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阳楼记》范仲淹(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欧阳修(醉翁的心意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的美景之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司马迁(小麻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到某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身体筋骨劳累,身子饥饿瘦弱让他贫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
3、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社会治理古文名言警句)。
4、共产主义社会完全是个道德社会,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凡是国家,必须有道德,也必须有法律,不可偏废。
5、任何国家都是一定社会道德基础上的产物,从深刻意义上说,社会发展反映道德;从通俗意义上说,道德反映人们对社会的认识。因此我们应当说,国家是一定道德的产物,同时也是法律的产物,二者缺一不可。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7、1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故考黜之政,务知人之所苦。——诸葛亮
8、而目的却是“长年”,即延年益寿:“长心”即增长智慧;“长德”即提高道德水平。《管子·权修》还说:“有身不治,奚待于人;有人不治,奚待于家;有家不治,奚待于乡;有乡不治,奚待于国;有国不治,奚待于天下……身者,治之本也”。
9、——《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10、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1、(李峤《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
12、工人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先要搞好他的工具。
13、2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4、P“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6、“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17、——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姣鸾百年长恨》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寸寸山河寸寸金。
18、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9、0瑏瑡荣:草木茂盛。0瑏瑢纷然:众多的样子;多而乱的样子。
20、◎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
21、怎样才能把“心”修养到理想的境界,《管子》提出了四种方法。一曰正静。
22、(解读)此联为明东林d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23、(解读)出自毛泽东诗词《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解读:一九二九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一月十四日,毛泽东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将敌军引离井冈山。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直至二月十一日,得以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二个团,才打破危局。这是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创建之始。这首词是毛泽东重经大柏地时所作。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在这里解读为民族复兴的愿望原来越近,回望历史,这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成就得自豪感。
24、(解读)出自《孟子·梁惠王下》。释义: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25、俗话说:“家中不和睦,就会被邻居欺负。”生病因为有个病魔,病魔可不是一个好东西,它就像一个钻洞爬墙的盗贼,就像一个引起官司结成怨仇的人哪。
26、1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家室,此天下之将。——诸葛亮
27、进步是科学的推动者;理想是艺术的动力。——雨果
28、意思是说;人的生命,一定要依靠平和中正。生命有失,一定是由于喜怒忧患,可以说,罅仇怒,什么都比不上诗歌,消除忧闷,什么都比不上音乐,节制享乐,什么都比不上守礼,遵守礼仪,什么都比不上保持敬慎,保持敬慎,什。
29、Experienceisthemotherofwisdom.经验是愚者之师。Experienceistheteacheroffools.乐极生悲。
30、上曰:“公知其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31、只有在到达终点之时,人们才能更好地享受走过的道路的乐趣。——罗曼·罗兰
32、(解读)出自2016年4月15日习近平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33、⑥起讼:引起诉讼;引起官司。⑦构难:结成怨仇。
34、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3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6、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把他们的影子投到了自己前面。——泰戈尔
37、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38、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39、(题目)题西林壁(苏轼)(诗词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题目)观祈雨(唐李约)(诗词原文)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潍县署中画竹(清郑燮)(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题目)琴诗(宋苏轼)(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唐杜甫)(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题目)八阵图(唐杜甫)(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题目)观书有感(宋朱熹)(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题目)拟古(明钱宰)(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题目)论诗(清赵翼)(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题目)草(唐白居易)(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
40、这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儒家的处事态度和哲学。君子尊重自己而不侵犯别人,所以他们的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斗;君子团结友爱而不互相偏袒,所以他们能够合群而不与人勾结。
41、0瑏琐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无法全面照顾。
42、“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43、1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诸葛亮
44、1四欲者,所谓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诸葛亮
45、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46、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47、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48、何以知其然?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
49、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50、然则天下治矣。”全心——“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和(知)于形容,见于肤色。”
51、自放弃其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
52、(《史记·项羽本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3、--《曹刿论战》左传(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舞士气,第二次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54、(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5、如果我们一无所知,当然就不能培养利用道德了。对道德的培养利用也只能是失败的了。
56、(解读)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释义: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57、1是以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孙矣。——诸葛亮
58、保卫王朝不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臣武将要考虑的事情;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59、责任并不是你的负担,而是一种你应具有的信念,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吧。——范华芳
60、(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61、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
62、“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而实行其权者,则发端于选举代议士。倘能按部就班,以渐而进,由幼稚而强壮,民权发达,则纯粹之民国可指日而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