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冯玉祥为即将上抗日前线杀敌的侄儿写了一副对联,鼓励他奋勇杀敌,并嘱他带在身边:孝子贤孙须先救国,志士仁人最重保民。(十大最有名的家训对联)。
2、刘氏家训家风,融在字辈之中,“文章传世业,道德起(启)家珍。先志宜光振,汝才百发兴“既是刘家的家风家训,也是刘家的备份排行。据相关刘氏族谱记载,刘开七的先祖可追溯到汉高祖刘邦、三国蜀汉政权建立者刘备。刘邦的孙子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4年封第八子刘胜为中山靖王。广东兴宁县《刘氏族谱》中说,刘备是刘胜的后裔。
3、让孩子明白,起初的笨拙与不适应,将会通过反复努力而变得熟能生巧的道理;
4、 意思是事情一多就容易出乱子,所以必须戒骄戒躁,这样才不容易出错。
5、下联:互谅互帮邻里温馨优秀家风家训对联3上联:岐阳初启姓
6、30句老话,说尽人生百态: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7、一年除夕,王家大门口对联几次贴出几次被人揭走,王心生一计,贴出一副对联:
8、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留下了著名的家训《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9、考取了举人进士,就有了做官资格,就绝大部分外出做官。而众多的举人进士,是在数量大得多的秀才中涌现出来的。这告诉我们,社会上宣扬圣贤经典的群体,是取得了功名,却无做官资格的秀才们。所以,已故韩城文化名人d培经先生说:秀才们既是道统文化的主要承受者、推动者和传递者,也是门额题字、壁刻家训的主要讲求者、写作者和欣赏者。
10、教授孩子“取得第一名成绩的人不会被人无视”的世界法则;
11、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12、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
13、于是他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14、当孩子无法适应学校生活时,寻找积极的对策。
15、此类门额较多。“耕读传家”是传统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生理念,形成有其历史过程。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耕”、“战”并重,因而国势强盛,最终统一天下。但又因施行暴政只讲武功,很快灭亡。汉朝建立以后,一面继承了“耕”字,继续推行“重农”政策;一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鼓励人们诵读经典。普通人即使出身寒门,也可以通过读书取得官职,参与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