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说到这里,如果大家对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满意,我们不妨一起来读一下老子很经典的语录,道出了人世间,最大的祸害莫过如此!富有哲理,文字如下:
3、“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4、人有生老病死;花有盛开凋谢;月有阴晴圆缺,无不在道的规律中运行。(老子名言解释)。
5、“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6、(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7、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9、这几句话没有任何难以理解的字眼,说明的道理也非常明了。荀子就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虽然学问的家数不尽相同,但同样的重视程度正了表明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小可以喻大,近可以明远。
10、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大自然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季节有春夏秋冬的交替,人会生老病死,但后面这句话“弱者道之用”告诉我们,这个变化不是一夜之间疾风暴雨的变化,而是缓慢的运行方式。(老子名言解释)。
1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12、看美国的不战而胜是多么的邪恶!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被这样解构的!政法大学教授郭继承带你深度解读美国尼克松
13、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
1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6、而战争,更是人类的罪过,虽然说人类都是在战争中进步的,成长的,经过战争各国都知道彼此的实力,开始科技兴国。但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也不一定非要战争不可。可以搞科技战争模拟比赛,这样不仅不会有人战死,也不会对地球造成毁灭性的灾难,但是人很难控制的就是自己的欲望,也只有通过战争,才感觉能有说话权,统治权。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傅佩荣)很多人觉得《老子》书中有很多智慧,但真的要去读时,一时却未必有切理厌心的感觉。其实,只有读完《老子》后,再返回来观察社会和身边的生活,我们才会真实地感受到老子的深刻。“去甚,去奢,去泰”,就是去掉过分的意义,看上去普通,但若作合适的联系我们就会感觉很有道理。比如我们在生意或者事业很好的时候,我们想进一步发展,计划往往做得很有野心。然而时势是变动的,当下有利的条件不会持续几年甚至一年。所以计划的时候不仅是个展开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控制收缩的过程。
19、纵观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d为什么能够打败国民d?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顺天道,得民意。做到了“损有余,而补不足。”中国共产d代表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打土豪,分田地,是为广大的劳苦民众谋幸福。国民d正好相反,它们代表少数的官僚、资本家、地主等利益。其做法“损不足,而补有余”,他们的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正是“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20、《道德经》是世界上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2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2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24、“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2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2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7、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8、(译文)前一句形容人的心境本是空明和宁静的状态,只因内心的欲火与外界的扰动而闭塞不安。
29、“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第七十九章)
3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1、父顽母嚚弟傲,全身以成至孝。舜也,大智慧,有道德。(版本)本句,帛书本作“古之所谓曲全者,幾语哉,诚全归之”,河上公本、王弼本作“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傅奕本作“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也哉,诚全而归之”。“幾”者,微也,又通“机”,关键,鉴于“故幾于道”,可知“幾”义胜“虚”多矣,有微言大义之韵。帛书本最古,且义胜,故从帛书本,即“古之所谓曲全者,幾语哉,诚全归之。”(释义)“曲全”:适时委屈,从而得以保全。“曲”,委屈,是方法、途径和手段;“全”,保全,是目的、结果和追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遭受飓风,不委屈,则立见摧折,则何以保全?
32、“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幽隐而没有名称。”(陈鼓应)这几个词最为人们所喜欢所熟知,原因可能各种各样,但有一种可能大概是因为他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在“数量”的层次上聚合是没有意义的,从“小”超脱到“大”的境界总是要等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悟到。相信这一点,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很多挫折。
3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4、忍耐是一种被多数人都接受的品质,因为世上的路都不是直的,许多理所当然的好事,做起来也需要经历艰辛曲折,如果不懂得忍耐人就会一事无成。
35、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36、其实这话正是道家倡导的“无为两治”的生动喻语。而无为强调的就是行事应顺从天地自然之道,尊重历史规律,不妄为,不恣意行事,不用过多的法令法条强制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
3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4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1、解释: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4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43、出自先秦《老子》第七十二章。自见,自我表现。自贵,自以为是。知道并相信自己的能力,但不刻意自我表现;珍爱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但不自以为是,觉得比别人高一等。
44、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傅佩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唯有镇定沉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
45、“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46、“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傅佩荣)这种解释似乎有点违反我们的常识,但若不拘泥于习惯的话,我们似乎感到其中也透着鲜活的气息。一个人不断地去追寻某个东西,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入,越来越专业,但他的兴趣和知识也就越来越集中,那么他所关注的范围相对来说就比较狭窄了。若我们承认知识是无限的,那么那有限的精力该如何分配?或者问一声,我们当前追求什么最合适?专业就是最好吗?专业就能代表我们前进的方向吗?
47、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4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4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名言精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50、所要努力实现的功业已经成功,便急流勇退,这是自然规律。此言做人要懂得见好就收,在人生的路途上作一个优美的转身比什么都好。其意是在劝勉世人千万不要贪恋富贵权位。
5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2、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百人下跪,今天看的人都哭了....
5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54、尹喜说:“即使我们知道战争的危害,但有敌人来犯城关时,不知先生有何赐教?”
55、“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56、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在古代是十分可贵的,对于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他的辩证法思想还是有很多错误的地方。老子所讲的对立面的变动,也都只是指一些具体事物的暂时现象。老子提出了居弱守雌的方法,从而使自身在万物轮转之必然中立于不败不衰之地。老子主张不能忽视细节、小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57、王氏“五毒”学说之怨毒与脾胃病的相关性研究
5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5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3、记得之前有一位作家就说过,“这人世间,人如果能做到不害人,就是美好的人间了!”由此可见,人是最大的祸害也不为过。你看人开山填海,建立起人住的蚂蚁楼,也是在害人,让很多人不能住单间独户,都挤在蚂蚁楼里。
6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66、本,根本。贵是以贱为根本的,高是以下为基础的。此言贵与贱、高与下是相反相成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没有贱就没有贵,没有下就没有高。
67、“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6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
69、译: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70、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71、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陈鼓应)老子对这一点很看重,所以他在另外一个地方用肯定的语气又说了一遍,“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很明显这些警句都指向一个方向,怎样面对自我的问题。什么时候可以被称为果敢坚定?什么时候才叫刚愎自用?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7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7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4、“曲全”背后所蕴含的大道,是高度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完美结合。换句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因而实现同一目的,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核心在于达到目的,而不论手段如何。在这里,“曲”是方法、途径和手段,而“全”则是目的、追求和结果。
75、“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傅佩荣)一个人的才华展示就像用脚尖跳舞一样。用这种方式固然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芭蕾舞来,可是也只是在跳舞的时候才用脚尖,日常行走还是要遵循自然。“企者不立”,意味着我们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哪怕是才华横溢,也要修炼基本功,使它自然充实,从而做到“企者不立”而时常可以立,关键的时候可以立。
7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7、⊙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78、详细解释:“道”字怎么写?先写首,然后走之,就是知行合思想和行为统一。《道德经》分成道篇和德篇,所以称其为《道德经》。道篇是对大千世界万物规律的阐述,而德篇是你知道这些规律后你如何去实现。
79、老子哲学体系道德核心是“道”。老子的贡献在于把“道”抽象出来使之成为一一个独立的哲学形而上学的范畴。《老子》中的“道”是一个终极实在的概念,它既是形上本体,又是人生的法则。它是整体性的,在本质上既不可界定也不可言说,不能以任何对象来限定,也不能将其特性有限的表达出来。老子之“道”又是有与无、神虚与形实的整合。“道”还具有内在的否定性和潜在性。“道”是阴阳、刚柔等两相对待的精神与物质的威粒、能量、动势、事物、原理的相对相关、动态综合。
8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
81、有得宠之时就有失宠之时,因为得与失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82、要读懂这一句话,就要知道《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老子究竟要表达什么?《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是真善美。而“善”是《道德经》的中心内容。“善”的本质是宇宙的能量,所以,能量是《道德经》主要要描述的内容。
8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
84、“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