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龚自珍胸怀大志,然而人微言轻,面对国事蜩螗,他只能愤激时“狂来说剑”,无奈时“怨去吹箫”,剑与箫经常出现在他的笔下,比如《忏心》说:“佛言劫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心药心灵总心病,寓言决欲就灯烧。”又如《秋心》说:“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2、(作者简介)李花宇(1986-),女,辽宁本溪人,渤海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诗词
3、 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先大父宦京师,家大人宦京师,至小子,三世百年矣!以己亥岁四月二十三日出都。)(关于龚自珍的诗句)。
4、李白是一位狂人,写过很多非常有气势,同时很张狂的诗,譬如《侠客行》《南陵别儿童入京》《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等名篇,那都是写得很狂,同时也是气势磅礴,写得非常霸气;像其中的名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等为后人津津乐道,不仅写出了新意,同时也体现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
5、除此之外,他的《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等文章对社会腐败的揭露与攻击,他的诗歌风格“变化从心,倏忽万状,无所不有,所过如扫”,他的审美观念“凡声音之性,引而向上者为道,引而向下者为非道,引而之于旦阳者为道,引而至于暮阴者为非道”……所有这一切都曾引导、启迪我。虽然不能一一指陈,但是能感到它们的存在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龚自珍的诗文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6、释义:就算预先支取了五百年的新意又如何,到了千年的时候还不是一样陈旧了。有关改革的诗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千头万木春。
7、研究古文字学,大量接触甲骨文、金文和各种石刻文字,使我的审美取向从帖学向碑学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又是《己亥杂诗》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持和肯定:“从今誓学六朝书,不肄山阴肄隐居。万古焦山一痕石,飞升有术此权舆。”“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欲与此铭分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后来,我在写《中国书法史》时说,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核心思想是“尊魏卑唐”,其源头来自龚自珍的这两首诗。清末民初有学者说:“近数十年来,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书法也是。
8、释义:就算预先支取了五百年的新意又如何,到了千年的时候还不是一样陈旧了。关于呼吁社会改革的诗句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是一首政治诗。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9、 翠微山在柘潭侧,此山有情惨难别。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别翠微山)
10、权贵、幕僚把持着全部大权,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
11、箫适于演奏低沉、舒缓的曲调,余味悠长,在表现哀婉、深沉的情绪时比其他乐器更胜一筹,这是箫的重要特色之一。“箫”这一意象的这种内涵,在历代很多诗词中都有体现,虽然引发哀婉情绪的原因不尽相同,或儿女情思,或怀才不遇,但基本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即幽怨、深沉、孤独。
12、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增广昔时贤文》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13、选自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之二。黔首,指百姓。比邻,近邻。诗句以天地相邻、骨肉相连、头发与身体相牵连为比喻,说明统治者、国家与人民之间紧密的关系,意在提醒统治者要爱护人民、谨慎施政。
1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15、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忆秦娥》中呤出: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元曲中如曾瑞《感怀》:溪边倦客停兰棹,楼上何人品玉箫?哀声怨满江皋,声渐悄,遣我闷无聊。在这些诗词里,伤别、幽怨之情总是与“箫”相随而来。听箫而幽怨,幽怨则又借箫而抒怀。
16、创作需要灵感,灵感需要激发,激发的因素很多,有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自然的……而对书法创作来说,文字内容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龚自珍的诗“行间璀璨,吐属瑰丽,声情沉烈,悱恻遒上”,梁启超先生说他的阅读体会是“若受电然”。十多年前,我在《书法创作论》一书中谈到创作体会时也说:“诗能激发情感,变成创作意象,龚自珍的诗特别能激发人的感情,写起来很激动,风格往往很豪放,我特别喜欢写龚自珍的诗……”
17、“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
18、出自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诗人认为人之所以“始为佳”的原因,就是因为已经“难再得”。不仅对人是如此,对其他的事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往往在当初拥有它时,人们总是不加以珍借;一旦失去,才发觉它的美好与珍贵,可是追悔已来不及了。
19、其实,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有很多佳句,今日读来都令人激赏。如讲情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死了都要呵护你,教人如何不感动。如讲交情,“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肝胆相照情意漫,不劝也浮一太白。如讲自我价值,“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极自谦又极自信,其志何止在千里。如谈作为,“百里畿南风雪路,我来着手竟成春”,能力如浩荡东风,何其形象生动。如讲故人怀念,“山人生死无消息,梦断查湾一角青”,音信不通放不下,做梦都是故人情。
20、第三四句最是经典,也是此诗最令人心酸的两句,表面看上去很张狂,但很显然诗人内心是无比的悲痛,”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这一生写诗和仗剑天涯,也是我最大的愿望,现在十五年的时间过去了,可是辜负了我这狂人,也失去了有限的青春。最后这两句更是直抒胸臆,表达出了内心那份悲痛之感,也令这首诗显得更加的深沉。
21、美人清妙遗九州,独居云外之高楼。春来不学空房怨,但折梨花照暮愁。
22、作者似乎想以诗句来打动人心,不知效果如何,可曾抱得美人归。不过,有人接龙,续诗作答:白头若是雪可替,世间何来伤心人。此时若有君在侧,何须淋雪作白头。呵呵,看来真是“不可得”。
23、《乞伞保阳》四首写于道光十八年。当时诗人在北京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无故被夺去俸钱。其中的原因,没有详细记载,但在封建社会里,倾轧排挤、d同伐异是司空见惯的事,加上龚自珍不满于现实,“口不择言,动与世迕”,可以想到诗人诗人遭受当权派的打击是必然的。尽管龚自珍奋斗了一生,但他的雄心壮志,和革新现实理想,在当时却找不到同情的反响,更没有实现的可能。所以,在前进的道路上,作者常常感到孤独和压抑。而诗人笔下的“箫”,则正是对内心世界孤独和压抑的倾述。
24、以后,我告别文史研究,回到书法创作,大力提倡民间书法,强调变法创新,结果受到种种批评指责,苦恼的时候还是龚自珍的诗文给我不少力量。他的《纵难送曹生》说:“求三代之语言文章而欲知其法,适野无d,入城无相,津无导,朝无语……其志力之横以孤也。”“横以孤”三字真好!我将它刻了枚闲章,表示不怕孤独,耐得寂寞,“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并且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所写文章也曾截取龚自珍诗“一世人乐为乡愿,误指中行为狂狷”的下句作为标题。
25、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26、该诗作于道光三年(1823),作者三十二岁。当时,西北边疆以张格尔为首的分裂祖国的叛乱虽然暂时平息,但他逃亡国外,并在外国侵略势力支持下,正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叛乱。
27、 《己亥杂诗》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8、 祖父头衔旧颎光,祠曹我亦试为郎。君恩够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唐碑额有近百字者)
29、 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30、《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鸦片战争”前一年陆陆续续写的一些诗,总共有三百多首。这一年,龚自珍四十八岁。这位三十七岁才中进士的诗人,因为京城十一年的阅历,已经放弃了对大清王朝的政治幻想,辞官离京返杭,后因接眷属又往返一次。两次往返,一路无事,心似平原走马,抚今追昔,反躬自省,所思所想,发而为诗,结而为集,便是这《己亥杂诗》。
31、砉然,皮骨剥离声。美人如玉,弄玉吹箫引凤的典故,象征不屈追求。用荆轲刺秦典故,象征献身情怀。
3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33、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在这远离京城的天涯一角,一起握手相谈的,全都是一些擅于写作的文人呢!作者描写自己浪迹关山,心底原有的多少凄苦悲凉,全都在文人诗友的论文谈艺与饮酒欢笑中,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34、喑yīn,沉默。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降:降生,降临
35、龚自珍48岁时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36、从军疆场的壮志难酬令人怅惘,只能将对东南形势的忧虑情怀注满诗行。
37、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38、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龚自珍《夜坐二首》
39、选自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之二。发,头发。这句话是说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细微之处往往会影响到全局。其意是劝人要重视细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40、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41、释义: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42、起句“绝域从军计惘然”,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从军疆场的壮志,现在看来是无法实现,这怎能不让人悲伤?所以我非常的惆怅,每天都悲痛万分,可是没有人能够懂我。到了第二句“东南幽恨满词笺”,则又是表现得很忧愁,只能把对于东南形势的忧虑,全部寄托在诗歌中,从而来诉说内心的愤懑。这两句结合得很完美,也体现出诗人远大的志向,还有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43、在龚诗中,将“箫”作为倾诉幽怨孤独的工具仅仅是一个方面,多数时候,“箫”所代表的是龚自珍的另一种生活理想,也就是放任江湖、儿女情长的侠骨幽情。
44、释义:长江的后浪推进前浪一步一步的前进,一浪胜过一浪。世上的新人踏着前人的脚步一代代的更换!《韩非子·五蠡》战国:韩非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45、赋诗抒怀和仗剑抗敌是我平生志愿,如今十五年过去,白白辜负了“狂士”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