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尺讲台渡芳华,一枝粉笔写人生。孜孜不倦育新人,勤勤恳恳浇花朵。祖国繁荣师之功,默默无闻做贡献。
2、欲求贤才栋梁,天空陆地海洋。半世东奔西忙,今又远航,路遥山高水长。——佚名《天净沙六首·源远流长图》
3、天亮后,去看这带着雨的娇美红艳的花朵,整个锦官城变成了沉甸甸的鲜花盛开的世界。
4、“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5、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罗振玉《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6、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7、兴趣是唯一的老师,只有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才能让孩子获得终身学习的动力。
8、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9、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10、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天时地利人和,用笔如魔,令人拍案叫绝。——佚名《天净沙六首·老师匡焕学》
11、在雨夜,野外的小路和乌云都是黑茫茫的,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12、丹心事国忠无白首尊师谊在三。——刘克庄《用厚后弟强甫韵·无住先生独住庵》
13、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杜牧《雪中书怀》
14、蹇蹇三事,师师百僚。——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15、教师节的古诗教师节的古诗《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唐白居易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天净沙六首源远流长图》欲求贤才栋梁,天空陆地海洋。半世东奔西忙,今又远航,路遥山高水长。《七绝师恩难忘》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天净沙六首逸仙图》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挥洒旷世奇才,重上瑶台,天地为之惊骇。《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新竹》清郑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酬问师》唐刘商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远师》唐白居易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寻雍尊师隐居》唐李白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师蚕》教子教女,辛勤半辈。满头白发,甘乳一生。《一似梦瑶台》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流觞与红叶,诗酒不胜杯。a《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注释: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萋萋:茂盛的样子。译文: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赏析: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注释: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杭州西湖畔着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毕竟:到底。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接天:与天空相接。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同:相同。六月中:六月中旬。映日:日红。诗意: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教师节的诗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17、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佚名《板书有感》
18、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荀子·大略》
19、教子教女,辛勤半辈。满头白发,甘乳一生。——佚名《师蚕》
20、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21、释义:小小的黑板就像半亩方塘,要想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淌,就得确保源头的清澈与不竭,这就需要每一位老师呕心沥血地为学生们努力和付出,用心培育每一棵新苗。
22、老师就是这样,不断燃烧自己,用尽自己所有,去滋养学生。
23、为国为家为民,风吹日晒雨淋。碧海蓝天白云,日月星辰,
24、——唐·齐己《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
25、日出七尺站讲台,夜来灯下伏案忙。鞠躬尽瘁勤浇灌,叶绿花红心脾香。
26、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27、上帝照临忠义胆,老师付授文章脉。——刘克庄《满江红》
28、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佚名《新竹》
2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1、教师像一根蜡烛,也像一场春雨,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在每个人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
32、人类文明需要薪火相传,需要教育的传递,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造新的梦想,老师则是用自己的双手助我们登上巨人的肩膀的人,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我们,我们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负老师期望。
33、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
34、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35、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冰心《冰心》
36、师心好善善心渊,承恩阔步青云端。料君难恋神仙境,从事能忘我独贤。
37、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此诗运用借代的修辞,以桃李代学生,绿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这首诗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房子显眼气派)。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
38、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39、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李商隐《谢书》
40、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了绚丽,却又什么也不曾带去。
41、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42、四季讲堂三尺余,龙晴巧点作扶梯。万般辛苦不觉累,但愿育出干里驹。
43、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刘商《酬问师》
44、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
45、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46、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47、犹如一对亲昵的小儿女轻言细语,卿卿我我聚两个俏冤家暗叙哀曲。
48、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9、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