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流三部曲》以成都为背景描述了1919年起5年之间封建中国家庭逐步走向分化与衰落,最终高家的年轻一代冲破封建礼法走向新生活的故事。
2、六十年代初,我曾因为写稿需要,到上海图书馆调查了解过文艺书籍出借情况。可惜当时使用的笔记本在“文革”时丢失了,没有留下具体数字。但是,巴金小说的出借率仍然是最高的几种之却是确实无疑的。更不必说,“文革”后,《家》重印再版时为人们抢购、畅销的热烈场面,后来也还一直成为出版社经常重印的书目之一。更不必说稍后新写作的《随想录》所带来的又一轮新的冲击波,八十年代,依然活跃着大批的“巴金迷”。(巴金的资料40字)。
3、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4、(40) 巴金1981年7月7日致罗荪信,《巴金全集》第24卷第128页。
5、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杰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妻子萧珊。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2005年10月17日,巴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被人们誉为“世纪老人”。
6、这份资料全国通用,帮助很多考研学子成功通关!
7、(55) 张新亭:《中国现代文学馆昨日开馆》,《北京日报》1985年3月27日。
8、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同志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9、(41) 巴金1982年2月19日致罗荪信,《巴金全集》第24卷第133页。
10、⑴ 分别见于《中国青年》1958-《读书》1959-
11、(48) 巴金1984年10月9日致杨犁信,《巴金全集》第22卷第47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8月版。
12、1984年5月,作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大会。
13、我从这些图书中,接触到了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和道理:历史、地理、社会、人生⋯⋯我看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广阔、陌生、新奇的世界。我开始懂得了人生的忧患和苦难,人间的是非、善恶和悲欢。比起我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经历的清贫困苦的生活要更丰富,更可歌可泣。它使我欢乐,振奋,也使我流泪,感伤,也因此开始编织各种色彩斑驳的梦幻。在那样熏陶感染中,铸造我自己的性格和灵魂,升华我自己的情感和襟怀。这些书中所蕴涵的向往自由、民主,崇尚爱和人道精神,张扬个性解放,反抗专制黑暗压迫⋯⋯的思想力量实在太大了,长久地深深烙刻渗透在我的思想、情感、血脉之中,决定了我后来一生的命运。
1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
15、为了支持文学馆的工作,巴金正在让他的家属帮助整理他收藏的现代文学书刊,还有一些极为珍贵的书简、手稿等等。记者在巴金家小坐的片刻,他的侄女李国煣正和一位青年朋友帮他整理准备捐献的藏书,她拿了一本巴金创作的《春》来问:这本书是不是翻版书?巴金仔细过目以后作了回答,她才拿起归类去了。
16、沈从文《边成》。沈从文是湘西乡土文学的开山鼻祖,他的文字非常干净,明丽,轻快,即便是带有深沉思考的东西,他也不会写的那么沉郁,跟鲁迅先生的风格正好相反。温和,柔和,像春风一样,沐浴人心,润物无声。
17、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写作,是个很有诱惑力的职业,特别是自己一些文章或者小说获奖或者发表,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会成为社会知名人士,会赢了无数的掌声和鲜花,赢得社会的尊重和敬仰,是个非常有成就感的职业和爱好,比如鲁迅、茅盾、巴金,再比如莫言、路遥、陈忠实、二月河等等。
18、1938年,2月,写完《春》。3月,参加文协,被选为理事。
19、《故都的秋》,我们都学过,文笔非常细腻,恳切,真实,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和美感。
20、2019上海书展︱“借别人的口讲自己心里的话”——新版《巴金译文集》
21、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22、“我们想通过3年时间的巡展,把这股温暖的友情和一代人的风华传遍全国。”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说。大连展之后,2019年度的巡展将前往上海、深圳,每到一地均有不同的展览配合活动。
23、(57) 刘麟:《愚公“填海”——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学馆之二》,《文学的怀旧》第141页。
24、5: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25、选购收藏版画理想之地:作为一家专业的收藏博物馆,大连市文博艺术馆还收藏了一批极具特色的版画藏品,如果在参观的过程中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品,您也可以将其购买带回家。
26、茅盾,作家、翻译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巴金1930年初结识茅盾,抗战初期,他们曾共同主持《呐喊》(后改名《烽火》)杂志的编辑工作;此后,在文学活动中,二人来往颇多。巴金曾说:“三十年代在上海看见他,我就称他为‘沈先生’,我这样尊敬地称呼他一直到最后一次同他的会见,我始终把他当作一位老师。”
27、2018文学考研人最合理的备考策略!(值得收藏)
28、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29、巴金配文节选自:《巴金全集》15卷,548页,《永远向他学习——悼念郭沫若同志》
30、《半生缘》、《甜蜜蜜》等经典电影,都出自张爱玲的小说。
31、12月1日 日本公论社汇《随想录》稿酬21元
32、含《海行杂记》《俄罗斯十女杰》《旅途随笔》《生之忏悔》《忆》《点滴》《控诉》《短简》《梦与醉》《旅途通讯》等十种。《巴金别集》这一辑选的是巴金早期的散文、随笔集十种,以作者原编集的面目呈现在读者面前,有几本多少年来未以这样的单行本重印过。
33、巴金写过一本很有名的小说《家》,引得一些热心读者几十年来不断关注巴金的“家”。读这本书,感受巴金一家的浓情,也会不由自主引起“我的家”的感受和回忆。
34、作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夫人张兆和,安徽合肥人;作家、编辑。巴金与沈从文1932年在上海第一次见面,当年巴金就去青岛大学探访沈从文。翌年,沈从文新婚后,他又来北平沈家做客。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中,两个人建立起手足般的情谊,地位变化,身世沉浮,他们的友谊始终未变。1988年,沈从文去世后,巴金在每天最多只能写一两百字的情况下抱病写作近万言长文《怀念从文》,表达对老友的怀念。
35、在他和他的朋友的呼吁下,在中国作协的积极努力中,中国现代文学馆永久性馆址的建设终于从立项到建成,并于2000年5月23日举行新馆开馆典礼。巴金这一次不能亲临北京出席典礼,但是在病床上观看了电视新闻,听人朗读了报纸的报道,后来还观看了录像,他“一生最后一个工作”总算有了一个欣慰的结果。
36、新书|“到民间去,为人民服务。”——《点滴》2019年第3期出刊
37、巴金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曾在四川广元县做县令,为官清正,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隐。
38、《随想录》是巴金先生晚年最重要的著作,他是把它当作“遗嘱”来写的,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如果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深刻反思,完成了最真实人格的塑造。
39、1983年1月29日 《父与子》再版费152元
40、1963年6月9日,在与妻子的通信中,巴金提到:“家宝每天都来,他怕我感到寂寞……他的身体不大好,我们都劝他去大连,白羽准备去给他安排。”家宝,就是曹禺,巴金等朋友劝他到大连来休养,显然,大家都认为大连是一个恢复身心健康的好地方。
41、海子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诗人,无论身前身后,都是红得发紫的天才。
42、(49) 巴金1985年3月2日致杨犁信,《巴金全集》第22卷第4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