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是要告诉人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状态,才能够保证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
6、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8、《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10、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1、(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12、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13、件。节约本来就是全人类的美德,但对于中国来说,“节约”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中华
1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15、(感悟)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1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17、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别林斯基
18、1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1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1、“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22、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道德经》
23、《道德经》第一十七章:“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24、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随意“妄为”,不蛮横干预。因为“道”本身就是在“寂兮寥兮,
25、以真朴的本性去充实自己的生命,并通过这种内在精神原动力,由内到外地调节人与自我、
26、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故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27、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28、“功成身退”是一种大智慧,它启示我们,当我们有功时千万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动不动就拿“想当初怎么样怎么样”来说话,否则就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这是老子教给我们的又一个大智慧。
29、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自然”就
30、译文:“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31、 ●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32、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
34、《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5、1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3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3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8、《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