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半后,父亲带着女儿回到了家乡,他认为那个穷小子应该差不多死心了吧。父亲一回到家,便把这个家的钥匙交给了已经17岁的女儿来管理。(我们待会儿再讲,父亲交给女儿钥匙这件事,产生了怎样重大的作用。)
2、乌尔比诺来自名门望族,家境殷实。他自己是一名医生,风度翩翩,年轻有为。在他看来,自己与费尔米娜的结合是一次误诊的结果。
3、“这个机会我已经等了半个多世纪,就是为了能再一次向您重申我对您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的爱情。”
4、被费尔明娜拒绝的阿里萨,在此后的五十多年里,疯狂猎艳,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减轻对费尔明娜思念。情人的名字写满了二十五个笔记本,甚至有的他都不知道对方是谁。(霍乱时期的爱情讲的是什么)。
5、于是,费尔明娜•达萨发现了潜意识中阻碍她爱他的原因。她说:‘他就好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影子。’”而当乌尔比诺医生向她求婚时,她选择了向命运投降,因为她发现自己马上就二十一岁了,而二十一岁这个年龄,是她向命运屈服的心理底线。
6、“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
7、今天第一部要讲的,是哥伦比亚的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写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8、可是阿里萨并不死心,他发了疯似地爱着费尔明娜,同时,他又不断和其他女人发生关系,情人多达622个。这份爱旷日持久,长达半个多世纪。最后,当乌尔比诺医生逝世后,阿里萨终于再次鼓起勇气,向七十二岁的费尔明娜表白了自己的爱意:
9、《霍乱时期的爱情》创作的直接起源,是马尔克斯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新闻:一对来到四十年前的故地,重温蜜月旅行的老人,竟被载他们出游的船夫用浆打死了,为的是抢走他们身上带的钱。
10、他终于有勇气、也有机会将一份短信给到她。纸短情长,承诺在言,他向她表白——心中那份可以经受住任何考验的忠诚和至死不渝的爱。
11、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哥伦比亚著名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本书中作者以赫雷米亚和情人的爱情为引子,引出主线乌尔比诺医生与妻子费尔明娜光鲜亮丽的爱情。另一条平行线应该是阿里萨对费尔明娜的爱情。
12、在别人看来,嫁入豪门的费尔米娜,成为命运挑拣的宠儿,天下最幸福的女人。
13、我从这片子里,看到的是从容。若用放大镜细看他们生涯里的每一个时间点,则我们只看见人们都在竭尽全力去追求他们渴望的东西,并为此狂喜或沮丧,微笑和哭泣;但把镜头拉远,五十多年时光尽收眼底时,便显而易见,原来每个人都只是自然而然地活出了自己的宿命。就是这种轻快而魔幻的宿命感,让我觉得如此宽慰,如此安心。
14、这一想法,让船长看到他勇敢无畏的爱。船长问,这样来来回回走到何时,阿里萨给出简洁坚定的回答,也是震撼人心的结尾:
15、爱情是一种本能,要么一次就会,要么永远不会。
16、马尔克斯明白一点:对于女人来说,相比冒险的爱情,稳定的婚姻更重要。
17、年轻时,我们总是不懂爱,因为我们太年轻,分辨不清哪些是爱,哪些是同情。经历了事业、婚姻和人生的种种磨难后,我们逐渐抽丝剥茧,撕开了爱情的种种伪装和面纱,终于看清了它的本来面目。原来爱情,不是美貌,不是同情,不是财富,不是婚姻,也不是肉体的欢愉,爱情只是爱情,它是心与心之间不可或缺的交流,是精神上的至死不渝。
18、51年后,等他们经历了人生沧桑,却因为七十岁太老了而不能结婚。
19、影片不仅表达了“经历爱情的折磨是一种尊严”,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战争和霍乱威胁着拉美人民的生命,而人为的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的社会孤独感使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心理距离加大。
20、一个世纪前,人们毁掉了我和这个可怜男人的生活,因为我们太年轻;现在,他们又想在我们身上故技重施,因为我们太老了。
21、所以说,性是一种生理上的需求,尤其对男性而言,性与爱可以不必结合在一起,而爱则是心灵和精神上的依附,两者虽然总是交织在一起,但却并不是一回事。
22、我们还能进一步看出来,这是一个讽刺婚姻的故事。因为在这五十多年里,费米娜一直在过着婚姻生活,她最后自己总结说,和医生这么多年,那么多痛苦,那么多争吵,总的来说,也不知道是不是幸福,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过爱情,够悲剧够讽刺吧。
23、对了,关键就在这里了。那把管家的钥匙,就是关键。
24、这本书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在1985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继《百年孤独》之后的又一力作,后来还被改编成了电影。马尔克斯认为这是他最好的一部作品,他把半个世纪里无数人的无数种爱,全部融汇在这本书里,让我们得以见证爱情的万千种可能,因此这本书也被称为“爱情的百科全书”。
25、这部伟大的爱情小说讲的是什么呢?它只讲了一个简单的跨越阶级的灰姑娘与王子的故事,但作者大概觉得它太简单,后来又添加了两章。正是这添加的两章,使得它的思想深度,忽地就超越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因为它写了王子和灰姑娘在一起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更是探讨了当人们追求跨越阶级的爱情时,到底是在追求什么。
26、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2014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
27、他就靠着这个不怎么光明的启示,继续坚持着自己的爱情。当然,也少不了锻炼身体什么的。
28、Copyright ©2013-2020口语粉碎机
29、听起来,这是不是一个非常浪漫的爱情故事?一个男人,爱了一个女人一辈子,就算她跟别人结婚了,就算她人老珠黄了,他也一直等着她,一直等到她可以和他在一起的那一天。是不是非常伟大,非常玛丽苏?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的爱情吗?
30、有一个和马尔克斯同时代的匈牙利大作家,活了89岁,他在80岁的时候,也写完了一部非常好的爱情小说,中文译名叫做《伪装成独白的爱情》,首次出版是在1980年,比《霍乱时期的爱情》还要早五年。
31、在送递电报的过程中,阿里萨遇见“长着一双杏核眼的美丽少女”费尔米娜。他当即认定,她就是自己心爱的姑娘。
32、上帝总是怜悯真诚的人的。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历时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这就是爱情的魔力吧。
33、说到这里,不禁想问问看,你是想要令人呕吐的爱情,还是令人厌恶的婚姻呢?这么说好像有点讨厌,那换句话说,你是想要伟大的爱情,还是平庸的婚姻呢?你是想要完美的孤独,还是丑陋的陪伴呢?你是想要痛苦的希望,还是愉悦的绝望呢?
34、作者简介:玉溪,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会计师,希望用文字丈量生命的宽度,做一个真实善良、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35、问:《霍乱时期的爱情》足您荣获诺贝尔奖金后的第一部小说,这大概促使您以更严格的态度对待自己创作吧?
36、该小说不仅表达了“经历爱情的折磨是一种尊严”,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战争和霍乱威胁着拉美人民的生命,而人为的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的社会孤独感使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心理距离加大。
37、贵寡妇费米娜被他的信情不自禁地吸引了,终于,他们又开始重新通信。
38、答:这个题材总是使我激动不已。我祖父常常以讲故事的形式给我讲述哥伦比亚内战,当然他所讲的大多是虚构的传奇性故事,是专门讲给孩子听的。因此,我一方面是通过民间传说,另一方面是通过亲身经历的政治动荡,才对那些事件有所了解。在我看来,哥伦比亚的战争并未结束。上世纪我国出现了一个自由d,它和保守d轮流掌管国家。发生过多次起义,后来达成了停战协定,起义者被授予军衔,有权领取养老金,就跟政府军方面的官兵一样。长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描写了一位上校,他整个一生都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期望着自己能够作为战争的参加者领取养老金,但那样的战争始终没有爆发。哥伦比亚若能将拉法尔·乌拉贝将军的纲领付诸实现,它也许早就成为一个相当发达的国家了。拉·乌拉贝将军是上世纪末最后一个伟大的起义者,他主张实行联邦制。当委内瑞拉胜利地建成联邦制国家时,他愤然离开祖国,侨居委内瑞拉,为反对保守的哥伦比亚政府而战斗。今天也许谁都无法理解这一点:一个人竟站在另一个国家一边,反对自己的祖国。如同我的所有作品一样,我在最后一部小说中,用许多篇章描写了这种没有实现的变革,因为我认为,我国在本世纪所蒙受的一切灾难,都是由于联邦制在上世纪的失败而造成的。
39、这是第一个让人困惑的地方。如果说他们之前没有见过面,这种所谓见光死的爱情还可以理解,但是他们之前不仅见过面,而且还不止一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费尔明娜觉得这是一场幻觉呢?
40、一方面,阿里萨不择手段地积累财富,努力提升社会地位,消除自卑感,只为有朝一日配得上“花冠女神”。
41、贫穷而瘦弱的阿里萨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爱上了高贵美丽的富商之女费尔明娜,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写下无数激情澎湃的情书,送给费尔明娜,并在深夜里痴迷地为她演奏爱的小夜曲。这些浪漫的举动终于打动了高傲倔强的费尔明娜,她接受了他的求婚。
42、两个不同社会阶层、没有感情基础的人,组成家庭,生儿育女。从此,她跻身上流社会,端庄典雅,受人追捧。
43、带着这些问题,我仔细地阅读了这本书。下面我就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思考,来剖析这部伟大的爱情巨著。
44、因为无论如何,如果你拒绝的话,肯定要后悔一辈子的。
45、真正的爱情需要什么?需要两个人在一起是轻松快乐的,没有压力。
46、阿里萨与费尔米娜,他俩垂垂老矣,却终于身心交融。
47、曾经以为,彼此会对这份爱情坚定不移,义无反顾,会按照计划步入婚姻。事实上,经历一场出生入死的旅行后,费尔米娜变得成熟,也获得生活的勇气。
48、答:对我来说,计算机就如同打字机。只是用起来更方便,更有成效。我开始写作时是用一只带木把的蘸水笔,后来改用自来水笔和老式打字机,后又改用电动打字机,现在使用计算机。但计算机并不能代替我写小说。它只是帮助我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疲劳而已。要是20年前我拥有这么一架计算机,我写出来的作品就可能比现在多两倍。
49、别着急,我们先回到刚才故事中间提出的那个思考题:费米娜的爱情,为什么会在一瞬间消失了?
50、父亲万万没有料到,这场苦行不仅没有拆散他们,反而加深了他们的感情,因为阿里萨一直通过电报和她保持联系。更令他想不到的是,这段因为苦行而不断升温的爱情居然因为一次短暂的“见面”,瞬间崩塌。旅行结束后,费尔明娜回到城里,在大街上她意外撞见了阿里萨,那一刻她发现,阿里萨完全不是她想象的模样。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的:
51、直到一年后,阿里萨才终于递出了第一封情书(看看,从前的爱情有多慢,有多能忍,而情书写作,又是一件多么高难度的事)。自从递出第一封信之后,阿里萨就开始像得了霍乱一般出现各种症状了,腹泻,吐绿水,还动不动就昏倒。只有费米娜的回信,能治疗他。
52、小说以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之间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爱情作为主线,不失时机地将其他多种爱情磨练成珠,穿缀于这条主线上。“野心勃勃”的马尔克斯恨不能将人世间的种种爱情“一网打尽”。不少的爱情在书中只是一笔带过;不过,几乎是出现在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被作者系上了“爱情”的红线。这里有阿莫乌尔的隐蔽的爱情,但却“不止一次体验到了刹那间爆发的幸福”、有阿里萨父亲那石破天惊的宣言:“我对死亡感到的唯一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有阿里萨许许多多的朝露之情、有乌尔比诺和林奇小姐之间羞涩而大胆的爱……如此这般,不一而足;形态各异,“真挚火热”的情感内核却都是一样的。有评论家精辟地说:“它堪称是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教科书。”作家借此认真思考了情爱心理、性爱心理以及老年人心理。小说不仅仅是让我们看到爱情的多种可能性;真正让人叹为观止的还在于:涉言不多,而“爱情”的诸般特色轻易皆呈。这得益于作家透视爱情及人性的犀利眼光——由于这种眼光,作家三言两语就切中了诸种爱情的“要害”。
53、问:那您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这可是一种有趣的新办法。
54、IwaitedforthelaughtertodiedownbeforeIspoke.
55、51年前,一对男女陷入热恋,却因为仅有二十岁太年轻而不能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