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住在顺风顺水之地,内心深沉澄净,处世仁慈,说话诚信,办事公正,因势利导,适时而动。
2、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第四十一章》
3、学习知识要每天都有所增加,修道(或者悟道)却要每天不断减损。减损了又减损,以达到无为的境界,无为就无不为。
4、太在乎名利了,往往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太乐于敛财了,往往会遭到更大的损失。所以做人要懂得知足,才不会受到屈辱;要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遇到灾祸;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喜乐。
5、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出处)《道德经·第六章》(译文)它(谷神)的本体是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的,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6、一个人懂得知足就不会受到别人的屈辱,做事情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太大的危险,人生最大的祸根就是不知道满足,人生最大的过错就是贪得无厌。(道德经最经典十大句子)。
7、因此,“知止可以不殆”是在告诉人们,凡事适可而止。这个道理应用于为人处世上,就是要懂得适时放手,这样,才能够使自己回复平和。
8、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9、译文为:粗大的树木,生长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应该脚踏实地,妄想一步登天,无非是痴人说梦。
10、选自《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大意)老子说:堂堂正正的君子总是持守质朴醇厚之道,不实行虚华无用之礼;他总是居以忠厚朴实,摒弃那些浮华浅薄之事。(道德经最经典十大句子)。
11、(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也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例如,仁慈者在战场上,心肠软便不会勇敢,但老子说仁慈所以才能勇敢,这不是说反了吗?
12、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13、解悟:顺其自然的,才是最好的,越是刻意追求的,往往就越坏事。你踮起脚来,想让自己高一点,却发现很快就站不稳了;你想走得快一点,迈大步走,却没想到没走多远,就已经走不动了。
1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1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9、人贵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够不因一点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
2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
2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2、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生长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但结果又合乎某种目的;大自然并不有意识去追求什么,但却无形中达到了一切。水流花开,鹰飞鱼跃,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然而又妙不可言;它们不想实现什么,但又样样都实现了。
23、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堆一堆泥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走出来的。
24、第29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5、(译文)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性命。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无私?反而可以
26、做人有没有能力先放一边,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心。想要日子过得好,就要学会节俭,节俭持家才能富过三代。
2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28、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9、(译文)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30、第49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第51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1、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是善人的借镜,可以警醒善人。
3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4、同时,老子在《道德经》更为推崇“水”的精神,也就是道德经最广为人知的“上善若水”。老子认为,水是最接近于“道”的东西,他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然后,道德经中着墨很多,用来解释水的精神,实际上也就是“道”精神,因为大道无形,大道不可言说,老子只有通过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道,来解释道。
35、
36、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37、第46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8、译文:“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3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0、老子的《道德经》里最经典的十句话,流传了2500多年,值得收藏
41、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老子·五十八章》
42、第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4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45、第42章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4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
47、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8、无:没有,不存在;未曾发生或出现过的事物。 有:存在,发生过或是出现过的事物。 无中生有: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中来。后被人们用以形容那些本来没有,却凭空编造出来的事物。
4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译文)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中又藏有祸端。
5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1、解悟:“道”,永远都是自然无为,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作为,但每一件事情,又和它摆脱不了关系,其实都是它所为。比如生老病死、春夏秋冬,看起来自然而然,其实都在“道”的作用之下,没有人可以超越。
5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3、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5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才能看清自己,扬长避短把力量发挥最大效用。汉代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谁都有缺点,谁都有不擅长的东西,人生的意义正在于接纳并欣赏不完美的自己。
5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德经·第八章》
56、第10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57、(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58、(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
59、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60、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61、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62、(翻译)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有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来往往会遭受很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