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文摘》每周2期,4开16版,全年102期。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美德,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从古到今,有无数仁人志士在践行着这一做人的准则,他们便是中国的脊梁。
3、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和谐更强大。
4、 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兽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是意为保护一个国家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6、出自《秋风行》。(译文)人生富贵就像白驹过隙,转眼就会逝去,只有人的荣辱之名像金石一样永存。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规定,每年_________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8、顾炎武为了谈保国保天下,举了嵇绍的例子。嵇绍是嵇康之子,嵇绍仕晋,并为晋惠帝司马衷而死,史称忠臣,名列《晋书》“忠义”传中。但顾炎武不同意这个看法,这是我们要关注的第四个小问题。
9、人民处于苦难的时候,总有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引领着变革的浪潮,这也是中华民族另经磨难却始终未倒的源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是什么)。
10、思想家王夫之也认为嵇绍不可以仕晋。因为司马昭杀了嵇康,司马炎篡位称帝,嵇绍仕晋,就是“不孝之罪通于天矣……绍盖前人之美,而以父母之身,糜烂而殉怨不共天之乱贼,愚哉其不仁也!汤阴之血,何不洒于魏社为屋之日,何不洒于叔夜赴市之琴,而洒于司马氏之衣也?”
11、 (1)“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兽相食,谓之亡天下。”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并且加以区分。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政权更替;亡天下则是指道德衰颓,人相争斗,社会风气败坏,动乱不安。
12、 从区分保国和保天下,进而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见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主要是指在维护文化、社会道德风气方面人人有责,是文化和道德的担当。这一点对于了解儒学十分重要。有一种认识,认为儒家有治国平天下之志,为实现此志,只有依附于当时之统治者,出仕为官。这是一种误解。儒家入世,关心时事和民族、国家安危,有治国平天下之志,然而并非一意追求做官。孔子处于礼崩乐坏的乱世,志在使天下无道改变为天下有道,周游列国。说“我待贾者也”,“苟有用我者,我其为东周乎”,迫切期望有出仕为政的机会。然在不得诸侯信用时,他回答“子奚不为政?”的问题说,“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并非只认出仕为官一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不论是居庙堂之上还是处江湖之远。其精神在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以天下为己任,而不在追求官位。顾炎武区分保国和保天下,则是说明谋政保国需要有条件。在位,才有机会参与,即所谓“肉食者谋之”。而保天下,维护文化、社会道德风气方面,则人人有责。突出表现了儒者在道德、文化方面的担当精神。
13、这段话值得注意的第三个地方,是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即是说,维护政权,巩固政权,是君主大臣、是肉食者统治者的事;而使百姓安居乐业,白发垂髫怡然自乐,那是每一个小老百姓都有责任的。这后半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每一个国民、公民,都有责任推动国家进步,推动社会进步,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的进步。
14、A.专门机关 B.专门部门 C.专业工作 D.专门工作
15、“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扩展资料:顾炎武出身乡宦,自小读书,十四岁参加复社活动。复社是一个图谋革新的社团,成员大多是爱国的知识分子。
16、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17、首先,他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别。怎么区别呢?他老先生说得明白:“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18、 儒家对于文化的高度自觉的担当精神,是我们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有过许多曲折,有过多次易姓改号,改朝换代;有过周边族群入主中原;有过列强入侵,面临瓜分亡国危险等等。而我们民族能够度过这一切,屹立在东方,几千年古老文明未曾中断,绵延发展。儒家高度自觉的文化担当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是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19、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英雄不出,孰能救民于水火,一统天下以安乐土?
21、《晋书》是唐朝房玄龄等撰,把嵇绍列入“忠义”一章(《晋书》列传第五十九),《晋书》认为,像嵇绍他们是“君子杀身以成仁,不求生以害仁”,是“能守铁石之深衷,厉松筠之雅操,见贞心于岁暮,标劲节于严风,赴鼎镬其如归,履危亡而不顾,书名竹帛,画象丹青,前史以为美谈,后来仰其徽烈者也”,是“蹈节轻生……足以激清风于万古,厉薄俗于当年”,是乱世之忠臣。这是赞扬嵇绍之忠烈,最具典型性的言论。
22、《韩非子.有度》云:“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匹夫”指低贱的平民。
23、(出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24、“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25、匹夫这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意思。我们可以从褒义和贬义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6、此话出自明代“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原话载于其著作《日知录·正始》。其原话是:
27、“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28、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帅指的是军队的将领,而与之相对的是匹夫,这样就说明匹夫就是普通人普通老百姓的意思。相当于民众的意思。大思想家顾炎武也有类似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里的匹夫就是老百姓的意思。
29、就是说,一个政权,改朝换代,这政权是唐朝李氏的,还是宋朝赵氏的,还是明朝朱氏的,甚或是蒙古人、满清人的,并不重要,那只是政权把持者的变化。我们说李煜是“亡国之君”,那是说李煜丢了祖宗打下的南唐政权。“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朱颜改”说的其实就是他家政权,从此成了赵宋家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愁,也只是他成了阶下囚、成了违命侯的愁,是国主不复是国主的愁,而不是百姓流离失所的愁。这就是亡国,但不是亡天下。
30、“匹夫”,最早是指成年男人,后来又作为单个人的统称,于是有了“平民”“庶民”之含义。
31、(释义):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32、晚自修回来,即有同学垂询讽刺文学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的问题,某答曰:《儒林外史》《围城》皆讽刺文学,君以为“正能量”“负能量”也?为什么啥事都要问是不是正能量呢?如果非要问是不是正能量,那就看它是不是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是不是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加快了文明的进程。该同学复言,本晚自修,他们接触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想法或是史料云云。
33、出自《京口即事》。(译文)祖遨意气风发,誓复中原,渡江北伐,一举成功。
34、许多人认为生活中恐怖组织,颠覆社会这些危险行为离我们很远,实际上有时候在我们不经意间就会触碰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信你往下看!
35、《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有罪”,是一种表示身份低微的自谦。
36、也许你只是个退休人员,因为好奇,不小心进入了某个恐怖组织或者邪教组织;
37、“使谓绍为忠,则必谓王裒为不忠而后可也。”顾炎武这句话里的王裒,是王仪之子。王仪高风亮节,亦为司马昭所杀,那王裒绝不仕晋,无论你司马政权怎么征召,我就是不出仕。王裒也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孝子之一。嵇康之死,与王仪之死相同,皆是无罪而被司马昭诛杀,但他们的儿子,政治选择不同,一合作,一不合作。那么,是要忠,还是要孝,就要看你秉持什么样的家国观念了。
38、也许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公职人员,把积压了许久的就文件变卖掉,想要整合空间,变废为宝;
39、古人所说的“匹夫”,有三个含义。最早,“匹夫”与“匹妇”相对,指“一对夫妇”中的男人。逐渐,“匹夫”用来指非贵族,就是“平民”、“庶人”,有“微贱”之意。再后来,“匹夫”用来骂人,意为“独夫”,表示轻蔑。
40、如今多数学者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清代大学者梁启超根据顾炎武的这段话概括出来的,见于其《饮冰室文集·痛定罪言》:“……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但1986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名句辞典》,又说这八字名言出自晚清著名小说家吴趼人的小说《痛史》第十回。但吴趼人比梁任公年长不了几岁,又怎么证明是吴氏早于梁氏提出这八字名言的呢?
41、Riseandfallofanationrestswitheveryoneofitscitizens.
42、“天下兴亡”之大事,又与每一个“穷”、“达”之人的小事密不可分。整体理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从个人视角出发,教育我们该如何做好自己,从而为天下做贡献。
43、出自《顾亭林诗文集·与人书六》。(译文)君子的学问,需要终身追求。
44、朱熹老夫子呢?他说:“嵇康魏臣,而晋杀之,绍不当仕晋明矣。荡阴之忠固可取,亦不相赎。事雠之过,自不相掩。”
45、其次,知道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那么,保国与保天下,哪个更重要?按顾亭林先生观点,当然是保天下更重要。“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也就是先解决好民生问题,先得民心,然后得政权。孟子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这个意思。
46、意思就是天下的兴亡,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也是责无旁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保天下”,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47、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48、“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
49、顾炎武(1615—1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
50、译文:保护国家不被侵略,都是这些帝王还有大臣应有的职责,与普通大众无关;保住天下,,都是每一个老夫众义无反顾有必要的职责。
51、国家依法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组织和机构的安全和正当利益,保护国家的海外利益不受威胁和侵害。()
52、清兵南下时,顾炎武参加了抗清斗争,同昆山知县杨永言等人一道据守昆山。城破,顾炎武的两个弟弟被清兵杀死,继母王氏也绝食自杀。此后,他以商人身份暗中活动,联络抗清力量。后被官府追捕,逃离江南,前往山东。在北方的二十多年里坚持反清。
53、习达元《三教同仇》二:“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贫道虽入空门,但总是炎黄子孙。
54、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55、我们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的师生们也行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