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隐娘说: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诗中叙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想要看得远,必须登得高。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诗中所体现的积极的进取态度,使得这首诗多次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2、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黄琼《莲塘》(幼儿园唐诗必背30首带拼音)。
3、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4、03春晓孟浩然chūnmiánbùjuéxiǎo春眠不觉晓,chùchùwéntíniǎo处处闻啼鸟。yèláifēngyǔshēng夜来风雨声,huāluòzhīduōshǎo花落知多少。
5、自来雁荡山后,时间就慢了下来。“白云在天,山陵自出。”进入唐诗需要这样一个慢下来的时间通道和自然环境。平时读唐诗,我们一般先在教室里读,熟悉了就到门前的山路走一走,对一对诗句。我随意说一句,他们对下句;或者相反,他们说我来对。有时索性整节课到丹芳岭(即《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四十九盘岭)古道走一走,听听溪水、松风、鸟鸣,读上几首唐诗,快下课了就“咏而归”。而每周远足和这次敦煌游学,更是把我们的学习延伸到幕天席地的行走之中。有朋友惊讶于学堂孩子在经典作品上的领悟能力,我想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拥有自然这位老师。论表层的学习效率,当然在教室里掌握得快,打基础一般在教室里;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整体上吸收的东西更多,“在自然中,阳光不单单照在我们身上,更照在我们的心里;河流不只是流经我们身边,而是流淌进了我们的身躯。”常被阳光照耀和流水洗涤的身心,对于吸收“道法自然”的经典作品和美好事物是无碍的。在万物慢下来的雁荡山,我们常常走进唐诗中的生活:“松风生夜凉,风泉满清听”,“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甚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离我们还远吗?这不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吗?经典诵读课,我期望的理想状态,让经典真正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6、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8、eacute;rtoacute;ngxiāngjiagrave;nbugrave;xiāngshiacute;儿童相见不相识,xiagrave;owegrave;nkegrave;coacute;ngheacute;chugrave;laacute;i笑问客从何处来。8凉州词liaacute;ngzhōuciacute;(唐taacute;ng)(王之涣waacute;ngzhīhuagrave;n)黄huaacute;ng河heacute;远yuǎn上shagrave;ng白baacute;i云yuacute;n间jiān,一yiacute;片piagrave;n孤gū城cheacute;ng万wagrave;n仞regrave;n山shān。
9、迄今为止,我从未见过一个小孩拿起古代经典就欢喜雀跃、手不释卷,天才总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一般而言,小孩进入经典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必须慢下来。首先要过的是情感这一关,不抵触,不畏惧,进而有一点喜欢和主动,最终的学习效果必是好的。相对于成年人,孩子进入经典自有他的优势。语言上的障碍,成人和孩子差别并不大;但成人机巧日生,孩子混沌未开,更容易从整体上进入作品。这种整体性的吸收能力或曰学习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外在世界对小孩来说是一个整体,小孩也是从整体上去吸收外在的世界。一个简单的例子:成人读《心经》,常从义理入手,主要是用大脑在学习。而在敦煌期间,小班的几个女生,读过听过《心经》后,在房间里以保温水壶当木鱼,边敲边唱着玩,唱、打、玩、乐,是用整个身体在学习。准确点说,此时她们没有“学习”的意识,只是全身心地在玩。再如《诗经》,没有和孩子们读它之前,我以为它不适合小孩读,那么多的生僻字!读过(选读1/5)一轮后,感觉恰恰相反。生僻字其实是对成年人而言的,一般成年人不认识的字叫作生僻字。小孩处于识字阶段,难度大的字和难度小的字,对他来说是一样的难度,反正好多字不认识,有拼音在嘛,读就是了,反而少了畏难心理。诗句读来又琅琅上口,从声音和节奏上,小孩凭借他的整体性吸收能力,即能进入这部“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的作品。《老子》也如此,有人以为小孩难以理解《老子》中的大道理,但“理解”仍是成人化的概念,小孩为什么一定要用“理解”去学习呢?或者说,小孩为什么一定要“理解”它呢?成人又“理解”它了吗?一部《道德经》是老子的生命经验,是“活”出来的。无论小孩还是成年人,我们最终要在自我的生命中去经验它。而这已经超出课堂教学的功能范畴了,经典诵读课的责任只是帮助孩子们获得文明的意识和进入文明的能力。譬如很多土生土长的雁荡村民,并不觉得雁荡山有多么美,破坏它多么令人揪心;倒是我们这些准备扎根乡村的外来者,懂得欣赏它爱惜它,主要原因即在于有无自觉的文明意识(当然那种一边觉得雁荡山很美、一边因有利可图而去破坏它、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精神分裂者”就另当别论了)。经典诵读课大致顺序是:《诗经》第《老子》第《论语》第《心经》第四。道儒释三家,诗文二途,都能兼顾。这四部作品容易读诵,且是中华文明的主干部分,读熟它们,其他部分和枝叶自可延伸开去。要遵循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切记不要死读经典,不要长时间地读,不要把大道理勉强灌输给孩子们,当某些大道理明显带有国家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文化复古的幻觉时,尤其应当警惕。“少则得,多则惑。”
10、疑yí是shì地dì上shàng霜shuāng。
11、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2、更上一层楼gèngshàngyìcénglóu。
13、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5、黄沙huángshā百bǎi战zhàn穿chuān金甲jīnjiǎ,
16、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17、送元二使安西sòngyuánèrshǐānxī王维wángwéi.
18、所谓“部编版”教材就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的仍是“一纲多本”。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大约有10余种,如耳熟能详的人教版、语文版、湘教版、长春版、苏教版、教科版、冀教版、西师大版、沪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等。据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介绍,之所以要编“部编本”,是因为现有的一纲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想起到示范作用。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1、空山不见人kōngshānbújiànrén,但闻人语响dànwénrényǔxiǎng。返影入深林fǎnyǐngrùshēnlín,复照青苔上fùzhàoqīngtāishàng。
22、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歌声到客船。
24、考评标准:读熟或背熟,大部分篇目能够默写。基本字词、常识无障碍。体会诗句的节奏和语气。与自己相比的进步程度。主动学习的程度。其余,皆不求甚解,得过且过。所有同学都达到了基本要求。
2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6、返fǎn景jǐng入rù深shēn林lín,
27、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北朝民歌
28、《唐诗300首》介绍:《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
29、孤城gūchéng遥望yáowàng玉门关yùmén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