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艺术的节制 明净的形象。内心激情或外化为客观物象或蕴涵于简单叙述。前者如《蛇》通过奇特想象,把炽烈真挚的情思寄寓在蛇冰冷而寂寞的形象中,后者如《雨夜》深情简洁地叙述一个行人怎样在林中迷路并与幽灵相逢,故事带有异域情调,披露诗人迷失在现实中的凄苦心境。在形式上,采取半格律体,诗行大体整齐,大致押韵,追求整饬、有节度的美。
2、叙述:区别作者与叙述人,消除“说书”痕迹,发展客观、主观、限制性叙事。
3、①早期作品 这类小说包含着“城中两个世界”的结构,自传色彩很强,是“忧郁者的自白”。(青春寄语唯美短句14岁)。
4、茅盾的作品《蚀》在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形式。
5、青年时代太放纵就会失去心灵的滋润,太节制就会变成死脑筋。福、青年是多么美丽!发光发热,充满了彩色与梦幻,青春是书的第一章,是永远无终结的故事。
6、两类作品:入世的现实技击武侠和出世的仙魔神怪武侠,以后者闻世。
7、他开创了台湾新文学的一个传统:揭露现实,追寻乡土,认同祖国。
8、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1936春解散。
9、④其他不注重剧本主题现实政治意义的作品
10、《演艺部专章》:本社以研究新派(演艺)为主。注重表演的“写实性”,翻译改编外国的剧作。
11、还珠楼主 《蜀山剑侠传》集通俗文学之大成,将侠的精神提高到人的生命境界来表现。
12、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是__________.
13、素描勾画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貌,小说手法,言谈细节。
14、创造社 成立于1921年6月东京。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十余种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同时注重表现时代使命的比较含混又充满矛盾的文学思想。创作上,流派特色显著,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其表达的主要形式。创造社文学活动以1925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后期转向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新月社 1923年由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的一个文学社团,其代表刊物是《诗镌》,他们受外来文学思潮影响,思想上比较倾向自由主义。以在上海创办《新月》月刊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他们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身成熟。在诗歌创作上卓有建树的代表有闻、徐、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人。 语丝社:1924年11月由鲁迅支持成立,以《语丝》周刊为阵地,多发表一些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得“语丝派”之称,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他们所创造的是一种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
15、自诩作为一名中学生的我,面对前途一片茫,我的梦想是什么?初中毕业后,我该何去何去何从?面对他人在描述闲情闲致时,引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却只能支吾出一句“我们应该以悠闲的心态,看待世事情”;当别人在领奖台上领奖时,我只能当绿叶,为他们鼓掌。我不甘,为什么我们的时间一样,他人却比自己学习更好,更优秀?母亲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他们都很有志向,在挥洒汗水,描绘出自己的励志人生。”
16、沦陷区戏剧景观中最引人注目之处是________和商业性演出的空前繁荣。
17、《伤逝》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在爱情失去附丽后回到旧家庭中。
18、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对美的向往;没有什么能够左右我们,对青春的虔诚。
19、卞之琳 《十年诗草》 多方面尝试引起诗坛的讨论和总结。
20、②创作实绩:《雷雨》197 文学性+舞台性,艺术性+商业性。
21、内在诗思与外在形式的和谐。 艺术上相对完美,庄严、单纯与从容。
22、阅读是历史的回望、心灵的净化,(明史净心。)也是梦想的启示、希望的播撒;(未来引领。)是思想的觉醒、精神的刷新,更是文明的接力、文脉的传承。(文化传承。“是……也是……是……更是……”暗含时间线,由小到大,呼应开头,强调阅读的价值。短句齐整,组合有力,洋洋洒洒如万顷波涛奔涌而来。阅读如此壮阔美妙,为后文作结提供了依据。)因为阅读,我们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因为阅读,人类不断创造更美的世界。(总结全文,展望未来,升华主题。)
23、《许是不至于吧》小有产者在战争中千方百计保全财产地位的心思。 《宴会》讽刺官僚,刻写复杂性格的尝试。《黄金》《童年的悲哀》《屋顶下》集 开掘浙江乡镇市民在农业经济衰败的社会动荡中的心理状态,坚持对乡民的批判态度,偏重对丑与恶的深入体验,但流入肤浅。
24、诗朗诵运动。 主张使诗重新成为“听觉艺术”,以服务于抗战。高兰、光未然
25、文学民族化、大众化的自觉探求。真诚的表现农民(读者主体),采用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创造新文体。 新评书体小说、新章回体小说、民歌体叙事诗、新歌剧。
26、文艺与政治关系——阐释重点: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政治性与艺术性统一。
27、处女作《一只马蜂》 现实的和审美的两种生活观念构成喜剧冲突。
28、③乡村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发现平民世界,对平凡人生的审美。
29、郭沫若《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阳翰笙《天国春秋》、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桃花扇》,上海的阿英(魏如晦)《海国英雄》《杨娥传》、于伶《大明英烈传》
30、2形成:个人境遇、气质与西方文学思潮的结合,形成了其早期作品中流浪汉的漂泊的情愫。经历抗战亲眼理解到的现实苦难和对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的心灵契合,他从小感染到的农民的忧郁与漂泊情愫升华到新的时代高度。这忧郁里,浸透着诗人对祖国、人民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与思索。
31、《故乡》战时腐败、病态心理,场面错综,笔调悲怆,冷峻的批判态度。
32、汉语表意、抒情功能的极致。 常用“拗体”,打破语言的束缚。
33、 李劼人《编辑室的风波》收入《大系》 著名的连续性历史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被人称为“大河小说”,史诗性质与世态描写的高度结合。罗歪嘴、顾天成、蔡大嫂。
34、《唏露集》《寄健康人》《废墟集》《夏虫集》《石屏随笔》《眷眷草》
35、《无望村的馆主》 三种类型地主的衰亡,传奇色彩和哀叹笔调。
36、其他社团,莽原社、未名社,办有《莽原》《未名》,浅草社办为《浅草》季刊,又组成沉钟社,代表人物:冯至、陈炜谟、陈翔鹤等,湖畔诗社,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
37、郁达夫 《屐痕处处》《达夫游记》集 清新秀美,才情纵横,极富神韵。
38、《春痕》书信体小说。磨去锋芒后的忧伤和困惑,“五四”退潮后知识女性的面影。
39、医院是心跳的起点,亦是终点。我听到隔壁传来了婴儿的哭声。
40、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深沉感情的外化,舒缓中悲壮的情思。
41、《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从政治观念生发故事。1932重版时五个序言对“革命的浪漫蒂克”进行了历史批判性总结。
42、(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水乡乌镇。192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