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古代豪情壮志的诗句)。
2、思想感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精神。
3、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5、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7、都说“举杯消愁愁更愁”,可是对于抑郁不得志的诗人来说,除了借酒消愁,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够让他忘却这忧愁呢?
8、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9、“夜阑卧听风吹雨”,因“思”而夜未眠,于是,在风吹雨打的黑夜里自然联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进而“阵云高,狼烟夜举”的疆场影像浮现在眼前,最终幻化成“铁马冰河”的梦境。诗人“报国欲死无战场”,“镜中衰鬓已先斑”,一腔平寇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了,这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可悲。然而,“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思夜想的伟大夙愿,是诗人的英雄气概淋漓尽致的表达,也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的体现。
10、借女子伤春,登高望远人寓渴望抱效国家、建立功业的迫切;以美人迟暮、情人不至寓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怅恨;以空闺寂寞、伤春悲秋寓有志难伸、怀才不遇的悲苦:以冷落薄情寓遭受排挤打击、抑郁不得志的愤懑等等。
11、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落红”喻指作者自己,护花寓意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5、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1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17、释义: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18、B.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19、(解析)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本诗的语言口语化,平易通俗,但情意绵绵。
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21、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22、对点练习:对这首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3、(解析)在思想感情方面,可以抓住词中的“乡心”“故园”进行分析,并分析这些意象是如何把思乡之情婉约地传达出来的。在语言特点方面,要从作者的用词和音律等方面分析其婉约的体现,如词中的诸多“一”字的使用。
24、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生动描绘了莺歌燕舞的动态美,展示了春天的活力。
25、 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26、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抒发建功立业的诗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7、作品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了四年有余。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都会有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8、“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29、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曹植《白马篇》
3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31、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3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33、本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34、这首诗是项羽在必死战斗前的绝命诗,诗里有霸气、有豪气、有深情、有自信,却又为为人的渺小而叹息。项羽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他却一直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勇猛、最为著名的将军,被后人称之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