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误解:“三十而立”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全文是“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般人都将文中的“立”理解为成家立业。
2、意思是:比喻交朋友不在多,而贵交挚友,贵在朋友间互相帮助。出自(清)吴嘉记《慎交图》。
3、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扩展资料:格言例举(名人名言的意思)。
4、理智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帮助我们与没有理智的人相处。(名人名言的意思)。
5、胡话一开始也就是胡话,但这些胡话是和上帝有关的,所以最后胡话也就成了上帝。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7、出自《论语·八佾》。礼仪与其是奢华的,还不如是节俭的。践行礼仪关键在于心诚,而不在于形式。
8、解释;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以谦恭之礼,举止淳化、得体。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倡导**等以及人性化管理的今天是尤为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财富。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9、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10、衡量一个人,就是看他在拥有权力时的所作所为。
11、和而不同: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周而不比: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
12、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
13、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4、无论是苦心寻觅,还是途中偶遇,那些美好的人与事,都要倍加珍惜,别奢望下一站还有原样的风景,错过的东西或许就是无期。
15、说话要有根据,实实在在;行事要有原则,循规蹈矩
16、别到处跟人抱怨这个世界欠你什么,这个世界什么都不欠你的。
17、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18、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19、出自《论语·雍也》。为人如果不具备质朴,即便再有气质,也就令人生厌,如果只有质朴的本性,而没有气质,也会使人厌烦。只有质朴同气质相结合,这样才能够相得益彰,成为真正的君子。
20、见到贤德的人就要作为自己的榜样,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以他为戒)反省自身
21、出自《论语·子罕》。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样才能断定他之后不如现在的人呢?
22、这句话的出处与翻译的来源皆不可考。前者与后者含义截然相反,但前者具有很大的漏洞。例如,某杀人犯逍遥法外二十年最后落网,一句“不会缺席”就能告慰受害人的家属吗?显然不能。这是一句充满主观情感色彩的语句,但在司法程序中并不需要掺杂私人情感。正义迟到后,就不是当事人的正义了。
23、孔子很佩服他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于是用“愚不可及”这四个字给他以高度评价。下次再有人说你愚不可及,你就笑着给他讲这个故事。
24、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25、以及《ANewLawDictionaryandGlossary》的延伸说明:
2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27、出自《论语·述而》。君子心胸坦荡,而小人会经常局促不安。
2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29、看清一个人又何必去揭穿,讨厌一个人又何必去翻脸。活着,总有看不惯的人,就如别人看不惯我们。
30、意思是:比喻无论怎样聪明的人,如果没有众人的支持,就什么事惰也干不好。出自《红楼梦》第-一o回。
31、流行翻译: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32、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怠已。)人生命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
33、 忠诚可以简练地定义为对不可能的情况的一种不合逻辑的信仰。 —— 门肯
34、意思是:邻居应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出自《全唐诗补逸》卷二。
35、出自《论语·学而》。礼存在的作用,是使得人们能够和谐相处。由于人与人之间有可能发生冲突,如果人们不讲求礼仪,这样便会时常存在战争,因此需要用礼仪去化解矛盾,在自我和他人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36、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硁硁然,形容浅薄固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