然,还存在一种更进一步的可能性,即有朝一日或许会出现未知的事实(比如,出现了某些迄今为止都未被发现的文本这类情况),它们将证明我的解释完全是无效的。人们不仅必须在创建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冒这种风险,而且还必须在创建哲学理论的过程中冒这种风险。我们在各处发现,尼采除了提到他的体系之外,还对他的哲学的最终系统陈述做出了诸多概述与规划。根据目前的知识所得出的结论是,它们之中没有任何东西得到实现。
42、失望者如是说。——我寻求伟人,但我发现的始终仅仅是伟人理想的猴子。
43、只消我们一味地把虚无主义的现象当作虚无主义本身,则我们对于虚无主义所发表的看法就还是表面的。如果我们的看法是从对世界状况的不满中,或者是从几乎已经得到承认的绝望中,或者从道德上的愤怒中,或者从信教者的自负的优越感中,借得某种抵触情绪,那么,我们的看法就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44、“德国精神”,18年以来这是一个用词上的矛盾(contradictioinadjecto)。
45、这完全是站在男人立场上的真理。至于为什么是男人立场上的真理,你做过男人的话大致是懂的,是的,你懂的!但是需要(必须需要)站在女人立场上对男人说一句真理的话,这句话需要女人们说出来,要相信会有的!欢迎此类留言~
46、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47、二是提出“超人”观点和等级制度。尼采认为“超人是大地的意义”,是超越弱者,征服了他人的人。他还把人分成“上等人”和“下等人”二种。他认为“上等人”就是超人,可以支配“下等人”。
48、上帝和教会圣职的权威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良知的权威,突兀而起的是理性的权威。反抗这种权威而兴起的是社会的本能。向着超感性领域的遁世为历史的进步所取代。一种永恒幸福的彼岸目标转变为多数人的尘世幸福。对宗教文化的维护被那种对于文化的创造或对于文明的扩张的热情所代替。创造在以前是《圣经》的上帝的事情,而现在则成了人类行为的特性。人类行为的创造最终转变为交易。
49、由此出发,我们也就认识到人们在把握虚无主义时和对虚无主义的臆想的斗争中所遭受到的最后迷误了。由于人们并没有把虚无主义当作一场已经持续很久的、其本质根据就在形而上学本身之中的历史性运动来经验,因此,人们便沉溺于这样一种有害的癖好,就是把已经是和仅仅是虚无主义的结果的那些现象看作是虚无主义本身,或者把结果和作用看作虚无主义的原因。在对这种表象方式的不假思索的适应中,人们几十年以来已经习惯于把技术的统治地位或民众的反抗暴动举为时代的历史性状况的原因,并且根据这些方面孜孜不倦地去分析时代的精神处境。但是,每一种对人及其在存在者范围内的地位的分析,无论多么有见地、多么机智,只要它没有去思考人之本质的处所,并且在存在之真理中经验这种处所,那么,它就还是不假思索的,还只是产生一种沉思的假象而已。
50、平时闲聊,如果有人提到尼采(Nietzsche)这个名字,往往总会有人马上引用尼采的话:“你去找女人,可别忘了带上鞭子。”殊不知,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借老妇之口说出的这句话并不代表他个人对女性的看法。因为恰恰在这方面,尼采有点过于羞怯。在他年轻时,父亲就去世了。从此以后,就剩下几个女人伴随着他:祖母、母亲、两个姑姑、妹妹。尽管如此,也许正因为如此,尼采对女性一直怀有某种难言的恐惧。大学读书时,尼采有次发现在紧闭的更衣室里有位女郎。虽然他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壮起胆子喝彩一番,却是在其他同学的保护下才敢如此大胆。有一天,由于仆人领错了路,他闯进了一家妓院。弄清情况后,尼采马上逃之夭夭,临行前还给感到莫名其妙的漂亮女士们弹了一段钢琴小曲。还有一次,尼采从远处看见一位女演员,崇拜得要命,便专门为她写了首歌,谱上曲子送到家里。据我们所知,他未能荣幸地得到任何回报。一次旅行时,尼采在路途上结识了一位芭蕾舞演员,但这场平平常常的冒险在火车到达终点站时就结束了。另外一次旅行时,尼采又结识了一位年轻女子,并向她修书求婚,但却是就要动身离去时才写的。信写得很不得体,没有引起任何结果,本也在意料之中。有段时间,尼采非常崇拜音乐家瓦格纳的妻子柯西玛。在瑞士时,他曾邀请了一批值得考虑的女士到家里做客,同样没有结果。但有一次,尼采却是真正爱上了一位女士,而且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女士,当时才21岁,芳名露·莎乐美。俩人第一次见面时,尼采就问:“什么星座将我们带到了一起?”他向莎乐美诉说衷肠,把她看成是唯一值得信赖的人。但是,他又没有胆量主动地亲自求婚,而是把一位朋友推上前去做媒。尼采万万没有料到,这位朋友恰恰也爱上了莎乐美,并且已正式向她求婚。朋友只好告诉他,做媒的结果并不理想。此后不久,由于流言所致,更由于妹妹的挑拨,尼采和莎乐美以及朋友的关系破裂了。无可奈何,尼采只好自我安慰:“结了婚的哲学家应该去演喜剧。”到头来,只有他的妹妹“拉玛”陪伴着他,同时也用诡计阴谋迷惑着他。就在尼采死后,妹妹仍想将哥哥占为己有。为了得到他的遗作,甚至不惜大肆篡改他的著作。从这些事情中都可看出,尼采手中的鞭子,只不过是老妪口中的胡诌罢了。
51、我不相信任何体系的构造者,因而回避他们。求体系的意志意味着缺乏诚实。
52、 第呼唤虚无主义是为新价值让路。尼采并不止步于虚无主义,他用虚无主义击破价值谎言只是为新价值的创造扫清道路。尼采反复申明,未来的哲学需要新价值。“我身为一位哲学家,必须抓起一把槌子,把新的价值敲进世界之中。”
53、尼采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尼采与虚无主义有很深的渊源。他承认虚无主义,把它作为一个“临床病人”来研究,他说自己是欧洲第一个彻底的虚无主义者。
54、既然人的根本生存处境就是虚无,自欺式地逃避自由反而是可悲的。尽管人的绝对自由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种重负,但人的绝对自由也意味着人的尊严以及生活的希望,为人的积极行动打开了空间。因此萨特的哲学也是一种行动的哲学,去积极地塑造生活的可能性。
55、毫不奇怪,对于尼采的哲学来说,并没有类似观念论、实在论乃至存在主义这样现成的名称。尼采有时在言谈中将他的哲学称为虚无主义(Nihilism),鉴于我对尼采的论著、风格与思想所谈及的内容,这个看起来十分合适的称号所暗示的是否定性与空虚。尽管如此,倘若我们多少希望能理解尼采,我们必须让他的虚无主义摆脱这两种暗示,并逐渐将之视为一种积极的并究其根本而言是可敬的哲学教诲。
56、所以在叔本华看来,虚无主义的病因就在于屈从于求生意志,在欲望的苦海里不断地煎熬着。
57、道德有两种: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
58、尼采对宗教、道德、哲学、科学等领域提出了批判。由于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巨大气势。对后现代主义影响巨大,所以,他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奠基人。
59、然而,作为单纯的反动,尼采的哲学必然如同所有的“反……”(Anti-)一样,还拘执于它所反对的东西的本质之中。作为对形而上学的单纯颠倒,尼采对于形而上学的反动绝望地陷入形而上学中了,而且情形是,这种形而上学实际上并没有自绝于它的本质,并且作为形而上学,它从来就不能思考自己的本质。因此,在形而上学中并且作为形而上学本身而真正发生的事情,对形而上学来说并且通过形而上学,始终是被遮蔽着的。
60、人们喜欢以某种语调来使用这个名称,仿佛光是“虚无主义者”这个名字——人们在这个词语上另无所思——已经足以提供证据,表明一种关于虚无的沉思就必定使人投入虚无之中,就必定意味着虚无之专制的建立。
61、尼采的著作给人这样一种观感,即它们是汇集而成的,而不是组构而成的。它们主要是由短小而又尖锐的格言与篇幅几乎很少超过数页的短文组成的;每卷作品更多地类似于作者挑选的集锦,而不像一本当之无愧的论著。在一卷作品中任何给定的格言或短文,或许都可以轻易地被置于另一卷作品中,而不会对这两卷作品的统一性或结构造成多大影响。除了按照时间前后排列的顺序外,这些论著本身并没有展示出任何特殊的结构。它们之中没有任何一本论著以知悉其他任何论著为先决条件。
62、其次,否定生存意志的根本在于禁欲。不要在虚幻的欲念中寻找人生意义,对于欲念的执着,只会造成痛苦和厌倦。叔本华认为求生意志最坚决的表现就是生殖意志,所以首先要克服性欲,也不要期盼从爱情中寻找人生意义。
63、尼釆宣称:“唯有我掌握了真理的准绳,我是唯一的仲裁者”。尼采推翻了人类建立起来的文明,他声称,没有生而平等,天赋人权那种事,法律是强者的武器,道德是弱者的武器。
64、也许可以轻率的交出身体。却决不轻易的交出灵魂。作者:安妮宝贝
65、哲学意义上的虚无主义认为世界,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客观上的虚无主义就是绝对客观,它是站在整个世界的高度看待人类本身,认为现实中不存在无穷大,存在的东西一定会灭亡,人类也不例外。
66、表象和物自体。——哲学家习惯于把他们自身置于生命和经验之前——置于他们称为现象之前——就好像是面对一幅图画,它从来不会变动并且不变地展示着几乎是同样的事件。他们认为必须正确地解释这事件以便对于产生出这画的存在得出结论,也就是说,关于物自体,它被看作是对于现象世界的充分的理由。另一方面,更严格的逻辑学家,在他们严格地把形而上学的概念宣称为无条件的概念之后,他们因此就同样无条件地否定了在无条件(形而上学的世界)与我们已知的世界的任何联系:因此,严格地说,在表象上的显现不是物自身,从前者到后者的任何结论都是被排斥的。然而哲学家和逻辑学家都忽略了这幅图景——我们人类所谓的生活和经验——已经逐渐形成的可能性,在形成过程中仍然是十分充分的,因此不该被看作一个固定的数量,从中人们可以得出创造者(某种充分理由)的某种结论,或甚至排斥这样的结论。(……)我们现在称之为世界的是许多错误和荒谬的结果,这些错误和荒谬是在有机的自然界的整个进化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它已经相互纠缠和现在被我们作为整个过去积累下来的财产而继承——作为一笔财产,因为我们的人性的价值即依赖于此。严格的科学事实上仅仅在很小的程度上能够把我们从理念化的世界中区分开(……)但它能逐渐地和一步步地说明这个世界如何作为理念产生的历史——并至少在某个时刻使我们处于万物之上。或许那时我们认识到物自体是值得荷马史诗中的英雄那般的讥笑的:虽然它确实表现出一切事物,但这些事物事实上是空洞的,即是说意义的空洞。
67、人可以有不要上帝的自由,正如尼采所设想的那样,这就是说他是孤独的。当世界的车轮停止转动,而人对现存的一切说是时,会有完全的自由。然而现存的一切在变化,应该对变化说是。光明终将消失,白日即将过去。历史于是重新开始。应该在历史中寻求自由,应该对历史说是。尼采主义是个人权力意志的理论,但注定要成为众人的权力意志,没有世界帝国,它便什么也不是。尼采肯定憎恨自由的思想家与人道主义者。他对“思想的自由”一词所取的是其最极端的词义:个人思想的神性。但他不能阻止自由思想家同他一样,从上帝已经死亡这个同样的历史事实出发,而结果也是相同的。尼采清楚地看到,人道主义不过是没有最高主宰的基督教,它抛弃了最初的原因,而保留了最后的原因。但他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的解放学说通过虚无主义不可避免的逻辑,承担了他本人曾经梦想过的超人状态。
68、最后,尼采提出了人们是否将永远停留在虚无主义之中这个问题。他发现,虚无主义并不是最后一幕,它的积极方面正在于它的过渡性。经过虚无主义,“精神之弦在欧洲被如此辉煌地绷紧了。依赖这张满弓之箭,可以射中最遥远的目标。”这是精神走向第三阶段的转折点。尼采认为,在这一阶段上,最关键的问题是:置虚无主义的继续影响于不顾,顽强地肯定生活。尼采在虚无主义中窥见了“所有戏剧中最有希望的一幕”。“第三步,伟大的决定,能否对生活采取积极的态度,给予坚决的肯定。位于我们之上的,不再是上帝,也不是任何人!创造者的伟大本身知道应该从何处着手崇高的责任,洁白无暇的情怀。”“我们敢于驶向远方,我们敢于行动。我们的威力迫使我们走向海洋,走向迄今为止所有太阳落下去的那个地方,我们在创造新的世界。”
69、真正的思想家最最向往的是闲暇。与此相比平凡的学者却回避它,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处理闲暇,而此时安慰他的是书籍。
70、虚无主义的原因在于,人们总是在欲望的驱使下不停地追求新的满足。
71、上帝死了,带来了欧洲的虚无主义。尼采认为,造成虚无主义的表面原因是信仰崩塌了,宗教赋予的人生意义不复存在,而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于彼岸谎言的信仰本身,对彼岸的信仰,会导致对现实生命力的压抑。而一切否定生命的价值,让生命力衰颓的都会带来虚无主义。
72、人可以控制行为,却不能约束感情,因为感情是变化无常的。
73、“一切真理都是简单的。”(4)这不是一个双重谎言吗?——
74、但是克尔凯郭尔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理性主义的、普遍主义的教科书式的人生意义解决方案,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人,因此真理也只有主观真理。如果相信整体主义的解决方案,反而会导致我们对最真实的个体化的生存的遗忘,导致我们脱离教科书就没法独立生活了,在真实世界面临真实场景时,整体主义的方案只会让我们茫然无措。
75、对尼采来说,也是如此。在他的那些出自19世纪70年代初期的作品中,我们偶尔会发现与他的整个后期作品发生共鸣的诸多观念,就好像它们早已蕴含其中。事实上,对早期作品产生回响的恰恰就是这些晚期的作品。毫无疑问,在任何作者的思想中都存在着连续性,但这种连续性应当部分地归因于他的读者,他们在头脑中带着晚期作品来回顾早期作品。他们所能看到的晚期作品,却是作者在撰写早期作品时不可能看到的,因为他不可能知道那些他自己尚未撰写的作品。我们无法思考一种并不统一的人生,如果是在这种意义上,一个人的人生就具备了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