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2年,非法拥有毒品,被判服刑8个月;
2、这个危险情境,我们要提到1933年《精神分析新论》的第32讲,他把焦虑看成是对创伤的一种直接、自动的反应,焦虑是一种信号。这种自动性的焦虑是由创伤性的情境所决定,自我在面对兴奋积累时体验到一种无助感。所谓的创伤情境,弗洛伊德把它联系到与被爱对象的分离,失去爱的对象,失去他(者)的爱,失去与分离导致不满的欲望的累积,这是一个创伤性情境。
3、 拉康在1956年把焦虑联系于想象界,把焦虑定位于想象界,并为象征界的罪疚感形成对照。他在1956年的研讨班中提到,焦虑症正如我们所知,总是被联系于某种丧失,联系于在消失后让位于其他事物的某种双边关系,以至于病人不晕头转向地去面对此种事物。就是在想象界联系于丧失这样一个维度。
4、一个没有记忆的人,无论他/她经历过什么,都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记忆对我们如此重要,当我们仔细去想,才会意识到这一点。
5、弗洛伊德从1893年开始关注到焦虑的起源以及它与性刺激、力比多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当时,他跟他的好基友弗利斯通信当中就开始关注焦虑这个问题,对于性、力比多的论述,在他的1895年论文《论在神经衰弱中区分出焦虑神经症为一特征症候群的根据》,他区分出焦虑型神经症特征之后,就已经把焦虑神经症从神经衰弱中区分出来。
6、如果你还是相信警察由于种族原因专门针对非裔施暴,那你必须要认真看一下。
7、人的天性里有比所有动物都更强烈的疯狂、混乱、暴力、矛盾与冲突。
8、我们什么都不愿意做,我们只会指责白人,尽管我们的犯罪率比白人多得多。
9、作家就是对自己进行分析,然后写成作品,恰好弗洛伊德选取的作品体裁很特别,看着像是理论。
10、弗洛伊德认为,历史上存在着三次对人类自恋的巨大打击。第一次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显示我们并非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发现我们来自动物、而并非与自然界相隔离;最后即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他不是个谦虚的人),展现了由于无意识的存在、人甚至都不是他自己的主人。总体而言,神经科学支撑着弗洛伊德关乎这“第三次打击”的想法;而一些观点认为,“无意识”这一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将会被核磁共振仪所捍卫。
11、理性仅仅知道它已经知道的东西。可是人的天性却在整个地起作用,天性中所有的一切,有意识和无意识,哪怕它在胡作非为,但它毕竟活着。 这个“疯子”应该代表了每个人内心的放纵欲望。这也能解释人类层出不穷的战争。为了体验到活着的存在感,人们不惜释放邪恶和暴力;而那些能煽动群众的战争鼓吹者,无非也是利用了每个人无意识的攻击欲。
12、寻找武力征服对象。从目前美国的情况来看,经济复苏是不现实,那剩下的就是对外发动一场战争,一来可以转移美国民众的注意力;二来战胜后还能获得一大笔赔偿金,这样顺带把美国这几个月的经济损失稍微弥补些。而这一定是他在总统大选演讲时的一个功绩。弗洛伊德的葬礼会如何有关弗洛伊德的葬礼,将会在6月9日上午11点,在克萨斯州休斯敦举行葬礼,并且将在葬礼前一天对尸体进行公众观察。
13、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寻求和创造;
14、一个人不要试图去消除他的冲突,他要做的是与内心的冲突共处;正是内心的冲突决定了他在世间的言行。基于这个认识,弗洛伊德开创了精神分析疗法。中国人必读的六本书
15、长大后我忘记了他。我五岁的时候,和他一起去坐滑梯,我恶作剧地推了他一把,他从滑梯上飞了出去,撞到了锐利的铁器,铁器刺穿了他的胸,他死了。那滑梯,正好是平行的条纹!
16、 他把焦虑归因于一些特定的病因,比如说,性紧张的积累,还有身体的性刺激的精神工作的缺乏或不足。躯体内部的性紧张的累积或者身体的性刺激,没办法跟性表象群建立联结,身体的性刺激就直接转变成精神力比多,如果不能转变成精神力比多,如果刺激不能被完全控制的话,它就会以焦虑的形式直接延伸到身体层面。
17、正如达尼埃尔•奎诺多所言,如果采用解析患者梦境的方式来分析俄狄浦斯神话故事,人们就会发现,这种双重父母形象导致的后果就是俄狄浦斯“错过”了恋母情结。当养父波里玻斯安然去世后,俄狄浦斯以为自己逃脱了神谕“你将会弑父娶母”的诅咒。他知道了波里玻斯和墨洛柏只是自己的养父母,而拉伊俄斯和伊俄卡斯忒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正是因为俄狄浦斯拥有两对父母,他才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无意识欲望,且什么也不能阻止他展开以下行动:杀死拉伊俄斯并娶伊俄卡斯忒,因为这两位不是他深爱的父母。通过在两对独立的夫妻身上碰到父母双重形象,俄狄浦斯避免了复杂的三角关系。然而,在回避其恋母情结的过程中,他也难以对其进行润饰。”此外,达尼埃尔•奎诺多还发现,有些患者在无意识层面也制造出双重父母形象,以此来规避各种焦虑情绪,比如阉割焦虑、情感矛盾或孤独感等,从而妨碍了俄狄浦斯情结的解决。
18、由临床观察,弗洛伊德对神经症焦虑的解释提供了三条线索:
19、据我所知,性的节制和焦虑的关系,已为人所承认,即素来讨厌精神分析的医生们,也不再加以否认了。然而他们仍想曲解这种关系,以为这些人本有畏首畏尾的倾向,因此,在性的事件上也不免谨慎小心。可是这在女人身上,有绝对相反的证据,她们的性的机能实质上是被动的,所以性的进行全随男人如何对待而定。一个女人若愈喜性交而愈有满足的能力,则对男人的虚弱,或不尽兴的交合愈容易有焦虑的表示;至于在性方面不感兴趣或性的要求不很强烈的女人虽受同样的待遇,却不致产生严重的结果。
20、在这些发展中,我要特别提及父母的形象,因为人们误读了它在俄狄浦斯情结中的作用。其实,当人们在谈及索福克勒斯悲剧《俄狄浦斯王》之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时,通常仅提到一对父母,即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Lalos)和王后伊俄卡斯忒(Jocaste)。然而,人们经常会忘记,俄狄浦斯在被双亲拋弃之后,被另一对夫妇——即科林斯国王波里玻斯(Polybe)和王后墨洛柏——所收养,正如达尼埃尔•奎诺多指出的那样。于是,在俄狄浦斯神话故事中,主人公便有了两对父母,即亲生父母和养父母,由此造成了双重父母形象——“弃婴父母”和“领养父母”——的对立。
21、索尔姆斯在人生道路上还遇到过另一个障碍。他出生于纳米比亚,在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下长大。后来,索尔姆斯于一家医院工作,该医院位于索韦托,那里的军事占领者试图镇压抗议者。“一完成学业,我们就得被迫入伍,伤害那些曾经照顾过的人。”他说道。“这种事,我在情感上没法承受。”于是,他逃往英国,在那里接受了精神分析培训。种族隔离制度废除后,他才回到南非。
22、因为非裔犯罪率高,所以与警察对峙的几率也高。这同时也造成每年美国警察有5% 的可能性死于非裔罪犯枪下。
23、让我有机会将他/她的不同的心情都画进同一幅画里。
24、忧虑在儿童心理学中是一种很普通的现象,我们很不容易决定它究竟是真实的或神经病的焦虑。研究了儿童的态度之后,这两种焦虑的区别便确实成问题了。因为一方面,儿童害怕生人以及怕新奇的对象和情境,那是不足为奇的,我们只要一想起他们的柔弱和无知,便不难加以说明了。因此,我们以为儿童有一种强烈的真实焦虑的倾向;假使这种倾向得自遗传,那也只是因为合于实用的要求。儿童似乎只是在重演史前人及现代原始人的行为,这些人因为无知无助,对于新奇的及许多熟悉的事物都经验着一种恐惧之感,然而这些事物在我们看来已不再是可怕的了。假使儿童的恐怖症至少有一部分被视为人类发展的初期的遗物,那也正符合我们的期望。
25、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愿望的达成。
26、人是社会动物,不是狼孩,我们自打出生就活在一套社会规则中。社会规则推崇稳定和理性,因为这样才能实现所有人的利益最大化。
27、恢复或保留主观性是一个吸引人的概念,这种吸引力揭示了我们对大脑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时代的双重思想。有关内啡肽、血清素(serotonin)和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Response)的讨论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但是,即使证据表明我们的确渴求《美丽新世界》那样全面的生理控制,它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反乌托邦文学作品之一;将我们的个人经验完全降级到物种层面的生理逻辑的想法仍然令人恐惧。而我们大多数人从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对自己的观念、对生活方向的希望,对自己所求和所畏的事物——是能够产生影响的。精神分析一部分的吸引力、就来自于它能使得我们对于自身更加充盈、神秘、具有叙事性。它使生活成为一部小说,而不是教科书。
28、索尔姆斯:我认为,我们把人类意识作为所谓意识的模型,是把这个问题困难化了。(塞尔)这个问题听起来更奇妙。所有这些思考、感受和哲学思辨怎么可能都是脑细胞的产物呢?不过我们应该从感觉这种更基础的意识雏形开始讨论。即把意识看作只和存在价值有关的东西:生存是好事,死亡是坏事。这是所有生物的基本价值体系。糟糕的感觉意味着我不太好——我很饿、很渴、很困,我受到生命存亡和肢体受损的威胁;而好的感觉则有相反的意味——当前状况有利于我的生存和繁衍。
29、结束之时,弗洛伊德提到了多种精神病理特征,它们都能引发熟悉而又奇怪的矛盾情绪。在这些病理特征之中,他提到了无法对现实与幻想、疯癫与理智等情况加以区分的现象,其中患者对思想全能的法术深信不疑,从而过分夸大了心理现实凌驾于客观现实之上的能力。最后,弗洛伊德得出结论,认为“Unheimlich”引发的情绪具有压抑的典型特征,因为对我们而言,众多看似奇怪的压抑内容,不正是那些熟悉的童年情结复燃的结果吗?另外,文学创作所依赖的,也正是每个人自身的压抑机制,因为作家在文学创作时会借助他可以想象到的所有方式,以此在读者内心唤起那种扣人心弦的古怪焦虑效果。
30、然而,这套规则是极其理想化的状态,就像希腊哲学家构想出来的乌托邦,在他们的构想中,人人都是理智的、有道德的,既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又不会去伤害他人。 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期待能培育出公民的理性和智慧,建造一个和谐又欣欣向荣的人类社会。
31、那么焦虑性情感受是什么经验的重演呢?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性情感的起源与原型是出生经验。出生时可能有一种快感、有一种痛苦、有一种与母亲脱离的危险,这都可以引起焦虑的情感,而后来的所有的焦虑的情感都是从这个情感发展起来的。出生引起焦虑的原因是由于新血液的供给(内部呼吸)的既经停止
32、潜意识就是这样无形中控制你的行为,却又让你意识不到的东西。
33、出生时的焦虑经验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新血液的供给内部的呼吸既经停止,于是刺激乃异常增加——所以第一次的焦虑毒液的引起是有毒性的。angst〔焦虑〕——angustiae,enge意即狭小之地,或狭路——这个名词所侧重的为呼吸的紧张,而这种用力的呼吸乃是一种具体情境按即指子宫口等所产生的结果,后来几乎总是与一种情感相伴而起。又第一次的焦虑是由于与母体分离而起,也很令人寻味。我们自然要相信有机体经过了无数代,已深深埋有重复引起这第一次焦虑的倾向,所以没有一个人能免得掉焦虑性情感;纵使他象传奇中的麦克杜夫太早脱离了母胎,以致不能体验到出生的动作,也不足成为例外。至于哺乳动物以外的他种动物,其焦虑经验的原型究竟是何种性质,我们可不能乱说;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有什么复杂的感觉,相当于我们所感觉到的恐惧。
34、拉康把焦虑联系于被饕餮母亲吞噬的恐惧,是缺失的不可能性,缺失的缺失,导致了焦虑。比如生活当中,一对恋人如果对方粘的太紧,另一方有时候会做梦梦到被海水所淹没,感觉喘不过气,具有被吞噬的巨大恐惧感,往往会选择中断这种关系来逃离。
35、索尔姆斯: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从意识最基本的形式开始讨论”更有助于解决你提出的问题。一个物质生物怎么会拥有意识这种神秘又奇妙的东西呢?把意识简化为更生物性的东西,比如基本的感觉,然后我们才能开始在之上构建复杂性。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是“我感觉”,之后才有了问题: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这个感觉是关于什么的?然后我们有了最初的认知——“关于这一事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于是,感觉延伸到了知觉,以及世界上有机体的其它认知表征(representation)上。
36、索尔姆斯:是的,但大脑皮层本身无法产生意识。可以说,大脑皮层从脑干中借用了意识。此外,意识并非大脑皮层所固有的。大脑皮层可以进行高水平且独特的人类认知操作,比如阅读理解,而根本不需要意识。所以为什么我们还会有意识呢?答案是我们需要感觉来进行认知,因为这是价值的来源。事情进展得好还是不好?所有选择、所有决策,都需要建立在一个价值体系中,建立在一物优于另一物的价值观之上。
37、当然,有人会说,即便弗洛伊德就算是劣迹斑斑,也罪不至死,不应该在街头无辜的死于警察的膝下。
38、另外,弗洛伊德的犯罪记录也被曝光。他的一生,真可谓是一言难尽……
39、 拉康对焦虑的观点也是来源于对弗洛伊德的讨论,但是他又不同于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认为是焦虑是由创伤情境引发的自动反应,强调焦虑的自动性,创伤情境是与被爱对象的分离,或者简单说,是与母亲的分离。拉康把焦虑联系于被饕餮母亲吞噬的恐惧,拉康认为,正是跟母亲的分离的不可能才诱发了焦虑,他们的观点是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