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诗语言具有很大的创造性,那是没有疑问的;但说陶诗的语言特色和当时诗歌崇尚骈俪和辞藻的风气相对立,就须要商榷了。诚然,整个魏晋南北朝是骈俪文风盛行的时代,但这段时期很长,其中也有曲折和变化,不能一概而论。与陶渊明同时代的著名诗人谢灵运、颜延年的确崇尚骈俪,堆砌词藻;但他们两人毕竟是陶渊明的后辈,创作活动主要在刘宋初年元嘉时期。陶渊明的创作活动主要在东晋末年,入宋以后,他活得并不长久,其创作活动已是尾声了。显然,陶渊明诗歌的风格在晋代已经形成,他在创作上是不可能有意识地和颜、谢相对立的。谭丕模先生引《诗品序》、《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说的诗风,原书也是指颜、谢以后的现象,与东晋末期无关。
2、陈寅恪先生专门对此诗逐一阐释,得出结论是陶渊明信奉着“委运任化的新自然说”,基于他的这一哲学观,后代学者多能继续研究有所创获。陶渊明确实给时人一种新的活法,确实活出了与世俗生活和解的方式,平淡中有绮丽,苦闷中有快乐。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盖应如此!(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3、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陶渊明的诗虽然以平淡自然为主调,但是他仍有豪迈雄健的一面,对于这一点,鲁迅先生称之为“金刚怒目式”。
4、贾岛—— 其诗以清奇幽峭见称,诗风萧瑟悲愁。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6、在他的笔下,巍峨的南山,野地盛开的菊花,月光下荷锄归来,依依升起的炊烟,夏日贮满清阴的堂前林,以及在诗中时常出现的青松、野草、飞鸟等都承载着诗人的主观情感,体现了诗人的个性,不仅是具体的物象而且具有理性的光芒,如《饮酒》。
7、 陶渊明——田园诗之大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表现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反抗精神。讴歌田园风光,把美丽朴素地田园风光与黑暗污浊地仕途生活加以鲜明地对比,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佳途地虚伪。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在《咏荆何》、《读山海经》中,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战斗精神地颂扬,反映了诗人自己反抗黑暗现实地思想,表现了他"金刚怒目式"的一面。说明他没有忘怀现实,也没有放弃他的伟大理想。
8、以平淡自然为主调但仍有豪迈雄健的一面(资料图图源网络)
9、对于当时流行的玄言诗,陶诗是受到它的影响的。在这方面,朱自清先生的意见比较中肯。他在为《陶渊明批评》一书(萧望卿著)所作的序中说:
10、陶渊明的诗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他的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
11、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自建武(东晋元帝年号)暨乎义熙,历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耳。仲文(殷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谢混字)大变太元之气。”
12、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13、 陶渊明诗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句子。这些句子用白描和写意的手法,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的诗意盎然,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好像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生动有趣、意境深远的画面。
14、李贺——灵心善感,诗风忧郁激愤。诗歌充满青春乐趣以及人生寥落地悲哀,意象色彩斑斓且组合密集。
15、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
16、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17、但陶诗之平淡乃从“组丽”中来,是平而有趣,淡而有味。
18、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