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2、对科学的诚爱,对情人的疯爱,对生活的浊爱,对家族的任爱,几代人,一直努力着,追寻着那个时代的自己,为想要的东西,或生或死,到最后,一切却又回归到原始的起点。(百年孤独的现实意义)。
3、美人儿蕾梅黛丝注定要裹着床单升天,阿玛兰妲注定要孤独终老,第六代的奥雷里亚诺注定要和他的姨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相爱并生下长有猪尾巴的孩子。
4、马尔克斯:显然,拉丁美洲的环境是神奇的。尤其是加勒比海地区。我碰巧来自哥伦比亚的加勒比一带,那是个奇妙的地方—完全不同于安第斯山的高原一带。在哥伦比亚历史上的殖民统治时期,人们全都自认为去内地—去波哥大是体面的。
5、所以,《百年孤独》这个魔幻世界蕴含了深刻的真实性与现实性,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既有神奇性又有现实性的基本特征。
6、这是《百年孤独》的起点,也是“魔幻写实”的起点,更是使得“魔幻写实”与《百年孤独》能够横扫西方文坛的起点。什么是“魔幻写实”?“看起来真实的魔幻景象”。没错,但这样说只是把四个字拆开来讲而已。应该要强调的重点是:“魔幻写实”必须建立在感受或信念的基础上,也就是人要愿意或被诱惑回到那个状态中,接受《百年孤独》的这个开端——“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这是最关键的。
7、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
8、 这样的记忆强化系统的确对人们的勤奋和坚定有很大的需求,于是读者一定会想到的是,它到底有没有用。对于这场闹剧的结局书中并没有详细说明,但是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我们同样可以对其进行观察,并思考故事情节的设定—诚然它一定携带作者的目的,但是读者同样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进行理解和赏析—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9、大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方法,并在叙事角度上进行创新。
10、也就是说,一切命运都早就被谱写好,奥雷里亚诺上校就算起100次义也不可能成功,即便乌尔苏拉考虑得再周全也没法阻止家族的消亡。
11、这个转变在图像中看起来并不是很清晰。事实上,这个规律仍然是明显存在的,只不过我们的观察方式不是很合理。接下来的图是和上图完全相同的记忆曲线,在双对数坐标轴下的图形。我们发现,呈现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12、一个幸福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13、这是一个存在解析解的齐次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组
14、不论是个人还是家族还是地方,都将孤独地沿着独一无二的轨迹走向虚无,且仅此一次。
15、“失眠现象就像工业化的城市,人们日益在摩登的时代下天昏地暗的工作,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淹没,失去了睡眠的同时也失去了记忆。”——狂阿弥
16、 “这是往昔的最后遗存,这往昔日渐衰落却不会彻底消亡,因为它是在自身之中无休无止地败落下去,每过一刻便向彻底灭亡更近一步,却永远无法抵达最后的终结。”
17、1845年,梭罗以绝对孤独的姿态,去了瓦尔登湖畔,过起了他想要的丛林生活,两年后他创作出了旷世奇作《瓦尔登湖》。
18、布恩迪亚家族发生在马孔多延宕一百年的故事,其实早已被故事中的哲人加大魔法师梅尔吉亚德斯记录在了羊皮卷上。
19、 马尔克斯从小受到被战争禁锢一生的外祖父和“与死人共存的”外祖母的影响,在拉丁美洲这个亡灵的孤岛上慢慢长大,并始终被孤独与幽灵侵噬。
20、理性带来最大的影响是:训练我们相信什么东西一定不会发生。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之后,西方的理性为什么逐步席卷了全世界?可能有人会回答:因为理性是对的,由理性产生的科学,比其他传统社会原本所相信的——例如巫术、宗教、神启等——都要来得灵验。
21、孤独本身就是生命存在的一部分,面对它有的人想抵抗,但却发现激烈的抵抗最终也不能让它完全消失。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群,在每天的忙碌穿梭、喧嚣繁华之后,人们的内心总会在某一时刻被一种难以抗拒的孤独袭扰。就如同无论是《百年孤独》里面那各种极端或疯狂的方式,亦或是转换成现实的生活中,疯狂沉醉于网络游戏也好,电视也好,赚钱也好……各种各样的发泄排解方式,虽然它们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渐渐也从这日复一日重复的形式中找不到最初的那种感觉,或者说是迷失了真实的自己。
22、《纽约时报》:《百年孤独》是“继《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23、 正是这个“魔幻却现实”的背景,使得他的书中“生”和“死”几乎没有边界,“现实”和“魔幻”互相重叠。
24、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是具有传奇色彩,让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人,也是马孔多的创始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他与新婚的妻子乌尔苏拉新婚的时候,害怕像姨母与叔父结婚以后生出一个长出尾巴的孩子,于是每天晚上穿着紧身衣服,拒绝与丈夫亲近。于是遭到邻居阿吉拉尔的耻笑,何塞愤怒地将这人杀死了,然而,死者的狰狞面孔和哀怨的眼神经常出现在他的眼前,面对这样的精神折磨,他只能选择带着新婚的妻子离开村子,辗转了两年多,最后在一个宽广又荒无人烟的沼泽地里定居下来,随后又来了许多人迁至此地,便将此地命名为马孔多,建立了这个小镇。
25、ISBN 978-7-305-21997-9
26、死亡是每一个人的终点,至于你将拥有怎样的人生,则要靠你一步步走出来,只有半只脚站在死亡边缘,你才能恍然大悟地感慨:原来我的人生是这样的。
27、一切均已被谱写,但你的人生,只有当你走到生命尽头时你才能恍然大悟。
28、整本书读下来,再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可以发现作者的良苦用心,虽然书中的内容是虚构的,但是书中的史实是真实的,作者的内心希望国家和平,人民群众可以团结起来,没有斗争。
29、加西亚·马尔克斯不让我们一眼看穿。他要我们自己去整理、自己去体会,那是小说内在的功能,文本本身就召唤读者用更仔细、来回寻索的方式阅读。它要求我们用自己的时间概念去整理,或者说,用我们的时间去和小说中的时间颉颃辩证。我们都知道《百年孤独》的叙述时间是跳跃的,但到底是怎么跳的?光是第一句话,就值得探究。这句话引起了许多讨论争议,就如同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最有名的第一句话一样。
30、“文字只是圈套,孤独本就存在所有人的心中。”
31、好的,今天我来回答:“如何更好地阅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本书?”这个问题。
32、在一次带了一批人马披荆斩棘想要开辟一条路,然而最后却以失败而告终之后,他不得不沮丧地说:“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咱们只能在这儿活活烂掉,再也享受不了科学的好处了。”后来又把希望寄托在炼金术里,整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成了一个孤独的人。因为他的思想和行为都需要创新的东西来补充,与马孔多的落后和愚昧格格不入,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的东西,在这样的思想、环境之下,内心孤独,最后精神失常了,他被绑在了一棵大树上几十年,然后死去。
33、《花花公子》: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看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勃兴。拉美世界到底是哪一点促使作家以这种现实和超现实的奇异混合来进行创作的?
34、希望大家能够体会,这是对我们阅读经验的挑战。你可以试试每天睡前读《百年孤独》,读到睡着。其间会有一段意识模糊的阶段,不知道读到什么,不知道自己到底读进去没有,读了又似乎没读到。真的很像以前小孩听故事,或是躲在戏台脚看歌仔戏,听听看看就不支昏睡过去了。明天戏照样连着演下去,你不能说前面那段我没看到,可不可以倒带一下?樊梨花和薛丁山第一次决斗到底是什么结果你不知道,没办法,你睡着了,睡着了就是睡着了,那个叙述时间不会回来了。你就只能从他们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接下去,边看边猜测那第一次发生了什么事。我觉得这是阅读《百年孤独》最好的方法。
35、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36、例如说走在路上,我看到一片叶子以奇特的方式旋转落下。啊,这意味着明天有钱会进来,刚好有一个家伙欠我钱,于是我有充分理由预知明天他会还钱。到了第二天,他没有还。所以预言失灵、预兆错误了吧?不见得,因为我会想起来,还有一条规则,是关于日出时间的。如果那天日出时间早于五点半,那么原来会有的财运都要打折扣。
37、一个幸福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议。
38、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39、《百年孤独》表达了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批判了拉美大陆外来者的精神侵略和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羊皮纸手稿上记载的一切都不会再出现。这个遭受了百年孤独的家庭注定不会再次出现在地球上。”作者以毁灭性的结局表达了他深深的愤恨。
40、马尔克斯写的《百年孤独》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41、纵观这本书的基调:孤独、疯狂、迷茫,这是我最大的感受。《百年孤独》为马尔克斯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不少人在分析这部作品的时候,说小说反映了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折射社会现实等。我还远没有看到如此深远的意味。书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独”。说到孤独,其实不仅仅是表现在这本书中,生活中的孤独应该是无所不在的。一个人不管外表多么开朗也都会有孤独的时候,只是我们每个人面对孤独的处理方式不同。本书中细细品味整个布恩蒂亚家族的特点,这是一群不会表达个人情感的人,他们有的只是沉默寡言与偏执。他们可以整日不与周围任何人说话,只是执着于一个目标近乎疯狂地表达与发泄,各种行为都完全只忠于自己心里的需要。他们的这种做法渐渐使得整个家族与世人隔绝,最终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疯狂致死。这个家族中的第一人被绑在了树上,而家族中的最后一人刚刚出生,尚未了解什么是“孤独”的时候就被蚂蚁吃掉。作者在创作上体现出“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这是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相较于我之前读过的魔幻题材的作品如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百年孤独》给我的感官带来的冲击更加激烈。阅读的过程中从头至尾,书中的每个细节,既有着孤独的基调,又不失言语间的写实性,让人好像完全置身于作者所创造的情境里面,欲罢不能。
42、就像诺贝尔文学奖给它的颁奖词一样:“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极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
43、《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44、《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马尔克斯称威廉·福克纳为导师,显然深受其影响),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称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
45、第七代:有尾巴的婴儿再次,读懂《百年孤独》的故事情节写了布恩迪亚家族7代人的命运
46、“AtthebeginningoftheroadintotheswamptheyputupasignthatsaidMACONDOandanotherlargeroneonthemainstreetthatsaidGODEXISTS.Inallthehouseskeystomemorizingobjectsandfeelingshadbeenwritten,butthesystemdemandedsomuchvigilanceandmoralstrengththatmanysuccumbedtothespellofanimaginaryreality,oneinventedbythemselves,whichwaslesspracticalforthembutmorecomforting.”
47、《基督山伯爵》里有句话说:”世界上没有快乐或痛苦,只有一种状况与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只是如此而已。“人生幸福与否,其实并不取决于生活怎么对待我们,而是源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48、顾名思义,这部魔幻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纵跨百年。在这百年中,涉及的人物多达七代,人物繁多,人物的名字都很长,而且多有雷同,布恩迪亚家族给新生儿起名,总是翻来覆去,叫他们“奥雷里亚诺”或者“何赛·阿尔卡蒂奥”,也真是奇葩了,显然,作者在这里是故意为读者设置了阅读难度。
49、布恩迪亚家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孤独,他们承受着“灵魂的折磨”,同时又独自享受着孤独。孤独是什么,也许是心灵最深处的秘密。孤独是这个世界上永远无法根除的东西。它就像一个灵魂的黑洞,甚至很难看透它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孤独,有那么一刻你不想告诉任何人你的痛苦,在孤独中受苦,你喜欢躲在角落里没有人静静地享受孤独。
50、《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野蛮,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51、以下,我就来谈谈如何更好地,更深入的阅读这一本经典名著。首先了解、读懂作者马尔克斯马尔克斯是哥仑比亚作家、记者、社会活动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除1967年创作的《百年孤独》之外,还有1985年创作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其次,读懂《百年孤独》的人物形象《百年孤独》难懂其中一长串的人名难懂。
52、于现实中的我们而言,我们的宿命也都早已被谱写——死亡。
53、家族的第六代人是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他是一个私生子,因此一直在孤独中长大,后来与姨母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发生乱伦关系,生下了一个长尾巴的婴儿,而这个婴儿一出生就被蚂蚁吃掉,与此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将马孔多小镇从地球上卷走了,这个百年小镇从此消失了。它来过,却什么也没有留下。
54、小南时光本周邀请了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唐朝,与我们分享他的阅读体验。若你喜欢这本书,欢迎关注后续推送。
55、那个世界有各式各样的规则,管辖应该要发生的事。这些规则是平行并列的,东一条西一条,没有整合,也无法整合。因而全部规则加在一起,仍然无法告诉你什么事一定发生,什么事绝对不会。童年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就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所有被拿来解释因果的规则,彼此都是平等的。
56、B形象地审视了拉丁美洲与世隔绝、愚昧落后的历史,充分体现魔幻与现实相融合的特征。
57、我们虽然都是平凡的人,但请你不要做一个平庸的人,不要让自己成为碌碌无为的人,、。
58、再悲戚的人生,当你走完时,那一生的回忆也将成为这世上独一无二的轨迹,永远不可能和他人重复。
59、奥雷里亚诺上校日后成为了自由派的领袖,他发动了32次起义,但没有一次是成功的。
60、 1984年,当莫言在王府井看到盗版《百年孤独》的时候,他说:“像被雷电击中一样,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61、《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称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
62、现在我们可以代入几个参数进行尝试,看看模型是否能验证这样的结论。
63、就像马尔克斯说的:”幸福生活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议。“
64、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65、“魔幻写实”由拉丁美洲开始,借着像卡洛斯·富恩特斯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等小说家的优秀作品,流传到拉美以外的地区,引来了众多的模仿者与模仿作品。当全世界都在写“魔幻写实”小说时,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拉丁美洲的“原汁原味”毕竟是不一样的。其他地方的模仿者,始终没有办法让自己进入那个魔幻世界里,真正感觉到“经过屋内转角,很有可能就会碰到死去了的姨婆”。其他地方的作者没办法让自己“返祖”到接受那些非理性、违背理性的事真的会发生且真的发生了,而不只是存在于人的自主或不自主的幻想幻觉里。其他地方的作者写不出那样一个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的、缺乏理性保护的、极度不安全的世界。
66、与普通人的记忆对比,马孔多村民记忆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的遗忘是不分类别的,例如他们可能会在忘记自己上午做的事情之前,先忘掉“这是奶牛,每天早晨都应挤奶,可得牛奶。牛奶应煮沸和咖啡混合,可得牛奶咖啡”。对于一些刚刚获得的短期记忆,和长期流传的关于日常生活的长期记忆(有的在书本中,有的在常识中)对他们来说是相同的,都会被快速的遗忘。也就是说,culturalmemory,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记录的记忆,而是一切长期记忆,的衰减速度不再满足。而因此存在一个记忆缓冲区间的双指数模型,也因为指数差距的缩小而十分近似单指数模型
67、《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68、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著名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69、牟定文苑栏目连载由牟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山茶花》文学季刊,把刊物中的优秀文学作品与牟定在线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
70、《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主要是表现“拉丁美洲的孤独”。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孤独?
71、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住在远离海滨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他与乌苏拉新婚时,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结婚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乌苏拉每夜都穿上特制的紧身衣,拒绝与丈夫同房。
72、在《百年孤独》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以下这三句话,值得细细品味。
73、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他(马尔克斯)是“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
74、十年前,人教版高中语文收录有这部名著的节选片断。
75、人作为一个意识与物质的混同体,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上生活,必须虚构出许多东西来理解自身,表达我在这里,以获得安慰和出路。而文化和精神本身就带有魔幻性,从而形成一个变化无常的世界迷宫。是人形成了魔幻的现实,现实的魔幻又塑造着人,魔幻着人。
76、B一个建立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重复循环的象征框架中的现代神话。
77、在阅读本书之前,建议大家找个家族图谱配合着来看。
78、“我对《百年孤独》有非常真实的、崇敬的感觉,这样的作品会不停地卖,一代一代的人都会读,是畅销书,我没有办法预测如果重新出版的话是否会轰动,当代文学青年几乎人手一本。”
79、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2014),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2014年4月17日,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80、我们当然可以接受这样的解释。不过人类学家斯坦利·坦比亚(StanleyTambiah)在他的名著《魔术、科学、宗教与理性的范围》中,提过另一种不同的解释。简单说,理性最大的诱惑,在于它能够提供其他知识形式、其他宗教信仰都无法提供的、最稳固的安全感——理性将许多事情清楚地排除出去,清楚主张那些事是不合理的,一定不会发生,所以人们连想都不必去想。
81、乱伦关系的存在,远离科学与文明,是使马贡多百年依旧的内在原因。
82、长篇故事不提供清楚的结构,只是不断地叙述,从这个时点连到那个时点。加西亚·马尔克斯滔滔不绝的叙述,就是要阻止读者动用平常读小说的习惯——一看到布恩迪亚上校又面对行刑队了,赶紧找前一次是在哪里出现这个镜头,比对两次的异同。不,他要我们就那样入迷地听下去,听得迷迷糊糊的也没关系,迷离恍惚才是魔术时光应该带来的气氛。
83、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
84、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回忆和小说中,都出现过这样的情景——一场巨大的蝗灾过去了,村民们为了让自己从巨大的灾难中苏醒过来,就办了一场狂欢节。附近村镇的人都来参加,狂欢节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吉卜赛人。不晓得从哪里得知消息的吉卜赛人带着各式各样的东西出现了。
85、在郁郁寡欢中,他将精力全部用在了制作小金鱼上,以此来避免悲痛。
86、加西亚·马尔克斯从外祖母那里承袭下来的世界,里面有很多很多规则,但这些规则都不是铁律,不是颠扑不破的。非理性或者该说前理性的世界中,最有趣的现象正是——所有的预言都是对的。怎么可能所有的预言都是对的?因为当现实没有依照预言发生时,人们总能够找到或发明另外一套规则来解释为什么该发生的没有发生。
87、《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马尔克斯称威廉•福 克纳为导师,显然深受其影响),描述了布恩蒂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 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 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
88、当然有些人在解释世界方面,拥有比郎中、术士高一点的权威。例如神父,神父说这个世界是由天主造的,是天主管辖的。然而在加西亚·马尔克斯成长的环境里,在拉丁美洲的天主教传统中,甚至连神父、传教士用来说服人们相信其解释时的手法,都沾染了浓厚的江湖郎中、江湖术士的色彩。他们用来说服一般人相信天主的手段,不是读《圣经》,不是做弥撒,更不可能是教义问答。要让所有人相信天主,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展示奇迹。拉丁美洲的天主教会极度强调奇迹的重要性,教会中的神父因而也就具备了许多创造奇迹的本事。
89、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迪亚家族7代人充 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 读者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90、在这个不一样的时代里,当进取成了一种态度,未来便是绚丽的舞台。
91、请及时的享受当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因为生活一直在继续,只是走着走着,有些人回到了原点,有些人走到的峰顶,有些人还继续走在前往或者回去的路,那又怎样,不论发生什么,路还在我们的前方。
92、你需要做的,也许只是先随便翻翻,不求甚解的翻翻,至于这部书想表达的,或许我在这里可以试着为你梳理。
93、第一句话就确立了小说多重倒叙的原则,去了又回,回了又去,在这个时间点回想在另一个时间点上对于更早的、又一个时间点的记忆。那百年的时间长流被反复穿越飞渡,又频频在特定的点上停留钻凿。如果有时间有精力的话,你可以试着仔细将所有的穿越飞渡,像画一张地图般全部画出来,那会是陪伴你走出《百年孤独》叙述迷宫的指引图。若有那样一张图,你会更惊讶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成就,他不是乱写的,不是随便在时间上高兴怎么跳就怎么跳的。
94、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每年三月前后,一家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会来到村边扎下帐篷,击鼓鸣笛,在喧闹欢腾中介绍新近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