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十五岁时,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击败,逃到齐国,孔子便离开鲁国到齐国。孔子曾与齐太师谈说音乐,闻习韶乐之盛美,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的故事简介)。
2、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
3、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但有些深奥难懂。而《孔子的故事》中一些故事源于《论语》,读这本书将有助于理解《论语》中的一些晦涩语句。
4、夫子,还有一点我想告诉你,你们那是认时间,需要根据太阳照射来区分,对吧?我们有手表,时钟……想知道时间,那是分分钟的事。我们厉害吧!
5、其学以仁为核心,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即所谓“忠恕”之道。又以孝悌为仁之本,以为“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他说:“克己复礼为仁。”
6、孔子的母亲在他17岁时去世,孔子希望将父母合葬。为了打听父亲葬处,他将母亲棺殡停于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听。后孔母的邻居曼父之母,告诉孔子叔梁纥的墓处,孔子这才将父母合葬于防山。第二年,孔子在为母亲守丧时,季孙氏宴请士一级的人(飨士)。孔子前往,不想却被季孙氏家臣阳虎训斥并拒绝。但后世学者多怀疑此事有伪。
7、▪图片清晰,图片内容与作品、作者、导读相关。
8、孔子有一个儿子,出生时正逢鲁昭公赐给孔子一条大鲤鱼,孔子感到很光荣,便给儿子取名孔鲤,字伯鱼,以示纪念。伯鱼是孔子唯一的.儿子,但是孔子并不溺爱他,从小就教导他、督促他要勤奋学习。
9、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在此事件中“文功武备”,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归还侵占鲁的汶阳等地。
10、通过自主学习认识10个生字,1个多音字。学写8个字。
1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孔子在学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是与他的刻苦、虚心好学分不开的,教育学生要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12、二是家长必须要有较高的水平,也就是说要能够成为孩子的老师。
13、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14、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15、 课后反思:一年来的经典海读教学,孩子们个个变得自信大方,脱口而出的引经据典随处可见,现在的语文课堂就是师生共成长的课堂。我和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矣。愿孔子的种种智慧种在孩子们的心田里!
16、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颜回输冠
17、南子,卫灵公的夫人,宋国人,富有风情,绯闻颇多。南子也是一个追星族,久慕孔子之名,如今孔子来了,得好好见一见, 《史记》说:(南子)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18、齐景公说:“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他日又问政于孔子,孔子说:“政在节财。”景公想封孔子为尼溪田大夫,遭齐相国晏婴进言劝阻,晏婴认为孔子会干扰齐国的文化。后来得知齐大夫想害孔子,景公没有办法,只好辞退孔子,孔子则重回鲁国,聚徒讲学。
19、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
20、《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这“项橐”何许人也?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这项橐是燕国一少年。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圣人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说:“请讲――。”
21、十七岁时,孔子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孔子不得不学各种手艺来维持生活。贫穷的生活不仅没有让孔子气馁(nei),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发愤学习的志向。孔子孜孜不倦地在求学道路上探索,他向名人学习,也向平民百姓学习,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an)。”据说,孔子同别人一起唱歌,觉得人家唱得好时,一定要请人家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又和(贺)着人家唱。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鼓琴大师,他的琴技很高超,人们形容他的琴声“似行云流水,百鸟齐鸣,风听了不吹,鸟听了不飞,绕梁三日不退”。
22、而且,由于孔子所处的时代的过渡性以及他的政治地位(他不仅当过高级官吏,而且一生主要活动除了教育事业外也是奔走做官,就是教育事业也主要是训练弟子们做官的)的关系,他的思想有许多不彻底、不明朗、对上妥协、对劳动生产和劳动人民轻视的地方。这些地方集中地表现的就是他所谓的“中庸”之道。这是他的软弱处。
23、推荐丨木头马图书丨ID:mutoumatushu
24、浅谈《论语》 李洲同 读了《孔子的故事》后,一位栩栩如生的孔子出现在我的眼前。那高尚的品德,尊重的礼仪……等等,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孔子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思想家,编写《春秋》,他的弟子不下三千,周游了许多国家,从政教育事业五十年,为中国的文化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而《论语》更是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和道理。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要对别人讲诚信,如果不讲诚信,就是一个小人。所以说,如果不讲诚信,别人就不会信任你,这和《狼来了》的故事里的那个人有什么区别?不要以为“诚信”是件小事,在社会上不讲诚信,别人就会轻视你,觉得你可耻,难道不应该感到羞愧吗?“态度”是一回事,“讲诚信”也是一回事,不讲诚信的人,你不会有前途。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如果有好的,就要学习;如果有不好的地方,就要加以改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不断地去切磋,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弧陋寡闻。”在学习中,没有朋友的人,就孤陋寡闻了,所以,我们要去交益友,不断去学习对方的优点,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不懂的就要向别人请教,不要不懂装懂,在学习方面上,大概就是要做到这些。 ....... 关于《论语》,还有很多,都是些经典名言。《论语》的印象已经在我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有很多道理,都需要我们去细细研读,我们这一生要虚心请教,虚心学习,即使人生中有什么挫折和困难,那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有打破障碍,才能继续前进,在哪儿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这才是勇气,如同李白所说的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5、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孔子首先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反映这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
26、举目无亲:抬头看不到一个亲人。形容人地生疏。举目:抬起眼睛,指抬头。
27、 所以,孔子虽然漫游六国,有良多“艳遇”的机遇,但我们却没有看到他有什么不检核的记实。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时,也没有其他学派对其糊口作风进行攻击。
28、他有进步面,有落后面,有软弱处,而进步面是主要的,这就是我对于孔子的估价。概括地谈孔子,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