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虽然杨绛婚后也一直被家事拖累,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写书,写剧本,做翻译,样样在行。有一段时间,她的名气比钱钟书还要大。
2、杨绛回忆,那次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3、1937年,上海沦陷,第二年,两人携女回国。杨绛回忆道“钟书虽然遭厄运播弄,却觉得一家人同甘共苦,胜于别离。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4、认清三种角色,掌握主动权,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到冲突的起源和解决办法。自我成长我们在学走路时,总会磕磕碰碰,有时也会受伤,在一次次跌倒爬起来之后,我们发现,这些磕磕碰碰是必须要经历的,我们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教我们成长的,当我们跨过去,就会有新的收获。
5、为别人做传记也是自我表现的一种;不防加入自己的主见,借别人为题目来发挥自己。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或者东拉西扯地记载交游,传述别人的轶事。所以,你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己,你得看他为别人做的传。自传就是别传。——钱钟书
6、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7、“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8、在信中,杨绛说:“现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
9、1945年的一天,日本人突然上门,杨绛泰然周旋,第一时间藏好钱先生的手稿。解放后至清华任教,她带着钱钟书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愿意修好两家关系,因为钱钟书曾作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钱家与林徽因家的猫咪打架,钱钟书拿起木棍要为自家猫咪助威,杨绛连忙劝止,她说林的猫是她们家“爱的焦点”,打猫得看主人面。杨绛的沉稳周到,是痴气十足的钱钟书与外界打交道的一道润滑剂。家有贤妻,无疑是钱钟书成就事业的最有力支持。1946年初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10、女儿钱瑗上了心,每天找他的稿子偷看,钱钟书就把稿子每天换个地方藏起来。一个藏,一个找,成了捉迷藏式的游戏。后来连钱钟书都不知道稿子藏到哪去了。
11、他们第一次见面只是很短,甚至没来得及说一句话,但当下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钱钟书再一次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里来相会,爱才在在这对俊男才女之间悄然滋长,他们从志同道合的挚友渐渐成长为彼此相爱的情侣。
12、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杨绛与钱钟书是天造地设的绝配。胡河清曾赞叹:“钱锺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锺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在这样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两人过着“琴瑟和弦,鸾凤和鸣”的围城生活。
13、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总是最好的,失去的恋情总是让人难忘的,失去的人永远是刻骨铭心的,珍惜或放弃
14、“(《围城》里)结婚穿黑色礼服、白色硬领圈给含税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信任、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婚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15、那天,父亲和钱钟书聊了很久。杨绛问父亲对钱钟书的印象怎么样,父亲只说了一句:人是高明的。
16、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17、古月堂历史悠久,见证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年岁交迭,也见证了这一段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爱情。那一年,它像一位睿智的老人,看着从土地里冒出的爱情萌芽,默默见证着,微笑着,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偷偷送出了关于爱的祝福,系在这一对情窦初开的小青年身上,期待着有一天他们的爱情能够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
18、(此去经年):三十几岁还一事无成,你要认怂吗?
19、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而奇迹之所以称之为奇迹,正是因为概率的渺小。
20、钱钟书拗不过父亲,最终还是辞职换了工作,也跟杨绛过了两年两地分居的日子。
21、执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22、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23、首先,其实钱钟书跟杨绛他们两个人是非常的追求上进的,他们在事业方面还是在学习方面都希望自己能够更上一楼,所以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可能会更加的喜欢去学习,或者是一起去做一些有利于个人提升方面的事情,其实对于他们而言,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希望能够通过学习,通过阅读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充实,他们不会去做一些个人的行为,他们更多的是相互促进,相互的鼓励,在他们面对的人生抉择的时候,它们不会为了自己的一丝己欲,去让另一方为自己做出相应的取舍,我个人认为,这一方面其实他们做得非常好,她们两个人能够相互促进,让彼此去追求更加美好的事物,其实在很多的时候也能够促进两个人的发展,因为两个人对彼此的包容,所以让彼此更加的爱对方,更加地保持了他们两个人感情的新鲜度。
24、我深信我最早的浪漫主义的影响来自于那本《唐·吉诃德》,不过,当时,并不记得翻译家是谁,就像不知道草婴、傅雷这些名字一样,读了他们的译作,受惠他们好多却不知道那些作品是他们译的,译者的伟大这是其一。后来又通过《围城》知道书后面还有一个人,于是《洗澡》、《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将饮茶》等书都一本本看完……
25、坊间传闻其追求者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这其中就包括了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
26、大家看看,前面那句说的都好,他们在一起,也就是初见,就没想过要结婚。而结婚之后,就没有想过要后悔。这是我们现实中很多人都反着来的,我们现实太多人见她之前就想娶她,而娶她之后,便开始后悔,后悔当初是瞎了眼,怎么娶了这样一个人。
27、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28、唯一的一次吵架,是在新婚后,去往英国的船上,原因也仅仅是因为一个法文“bon”的读音,后来和好后,两人决定以后共同商量,如有商量不妥,各持异议,不必求同。
29、“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30、杨绛想过要学医,父亲其实不太赞同,但没有说不行,更没有像其他父亲那样强制帮孩子做选择,而是跟杨绛讲学医的一些细节,比如要剖析尸体呀。
31、钱钟书曾经为杨绛写过不少情诗,最著名的《壬申年秋杂诗四首》:
32、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钱钟书急切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杨绛也趁机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恰巧两人在文学上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这一切使他们怦然心动,一见钟情。
33、1935年7月13日,钱锺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杨绛与钱钟书是天造地设的绝配。胡河清曾赞叹:“钱锺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锺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在这样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两人过着“琴瑟和弦,鸾凤和鸣”的围城生活。
34、两人间类似朋友的关系却并没有一下子消失。在船上两人就爆发了争吵,原因是一个法文“bon”的发音,甚至说出了很多伤感情的话。
35、前段评论《太阳的后裔》之时,我说过,我喜欢势均力敌的爱情。
36、不该插手的时候,父亲从来不插手,但是该插手的时候,他也从来不会坐视不管。有多少女孩会羡慕杨绛啊,居然有一个这么好的父亲。
37、这段语录写得太细腻了,很有回忆的味道,而且充满青涩,让人很羡慕拥有这样的恋情,可惜我们都找不到一起鸿雁往来的人,以往找不到,现在更找不到了。所以很羡慕这样的鸿雁往来的恋情。
38、她对文学感兴趣,但是当时学校没有文学专业,她就选了政治,但上学期间,看得更多的还是关于文学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