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2、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3、----百无一用是文人,只会无病呻吟!这是对方渐鸿做人的简练结论,一句话道尽了他嘴上机敏而内心怯弱、不无见识而又毫无作为的悲剧性格。
4、----人与人之间难以理解和沟通的永恒悲哀!(围城经典语录50句)。
5、他这两天有了意中人以后,对自己外表上的缺点,知道得不宽假地详尽,仿佛只有一套出客衣服的穷人知道上面每一个斑渍和补钉。(围城经典语录50句)。
6、男人肯买糖、衣料、化妆品,送给女人,而对于书只肯借给她,不买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这是什么道理?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这是男女恋爱的必然的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
7、鸿渐气得心头火直冒,仿佛会把嘴里香烟衔着的一头都烧红了。
8、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9、世界上大事情像可以随便应付,偏是小事倒丝毫假借不了。譬如贪官污吏,纳贿几千万,而决不肯偷人家的钱袋。
10、她跟赵辛楣的长期认识并不会日积月累地成为恋爱,好比冬季每天的气候,你没法把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的上面,好等明天积成个和暖的春日。
11、她跟赵辛楣的长期认识并不会日积月累地成为恋爱,好比冬季每天的气候,你没法把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的上面,好等明天积成个和暖的春日。
12、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
13、我们称那位衣着暴露的S小姐为“局部真理”,因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
14、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15、男人肯买糖衣料化妆品,送给女人,而对于书只肯借给她,不买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这是什么道理?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这是男女恋爱的必然的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
16、可是不知怎样,他老觉得这种小妞儿腔跟苏小姐不顶配,并非因为她年龄大了……只能说是品格上的不相宜,譬如小猫打圈儿追自己的尾巴,我们看着好玩儿,而小狗也追寻过去地回头跟着那短尾巴橛乱转,就风趣减少了。
17、苏曼殊诗里的日本味儿,浓得像日本女人头发上的油气。
18、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19、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
20、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也许在洋行、青年会、扶轮社等圈子里,这并没有什么奇特--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么Α?
21、结婚仿佛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22、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洛克
23、----难怪如今大家都想出国留学,混个“海归”,就“灵魂健全”了!
24、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25、一句话的意义在听者的心里,常像一只陌生的猫到屋里来,声息全无,直到“妙”的一叫,你才发觉它的存在。
26、感悟:这段话读起来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简化一点就是说,人们治不好病,就寄托与精神上,虽然人必须要死,但精神起码是站着的。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感觉挺讽刺的,让我们读起来也觉得非常有趣味。
27、要人知道自己有个秘密,而不让人知道是个什么秘密,等他们问,要他们猜,这是人性的虚荣。
28、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29、有一种人的理财学不过是借债不还,所以有一种人的道学,只是教训旁人,并非自己有什么道德。
30、“讲师比通房丫头,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丫头收房做姨太太,是很普通——至少在以前很普通的事;姨太太要扶正做大太太,那是干犯纲常名教,做不得的”
31、一个人,到了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32、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33、方鸿渐还想到昨晚那中国馆子吃午饭,鲍小姐定要吃西菜,说不愿意碰见同船的熟人,便找到一家门面还像样的西馆。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外,面包、牛肉、红酒无一不酸。
34、假使订婚戒指是落入圈套的象征,钮扣也是扣住不放的预兆。自己得留点儿神!
35、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36、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
37、张太太上海话比丈夫讲得好,可是时时流露本乡土音,仿佛罩褂太小,遮不了里面的袍子。
38、有一种人的理财学不过是借债不还,所以有一种人的道学,只是教训旁人,并非自己有什么道德。
39、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裸的’,而鲍小姐并未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40、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去看看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41、大家照例称好,斜川客气地淡漠,仿佛领袖受民众欢迎时的表情。
42、”我不知道方先生是侮辱政治还是侮辱女人,至少都不是好话。“
43、把忍受变成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灵魂可以自主,也可以自欺。
44、“狗为追求水中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候,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恨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
45、----这首诗道出了人类的许多“自欺欺人”的哲学。
46、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鱼片里示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47、“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
48、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49、.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羡慕她的老子或她的哥哥。
50、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必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
51、这船,倚仗人的技巧,载满人的扰攘,寄满人的希望,热闹地行着,每分钟把沾污了人气的以小方水面,还给那无情、无尽、无际的大海。
52、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53、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54、一句话的意义,在听者心里,常像一只陌生的猫到屋里来,声息全无,过一会儿“喵”一叫,你才发现它的存在。
55、把饭给自己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反过来说,把饭给予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
56、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港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处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57、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个饭碗。
58、渐渐地恨不能天天见面了;到后来,恨不能刻刻见面了。写好信发出,他总担心这信像支火箭,到落地时,火已熄了,对方收到的只是一段枯炭。
59、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接近,蜘蛛就要挂网。
60、汪太太道:”听说方先生很能说话,为什么今天不讲话。“方鸿渐忙说,菜太好了,吃菜连舌头都吃下去了。
61、我们称那位衣着暴露的S小姐为“局部真理”,因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
62、对于丑女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她是坏人,你要惩罚她。
63、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也许在洋行、青年会、扶轮社等圈子里,这并没有什么奇特--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么?
64、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鱼片里示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65、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66、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也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
67、(苏小姐)冷淡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拉拉手……鸿渐想去年分别时的拉手,何等亲热;今天握她的手像捏着冷血的鱼翅。……这时候他的心理,仿佛临考抱佛脚的学生睡了一晚,发现自以为温熟的功课,还是生的。
68、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