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2、刘禹锡(浪淘沙九首(第四首一作张籍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定风波·三沙咏刘丛佳葱郁三沙对海天,舆图自古示辖权。秦汉旌旄南指处,千古,从兹岭外有行辕。胡马而今窥汉塞,求败,哪由宵小任扬帆!风卷红旗波万里,须记,终当一战破楼兰!
4、念奴娇.大漠演兵苏俊雄浑大漠,看鲲鹏比翼,祁连山岳。沙场演兵谋胜利,百炼淬磨如铁。龙虎精英,强强对抗,鹰隼长空裂。红蓝比武,情牵多少英杰。年少立志空天,投身军旅,尽瘁情犹烈。岁月如梭十九载,矢志国防事业。维护核心,正风反腐,军改官兵悦。圆强军梦,吾曹再向前越。
5、描写黄河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吟咏黄河的诗句)。
6、作者:(杜甫)年代:(唐)体裁:(七绝)类别:(未知)
7、常建(塞下曲四首)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黄河直北千馀里,冤气苍茫成黑云。
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9、白居易(别陕州王司马)笙歌惆怅欲为别,风景阑珊初过春。争得遣君诗不苦,黄河岸上白头人。
10、巫峡啼猿、衡阳归雁、青枫江、白帝城来自于高适的这首《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
1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2、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13、 在照相技术没有出现的时代,想要了解黄河的风貌,就只能从流传下的典籍中感受黄河的柔情与壮阔,品味母亲河的历史与文化。
14、黄河冰已合,意又向南牧。嫖姚夜出军,霜雪割人肉。
15、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16、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川。——摘自《黄河颂》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7、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18、译文∶君之胸怀之阔大,如黄河落天,直入东海,当纳入其间矣。
19、陆畅(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20、译文∶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21、李益(统汉峰下(一作过降户至统漠烽))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22、女英雄木兰在替父征战的途中,夜宿黄河边,听着黄河的流水声,思念着家中的父母,情深意切。
23、 摆脱了束缚的黄河来到孟州的平原后,在带来肥沃和丰收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治理的河患。由于水流变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每到汛期,时常泛滥。自战国起,人们就开始在黄河岸边筑堤拦水。据记载,西汉水利专家王景动用几十万人,修筑了左岸西起孟州、右岸西起荥阳,东到入海口的千里大堤。孟州境内的左岸黄河大堤比起荥阳的右岸黄河大堤要长近百公里,故有“黄河第一坝”之称。
24、李白的这首《公无渡河》开篇就将巨笔伸向了苍茫辽远的往古——“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诗中以突兀惊呼之语,写它在霎那间冲决力量和气势的象征——横亘天地的昆仑山;随即挟着雷鸣般的“咆哮”,直撞“万里”之外的“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诗人只寥寥两笔,就在“昆仑”、“龙门”的震荡声中,展现了“西来”黄河的无限声威。“波滔天,尧咨嗟”!滔天巨浪吞噬无数生民,茫茫荒古,顿时充斥了帝尧放勋的浩然叹息:因为诗中用的是三言短句,这叹息之音,听来便愈加激切。
25、高岑五律,如此尤多。后人行笈中携广舆 记一部,遂可吟咏遍九州,实高岑启之也。总之以月白、风清、乌啼、花落等字,装上地头一名目,则一首诗成,可以活板印就也。
26、诗名,他的诗众体兼长,特别工于五言律诗和绝句。同时也有不少格调高昂的边塞诗。他的诗作以田园山水诗为主要特色,其诗清雅淡远,在当时独竖一帜,继陶、谢而发展,成为盛唐时期诗歌一大宗。
27、 捆抛柳石枕、手硪打桩、手推独轮车……河工雕塑园里的一组雕像,生动再现了古代河工防洪抢险时的场景。
28、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29、我在写《观唐习律22》时,正好写到了高适,高适除了著名的古风体的边塞诗以外,他的格律诗造诣也相当高,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认为他的七律在盛唐可算是名家:
30、孟郊(闻夜啼赠刘正元)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愁人独有夜灯见,一纸乡书泪滴穿。
31、下片转向对“过黄河”的描写。黄河的气势,振奋了渡河人的心胸,因此在渡河时神采飞扬,慷慨激越,扣舷高歌,歌声“响凝空碧”,透出了词人内心蕴蓄的豪情。“壮游”三句抒写自己壮游天下的雄心,由黄河之壮美联想到祖国河山之壮丽,激发了词人想要历尽祖国名山大川,饱览天下胜境,随处吟咏的愿望。下文还进一步写出他想像汉代张骞一样,乘槎追寻黄河源头,遨游银河,在壮游之中又融进浪漫成分,在浪漫想象的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抒写“过黄河”的激情豪兴。乘浮槎究河源,是对上片黄河源头的照应,上下一气,首尾照应,用“我欲”、“谁夸”领起,是词人主观意识的体现,总揽全文。全词把黄河雄壮的气势和自己的豪迈胸襟互相渗透,妙合无隙,风格雄浑闳肆,气势磅礴。
32、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杜甫(唐)《戏为六绝句·其二》
33、译文∶将军从白马津出发,张展旌旗跨渡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