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化的人民们啊,培育他们吧:幸福的奴隶们哦,你们赖以炫耀自己的那种纤巧而又精制的趣味得归功于他们;还有温软性情以及城市化道德,这些使得你们之间的社交既何其得心应手又何其熨帖;总之,你们才显得具有根本就没有的任何德性。(6)(p31)
2、■人所经历的沉浮挣扎和痛苦潦倒,都是对他的磨砺,总有一天他会得到累累硕果。(卢梭最著名的一句话)。
3、追得太凶,爱情就跑得快,甚至把对方仅剩的一点好感,也赶得无影无踪。
4、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卢梭
5、孩子在童年时期看待世界的眼光奠定了他一生的思维习惯和性格
6、而卢梭的《忏悔录》向人们宣布了另一种与奥古斯丁全然对立的观念:人的本性是美好的,人的一切自然要求,如对自由的向往、对异性的追求、对精美物品的爱好,都是正常的、合理的。正是社会环境的恶浊“使我染上了自己痛恨的一些恶习,诸如撒谎、怠惰、偷窃,等等”。当我们面对这颗揭去一切面纱的心灵时,首先看到的是孩提时代的卢梭怎样和父亲抢读一本书,以至通宵达旦,听到燕子呢喃时才难为情地睡去。这种对于知识的渴求不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美好之处吗?当他出于维护面子而不肯承认自己偷了丝带反而诬陷是女仆玛丽永后,他竟被自己的罪过折磨了长达40年之久,直至把它披露于世才获得些许良心上的安慰。这种对于过失的忏悔精神不正是人类追求善良的纯真之情吗?他也曾被欲望所俘虏,但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使他更重视感情的纯洁、深挚和持久在他的爱情生活中,特别是同华伦夫人之间那种看似奇特的关系中有着一种近乎无邪、纯洁透明、丰富而热烈的感情。这种对女性的尊重、保护、温柔和体贴,犹如一股新鲜的春风,在18世纪充满不好习气的上流社会中是非常罕见的。这位直到老年当他用颤巍巍的嗓音哼起歌曲还会感动得流泪的诗人始终保持着对整个人类的博大深沉之爱。《忏悔录》是一个普通人内心世界的全景式展现,在这块心灵的明镜上溅有种种社会的污斑,也显不出明镜自身的纯洁。
7、不管做什么,一定要不改初衷,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8、“人民主权”学说不仅推动了民主革命,还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革命。卢梭主张国家主权不可转让,这就为遭受殖民统治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掀起从殖民者手中收回国家主权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提供了理论帮助和支持,有利于他们的反对殖民主义斗争。
9、这下子,伯爵更恼火了,索性将卢棱和玛丽永同时辞退了。当两人离开伯爵家时,一位长者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之中必有一个是无辜的,说谎的人一定会受到良心的惩罚!”
10、所以很多人就是这样跳来跳去,打工五六年把自己当初的志向和初衷也忘记了。而有些人就是老老实实在一家公司从头干到底,五六年一直没有换工作,五六年后就被升为经理,他还带过团队,工作经验丰富,所以他觉得时机成熟了,也就独立出来自己创业,自己当老板了。
11、困厄无疑是个很好的老师;然而这个老师索取的学费很高,学生从他那里所得到的时常还抵不上所缴的学费。
12、 “开化的人民”这一表达式在注释之前已经出现过,我们已经知道,“开化的人民”是现代的专制君主和启蒙智识人共同“型塑”(enforment)出来的,相比之下,古代君王的臣民就不是“开化”的人民。卢梭随后用了同位语“幸福的奴隶们”(heureuxesclaves)来称呼“开化的人民”,这是明显的反讽,虽然意味深长,却并不显眼:人民即便开化了,无论怎样因对艺术和奢侈品的趣味而幸福得很,仍然是“奴隶”,作为被统治者的实质并没有变。倘若如此,前文说人民们“似乎生来就有”、“原初的自由”就是佯谬。卢梭的意思实际上是:人民生来就没有“原初的自由”。严格来讲,他们“赖以炫耀自己的那种纤巧而又精制的趣味”意味着一种权力——市民的权力。的确,卢梭在这里并没有用到“市民”这个语词,但他随之对“纤巧而又精制的趣味”(cego?tdélicatetfin)作了进一步解释。我们看到,这种“趣味”体现为“温软性情”(ddouceurdecaractère)和“城市化道德”(urbanitedemoeurs)。普及科学和文艺所启蒙型塑的“开化的人民”就是现代的市民,也就是卢梭以及很多启蒙智识人一再讨论的所谓“市民社会”。我们回想起,卢梭在注释之前说过:科学和文艺“更少专制,而也许更有权力”。在这个语境中,卢梭实际上说到两种“地上的权力”:一种是封建君王的权力,“幸福的奴隶们”其实天生需要这种权力的统治,即科学和文艺所带有的“权力”。复兴科学和文艺让“奴隶们”有了对艺术和奢侈品的趣味,无异于说,让“臣民”有了某种权力,这种权力使得他们由“奴隶”成为“开化的人民”。所以,卢梭说,他们应该感谢普及科学和文艺的启蒙智识人。
13、卢梭以人民主权思想和公意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自由、平等为核心,旨在建立人民真正拥有主权的民主共和国。
14、就是因为他的这句话,我从十二岁开始,每天坚持读书,让我的内心充实,让我的人生与众不同…………
15、 对“复兴科学和文艺”有助纯化还是败坏“道德风尚”这个问题,卢梭用了“必须审查”(ils’agitd’examiner)的修辞,“审查”是苏格拉底在讨论问题时喜欢用的语词;不仅如此,卢梭实际上修改了原题,加上了“败坏”一词。卢梭紧接着就把是与否的选择回答与选择是否与“一个正直的人”为伍联系起来,他说自己选择的“一方”“适合一个正直的人”(quiconvientàunhonnêtehome)。这无异于说,搞启蒙不适合“一个正直的人”,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摆出了自己的立场。显然,与“一个正直的人”相反的“一方”指的就是当时搞启蒙的启蒙智识人。
16、正在这时候,有个仆人从他身后走过,发现了卢梭手中的小丝带,立刻报告了伯爵。伯爵大为恼火,就把卢梭叫到身旁,厉声追问起来。
17、更是让人感觉你是有目的,目的性太强,就是想结婚,生孩子,把人家当成了一个工具,没有爱情。一个没有爱情的婚姻,是难维持长久的。而爱情如果没有基础,也是很难继续下去。
18、26那个举报补课老师的一家人后来怎么样了?
19、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
20、某种意义上,这句话的需要被放在卢梭整个作品的框架之下来理解。卢梭作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人类处境的诊断,另一部分是针对这个诊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第一部分的代表作就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如果从这部分讲的话,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这句话是对《论不平等》本身的一个回望与概括。
21、 ——卢梭的自然神论、“公共意志”论与中国哲学
22、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自己去发现哪些学问。
23、第人民主权的实质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公意”不同于“众意”,它代表的是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与意志表达的结果。
24、■要记住,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
25、青年期是增长才智的时期,老年期则是运用才智的时期。
26、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可以说是后世一切民主理论的源头,他的直接民主原则以及对代议制政府的批判,被社会主义者自觉或不自觉地继承,对后世各国的民主制度都有很大的影响。
27、无知的人总以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应该见人就讲。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轻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学问的,他可以讲很多东西,但他认为还有许多东西是他讲不好的。
28、就是因为他的这句话,我从十二岁开始,每天坚持在郊外散步,让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风景,感受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变幻的色彩。
29、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30、 卢梭的说法推翻了关于文艺复兴的两个流行观点:首先,文艺复兴所谓的复兴古代文明并非了不起的创举,而是直接受惠于所谓“野蛮”的中世纪时代;第如今的启蒙智识人十分得意的让文艺具有社会作用的观点,其实是在“激发人们彼此取悦的欲望”。这无异于告诉启蒙智识人,无论搞文学还是做学问在古代都是少数人自我认识的艺术。文艺复兴把这种自我沉浸的艺术变成了相互取悦、激发欲望的艺术,无异于说文艺复兴的真实含义是古老的文学和科学的堕落。
31、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32、唯独在这些孤独和沉思默想的时刻,我才是真正的我,才是和我的天性相符的我,我才既无忧烦又无羁束。
33、在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卢梭的《忏悔录》中,记录着这样一件事:卢梭小时候,家里很穷,为求生计,只好到一个伯爵家去当小佣人。伯爵家的一个侍女有条漂亮的小丝带,很讨人喜爱。一天,卢梭趁没人的时候,从侍女床头拿走小丝带,跑到院里玩赏起来。
34、人生总要面临许多选择,选择就意味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鱼与熊掌”、“义与利”、“忠与孝”无法两全其美的时候,选择就意味着要有所放弃。在选择与放弃之间,就能看到一些仁人志士人格之伟大,精神之高尚,胸怀之坦荡,追求目标之宝贵。
35、因此,在《忏悔录》中,我们虽然在更多的时候看到了卢梭的明丽与单纯,但有时候却又能看到他的浑浊与复杂。其实,这两者都属于真实的卢梭。
36、时至今日,卢梭的《忏悔录》还是惊世骇俗的。试问:当各种诬陷、侮辱如雨点般落在身上时,有几个人敢于在自己撰写的传记中坦然地承认自己有偷窃的习惯:“直到现在,我有时还偷一点我所心爱的小玩艺儿。”当自己已经成为名噪全国的学者时,有几个人敢于披露自己曾经撒过谎、诬陷过善良的女仆?有几个男人乐于把那种最难堪的事情——手恶习自供出来让世人嘲骂?又有谁愿意把自己私生活中——和女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关系——加以剖析?对于一个名噪整个法兰西的思想家来说,主动地披露自己的卑鄙龌龊,带来的后果将是何等可怕?只有两种人——傻瓜和疯子才会赤身裸体地冲进道貌岸然的人群供他们耻笑与垢骂。卢梭写《忏悔录》时正处在腹背受敌的艰难处境中,析学家休漠说:“他好像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剥掉了衣服,而且剥掉了皮肤,在这种情况下被赶出去和猛烈的狂风暴雨进行搏斗。”
37、 人们开始感觉到与文艺女神们搞交易的根本利益,这就是,让人们更富于社会性,得靠值得人们互相欣赏的作品来激发人们彼此取悦的欲望。(2)(p30)
38、既然这部书是产生于一个那样的背景之上,所以,这部书名曰“忏悔”,实际上却是论辩与抗争。只要我们一读了这本书一开头的那几段话,我们也就明白了卢梭当时的心情和他所做的工作的意义所在了。
39、十岁受诱于饼干,二十岁受诱于情人,三十岁受诱于快乐,四十岁受诱于野心,五十岁受诱于贪婪。人,到底何年何月才会只追求睿智?
40、在卢梭的《忏悔录》之前还有过一部影响至广的《忏悔录》,它的作者是著名的教父圣·奥古斯丁,而他的坦诚远不如卢梭的十分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教父的坦诚是为了证明人是有原始罪恶的,人本身不值得爱,只有“上帝”才是惟一的“享用”对象。
41、■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情,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什么也不能忍受了。
42、■如果你的目的只是想到某一个地方去,你当然可以坐驿车,但是,如果是为了游历,那就要步行了。
43、也只有耐心,才能建立起感情,才会拥有感情基础。没有耐心,很多人往往就想开门见山地直接做人家男朋友,省去了很多步骤,比如追女孩子的步骤。一个女孩子少了这个步骤,心里就会有一种阴影。
44、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的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只有我是这样的人。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于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打碎了模子究竟好不好,只有读了我这本书以后才能评定。
45、我们的痛苦正是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一个有感觉的人在他的能力扩大了他的愿望的时候,就将成为一个绝对痛苦的人了。只有在一切力量都得到运用的时候(即欲望与满足欲望的能力相称),心灵才能保持宁静,人的生活才能纳入条理。
46、一个人所拥有的金钱是获得自由的手段,而我们急切地追求的金钱却是是我们受奴役的工具。因此,我对自己所有的金钱抓得很紧,而对没到手的却无所谓。
47、成功有秘诀吗?秘诀肯定是有的!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个成功秘诀,这个秘诀被卢梭一语道破,做到的人都成功了!文字如下:
48、美国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20世纪的教育和教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9、法国思想家卢梭年轻时,曾只身闯荡巴黎,他创作的歌剧《乡村卜师》公演后,大获成功,国王观看了演出,给予很高评价。第二天,使臣来到了卢梭住所,宣布国王要召见他,并且要赐给他一份丰厚的“年金”。这对于四处奔波、捉襟见肘的卢梭来说,不啻天大福音。可谁也想不到卢梭却断然拒绝了。理由是:“那笔可以说是到手的年金,我是丢掉了;但是,我也就免除了年金加到我身上的那副枷锁。有了年金,真理完蛋了,自由完蛋了,勇气也完蛋了。从此以后,怎么还能谈独立和淡泊呢?一接受这笔年金,我就只得阿谀逢迎,或者噤若寒蝉了。”上面这些细节,详载于卢梭著名的《忏悔录》当中。
50、更令人痛心的是,这本小册子并非来自敌人的营垒,而是出自于他曾经崇拜过、后来又与他产生了隔阂的伏尔泰之手。卢梭就要被他的敌人和友人涂抹得漆黑一团了,就要成为一个十恶不赦的千古罪人了。于是,卢梭迫切地感到了为自己的人品和学说辩护的必要;于是,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噙着辛酸的泪水开始了《忏悔录》的写作。整个自传都是他在逃亡的生活中断断续续地写成的。在莫蒂亚和圣皮埃尔岛时,他仅仅写了第一章,逃到英国的乌敦后,他完成了第一章到第五章的前半部分,第五章到第六章则是完成于回到法国之后的特利堡,时间是1767 年。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 《忏悔录》的第一部。经过两年的中断之后,他又开始了第七章第第十二章、也就是《忏悔录》第二部的写作,最后峻工日期是 1770 年 11 月。卢梭辞世后,他的《忏悔录》才开始问世了。第一部发表于 1781 年,第二部发表于 178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