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2、小时候,只有过节时才能吃到肉,当我叫妈一起吃肉时,妈总是骗我说,她不喜欢吃肉;前不久,妈得了不治之症,我忍着泪笑着骗妈说,她得的是小毛病。
3、父母为生命之根,孝亲为做人之本财从舍上得,福自孝上积
4、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5、成为母亲之后,女性美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焕发出全部的力量和美。苏霍姆林斯基
6、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
7、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8、5)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9、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10、13)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11、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12、朝代:春秋,作者:孟轲,出处:《孟子·万章章句上》
13、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14、——老舍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15、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16、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17、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8、——《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19、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20、康熙之前的帝王家训,如李世民《帝范》、朱元璋《皇明祖训》等所言多为宏观、政治层面的治国安民之术,趣味性不强。《庭训格言》则不同,该书在为政方面的话题谈得不多,而对与个人日常生活有关的诸如立品、读书、修身、爱物、养生、礼俗等话题,则谈得不少。其风格与内容,与传世的名贤家训非常接近,普通民众阅读时,亦毫不觉得违和。康熙帝在训子时,多不以帝王身份,而是以精通性理之学的蔼然长者身份,与孩子们交谈心得。这本帝王家训在风格上有意向前贤家训靠拢,大概是希望书成后能流布天下,与自己曾颁示天下的《圣谕十六条》互相补充,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实现“道统与治统相维,作君与作师并重”的社会理想。
21、孝:以父母始以博爱终慈:以儿女始以大爱终
22、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动报亲恩篇》——
23、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24、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25、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26、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27、亲情是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亲情是风,吹走忧虑,留下高兴;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亮。
28、亲情是什么?她是一瞬间内心的触动,但又往往是彻底的改变,是一种能改变十个月期望的力量,一种能忘却使命的神奇, 是一种渴望平安的永恒。
29、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30、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豫章行李白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3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汉·韩婴·韩诗外传》
32、曾子曰:幸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春秋)《礼记》
33、27)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34、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