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有关读书的小故事)。
2、母亲却很是得意,除夕前还特意带着我坐渡船去三清湖“问仙姑”。我没想到仙姑会是个老太婆,一点都不漂亮。在问了我母亲几句话后,仙姑突然“啊哈——”一声,两腿猛地颤抖起来,双手剧烈地拍大腿,嘴里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哼哼呀呀的——母亲竟然全部听懂了!回来的路上,母亲欢天喜地地告诉我:“仙姑说了,你是考功名的命,往后把你爹娘没读上的书全读了去!” 似乎有了仙姑的“神示”,我的学习更不用母亲操心了。到小学五年级时,小姑已经去镇上的中学了,我也已经能识许多的字,渐渐地不满足于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我迫切想读到别的一些什么书。大叔当时已经是研究生了,二叔也在城里工作,也许他们觉得我还小,每次给小姑姑买书订报刊时,没有想到还有个小侄女多么渴望能拥有其中的一本。偏偏小姑不喜欢书(她最喜欢的是大叔从上海给她带回来的一个收音机,碰上小姑心情不错的时候,她也会让我和许多村里小孩儿听听),所以那些书上都积满了灰尘。后来爷爷就把它们丢到猪圈里的一只破竹篓中去了。 我不知道爷爷为什么不喜欢我,为什么不把那些不用的书送给我读——也许是因为长辈们之间的矛盾,也许是我不讨爷爷喜欢,每次见到爷爷我都胆战心惊的。尽管如此,我还是抑制不住对那些书的渴望。终于,在一个暑天的午后,我贴着墙壁,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爷爷的脚步声消失了,悄悄摸进爷爷家的猪圈。我把搁在竹篓上面的许多杂物小心翼翼地搬下来,费力地拖出那只让我日思夜想的竹篓——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怎样奇妙的世界啊!我看到了《少年文艺》《中学生语文报》,还有《安徒生童话》《绿野仙踪》《隋唐演义》《西游记》……我刚挑好封面上绘有一个金发小女孩和一条小狗的《绿野仙踪》时,发现猪圈里的那条黑母猪正瞪着眼,冲着我嗷嗷直叫起来,吓得我一屁股坐在地上,气都不敢喘。 那天我没敢在猪圈里读书,仓皇逃了出来。直到黄昏爷爷扛着锄头从地里劳作回来时,我才对浪费了那么多读书时间懊悔不已!
3、一个人除了身体还有心灵,多数情况下心灵问题无法用钱解决,在座的朋友,包括我自己,我相信孤独是我们经常要面对的问题,而且孤独还只是精神世界最表面的问题。这位父亲爱他的孩子,可是由于他读书太少,他的内心非常贫穷,他拿不出东西给予他的儿子,他真的穷的只剩下钱了。
4、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
5、清油灯的优点比煤油枪子灯要强多了,它灯光清亮,轻烟不起,也没有怪味。晚上,李四光坐在一张桌子跟前,他不忙打开自己的书包,却先看了看油盏里的灯芯。妈妈在里面放了两根灯芯,李四光用拨灯很轻轻拨去一根,只剩下一根。
6、 哲学与教育,研究的领域不同,思考的方向却是一致。它们都使人聪明,给人智慧。亚利斯多德运用哲学的思维深度理解历史与自然,才使古希腊文明站到一个新的起点上;牛顿凭借自己睿智的哲学思辩,把自然界的宏伟结构和相互作用归结为几条普遍的法则。由此可见,教育科学只有在先进的哲学理论的指导下,才会有新的视界。(有关读书的小故事)。
7、“就点两根灯芯吧,孩子。”妈妈疼爱地说,“这是你爸爸关照过的。”
8、 晋朝人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是家中很贫穷,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于是,他开始利用夜晚时间读书,可是夜间读书时,必须点油灯,往往读一个晚上的书,就要用去一灯油,以孙康当时的家庭条件根本负担不起,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是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诵。
9、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20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为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黄潭源村15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学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便免费让他伴读。
10、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这样,15岁的陶行知进入了崇一学堂。由于基础扎实,他一入学就直接被编入二年级,毕业时,他的成绩名列第一。在崇一学堂读书期间,陶行知既学现代科学知识,又没丢下古典文学。因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学堂的同学借来唐诗选本,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还书时,同学的父亲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说::“杜诗沉郁有力,多伤时忧国之作;白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奇,他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所作为。
11、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12、 2006年,我第一次执教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坚持以本为本,实现了“清江一曲抱村流”的教学目标。课上得扎实,透彻,可谓“字字句句总关情”。
13、 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在生活中在读书时都有很多小故事,其中很多是关于书籍读书的,
14、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20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为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黄潭源村15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学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便免费让他伴读。
15、 一个叫艾尔哲阿·普菲尔的牧羊人,凭一己之力,用数十年的时间,把一片荒漠变成绿树成荫,鲜花满坡的“世外桃源”。而这中间的努力,仅仅来自于牧羊人内心最简单的梦想——持之以恒地种树。
16、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17、我一边找,一边回忆:是买酒,还是买酱油来着?妈妈到底让我买什么啊?为了能趁早把书读完,我懒得费脑筋和时间,干脆都买回去吧!可谁知,妈妈的脸色特别难看,都要变绿了,又能变黄?最后还是善良的爸爸解救了我,圆了圆场说:“算了,还是我去吧!”就这样,我吃到美味的糖醋排骨才恍然大悟,原来妈妈是让我买醋啊!
18、少年时代的鲁迅,每天从三味书屋放学回家,吃完晚饭后,先把桌子擦抹干净,把手洗干净,然后拿出书来,一页一页翻着阅读。一本绘图的《山海经》,他不仅反复阅读,而且把书上的画全部临摹下来。鲁迅13岁那年,因他祖父科场案发,他曾一度在大舅父的岳父秦秋伊家中避难。秦家有丰富的藏书。在半年多的逃难生活中,鲁迅如饥似渴地阅读了秦家的大量书籍,尤其是像《红楼梦》等著名的古典绣像小说。
19、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20、 日子波澜不惊,阅读就是那一抹光,总是许以柔软,许以希望。
21、不管沧海桑田,日月穿梭,在将来的某时某刻,我与书,永远相交在天涯的某一角,永远互相依赖下去,为自己或对方,而存活。
22、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23、ISBN:978-7-300-24539-3
24、他拿来就着光束去看,直读到邻家熄灯之后。由于勤学苦读,匡衡的学问长进很快,后来受到汉元帝赏识,被封为安乐侯,最后当上了宰相。
25、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26、我爱读书!读书的故事7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就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27、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28、少年时代的鲁迅,每天从三味书屋放学回家,吃完晚饭后,先把桌子擦抹干净,把手洗干净,然后拿出书来,一页一页翻着阅读。一本绘图的《山海经》,他不仅反复阅读,而且把书上的画全部临摹下来。鲁迅13岁那年,因他祖父科场案发,他曾一度在大舅父的岳父秦秋伊家中避难。秦家有丰富的藏书。在半年多的逃难生活中,鲁迅如饥似渴地阅读了秦家的大量书籍,尤其是像《红楼梦》等著名的古典绣像小说。
29、书,双鱼坠链和小熊香水都与你见证了咱俩不灭的情感。请你相信,我,永远为你才疯狂。
30、 (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31、记得有一次,清晨,我早早地从被窝里爬出来,吮吸着温暖的阳光。我伸了个懒腰,便急忙打开书,贪婪地读着,欣赏这文字的美妙。一页,两页,三页
32、杨时这种爱好学习、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后来,人们就把这件事概括成“程门立雪”这句成语,来形容那些爱好学习又尊敬老师的人。
33、期中复习1-6年级:期中测试卷A套(·附答案)
34、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35、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四:鲁迅在“三味书屋”
36、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37、 美籍中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得好:“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因此,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必须有好奇之心,善问之意。
38、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因为要撰写《孔子传》漫画脚本,杂志社便把我和其他几位对孔子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召集在一起。这次聚会的主题很单就是“话说孔子”,希望能给执笔者的我一些启发。
39、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40、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
41、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42、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
43、说说不期而遇的书,是华杉老师的书,由于我格局低和喜欢鸡蛋挑骨头的毛病,早先我因为很不认可华与华的几个案例而拒绝看华杉老师的书(老实说现在也不认可,但看到了自己拿放大镜看人的可耻的一面),直到后来我发现这大哥每天早上5点多开始更新,每天2000字,风雨无阻,生活作息极其牛逼,自愧不如后开始潜心学习,在营销咨询这行,愿意把方法真正和盘托出太少,加上风格坦荡做事端正,最牛逼的是说知行合也这么做。而因为业务相同,我也调侃争取先让我们做成4折华与华,在此安利下《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第三版,一定是这个版本,不管搞不搞企业经营,我都建议买来看看末尾的《华与华发展史》部分,其实是华杉老师的家族发展史,这是我2022年最为震撼的一段文字,强烈推荐每个人。
44、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45、●书成全了我,也塑造了我,我在读书和写作过程中,觉得幸福和温暖,从不孤独。
46、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个性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47、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48、我喜欢阅读,因为我可以从书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我在《成语故事》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成语。我在《古诗三百首》里看过很多优美的古诗;在《小幽默》中,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莎士比亚说:“书籍是整个世界的养料。”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喜欢读书。读书的故事3在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他叫做孙敬。孙敬在年轻的时候特别勤奋好学,经常把自己锁在屋里面不停地读书。每天他从太阳刚升起就开始读书,一直读到天黑,有的时候还会废寝忘食连饭都不吃了。孙敬每天读书的时间特别长,有的时候特别疲惫了也不会休息,但是时间久了身体也扛不住。每天一到晚上的时候就特别困,但是他不想早早的去睡觉,害怕影响自己学习,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很特别的方法。众所周知,在古代时期,男人的头发都跟女人一样特别长。于是孙敬找来了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绑在房梁上。这样一来,每次只要他读书读的又累又困,忍不住打盹的时候,头只要稍微低一点头,这根绑在房梁上的绳子就会立马狠狠地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的很痛,就像快扯掉了一样,这样他马上就会清醒了可以继续学习。
49、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我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超多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能够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仅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能够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50、哥哥们上课的时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细地听,用心地记。虽然他很坚强,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因为他看不见,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时候,课文很长,他凭耳朵听根本就记不住先生讲的内容,只好学古人用结绳记事。他还喜欢上了诗歌,因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体味到。经过不懈努力,唐汝洵终于成为了明朝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51、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面去,只见他满嘴都是墨,便喊来了众亲友来看,大伙一瞧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52、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53、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做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54、我读书的事还有很多,敬请期待哟!读书的.故事9俗话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这个“小书虫”虽说没有“病”,但也经常吃“药”。
55、 说这句话时,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不久,韶年之际,便能够读出如此厚重的感悟,让我深感骄傲的同时,又心生些怅惘。我在和儿子这么大的年龄里,正在农村,除了帮外婆放牛放鹅,根本就无书可读。
56、 在感受到自己阅读贫乏之后,我开始把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时间碎片充分地利用起来,进行大量地阅读。然而,受着自己兴趣的制约,我的阅读视野过于局限。我读纪伯伦、泰戈尔、冰心,读萧红、张爱玲、林海音,读北岛、顾城,叶辛,当然也读鲁迅、王蒙、沈从文……就是很少读孔子。在我的记忆中,孔子早已是历史。历史是什么?历史是典籍,是废墟,是湮没或未湮没的事件。
57、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58、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59、 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60、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61、我常常因为读书而废寝忘食,忘了时间,忘了周围的一切。
62、……不知看了多少页,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一直在书的王国里遨游着,老爸在外面喊了一声:“吃饭了,还不快出来。”我才回过神来。
63、寺庙里的日子是十分清苦的,而年仅十几岁的范仲淹正是长身体的时期,饭量特别大,每次吃饭时,他端起碗来,仅几口就扒得精光,还没到下一顿就已经饿得头晕眼花,所以看书时无法集中精力。怎么办呢?思来想去,他想出了个办法,每天早晨煮好一锅稀粥,等到放冷了凝结成粥块之后,他就用刀在上面划个十字,切成四块,早晚饭各吃两块。而下饭的菜呢,更加简单,仅切一点儿咸菜末儿就行了。
64、 当我以读者的身份深度阅读辛弃疾之后,我开始有了短暂的迷茫。我需要把自己知道的都强加给学生吗?解读这首词,最后的价值方向究竟应该定位在哪里?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深读”是为了带着学生“浅出”。辛弃疾的这首《清平乐·村居》和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集中安排在统编教材四上第一单元,很显然,文本解读的落足点应该在:感受乡村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