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中,“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2、 “草木”“候鸟”两个方面。从“植物”写到“动物”。
3、(1)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第7段)作用: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描写自然现象的四字词语)。
4、举例子。作用: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例子是:北京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5、2016年11月30日,我们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外国人惊呼其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传统的农民没有时间观念,尤其没有现在的时间意识,但他们不仅把一年四季寒暑的变换分为所谓二十四节气,随着四季的歌喉作息,而且分辨得出一年中七十二种以上的物候迁移,他们懂得这些鸟兽虫鱼、草木风云的语言,依据这些语言顺时而动,得时而成,诗意的栖居在这块土地上。
6、咕(gū)嘟:象声词,液体沸腾、水流涌出或大口喝水的声音。如:锅里的粥咕嘟响;泉水咕嘟地
7、本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又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强调了研究物候学的最终目的。
8、“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到十天左右”,句中的“左右”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9、桨( ) 抑( ) 狐( )
10、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以春夏秋冬某一个季节的特点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能适当描述“物候现象”,文体不限,不少于300字。
11、是的。此外,风携带着砂石对于地表岩石有强烈的侵蚀作用,像阿拉善的风蚀蘑菇就是“飞砂走石”的杰作。
12、如果孩子总是在写话和习作中将“的、地、得”三个字搞混了,那就让孩子好好地看看这个——
13、地震到底是强烈还是轻微,除了我们能直观感觉到以外,科学家还通过两个指标来衡量——震级和烈度。震级是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释放能量越大,震级也就越高,破坏力往往也越大。烈度是地震对地表的影响程度,同一次地震不同地区烈度是不同的,烈度高的地方往往是震中及周围地区,那里就会房倒屋塌、“地动山摇”,但是随着与震中距离增加,这种破坏程度也下降。这就好比一个灯泡,其瓦数是固定的(就像是震级),但是所照到的地方亮度不同(就像是烈度),灯下最亮,向周围慢慢变暗。
14、“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5、高(低)淘气(乖巧)消失(出现)激动(平静)暗(明)
16、七:七窍生烟、七嘴八舌、七上八下、七手八脚
17、五:五谷丰登、五马分尸、五湖四海、五彩缤纷
18、带“绿”意: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千山一碧 碧波荡漾 翠绿欲滴 绿草如茵
19、示(shì)车(chē)场(chǎng)伤(shāng)
20、出处: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21、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22、学完《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用平易近人来赞美周总理。
23、(狡猾)的狐狸(清澈)的小溪 (美丽)的风筝
24、再比如说成语训练这本,与景物相关的成语,与与自然风光相关的成语,描写自然现象的成语,描写四季的成语,描写天文的成语,描写品质的成语,描写神态、语言的成语,描写动作丶能力的成语,含修辞典故得成语.......
25、《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的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6、 shì(似的) sǎn(散架) qiē(切开)
27、风:秋风送爽、金风送爽、北风呼啸、微风习习、寒风刺骨、风和日丽
28、第三单元的文章都是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第四单元的文章都是事理说明文。
29、描写雪景的成语:粉妆玉砌、银装素裹、大雪初霁
30、雨:阴雨连绵、牛毛细雨、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大雨滂沱、瓢泼大雨
31、浆( ) 仰( ) 孤( )
32、作者先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为例子,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33、 本题可运用说明顺序判断三法,第三自然段是对第二自然段所列现象的深入发掘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的逻辑关系。
34、“有志者事竟成。”“志当存高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三句话都告诉我们:我们从小就要有远大的目标。
35、精选小学必用的量词字,为孩子仔细讲解看起来相似的汉字之前的区别。
36、哗啦:象声词,如:雨哗啦地下,也可以说哗啦啦。
37、飞砂走石也写作飞砂转石,即在狂暴的风势下,砂土飞扬,石块滚动。这就是沙尘暴的真实写照。《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曾记载:“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砂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38、狼吞虎咽狐假虎威惊弓之鸟 胆小如鼠龙飞凤舞
39、每册搭配趣味结题练习,让娃一目了然,灵活运用
40、赛先生,我以前做过一个小实验:并排排上三块积木,上面放上一张纸,纸上再放一些积木。之后,把底下三块积木中的中间一块撤走,我发现纸张中间由于下部悬空,上部有压力,就出现一个“大坑”,“大坑”上面的积木就陷下去甚至倒塌。
41、第8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42、第二自然段:“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先写开花早的杏花、再写桃花,很有条理。这些都照应了上句的“草木”。而“传语”“暗示”与语言有关,且将杏花、桃花拟人化,十分亲切可爱。“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把布谷鸟的鸣叫写成“唱歌”,拟人形象,把布谷鸟的叫声写得很有音韵节奏,给人以美妙的享受。这一段由“杏”写到“桃”,从“植物”写到“动物”,最后才对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诠释,即:花香鸟语,草长芬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条理十分清楚。
43、为一年级小朋友读冰波童话《冰淇淋太阳》全集
44、簌簌: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或形容眼泪等纷纷落下的样子。
45、在浩瀚的宇宙,在无际的星空,每个人仅是一滴水、一粒沙,只有融入自然,才有价值:只有浪淘水洗,才能展现自己的光辉。本文告诉我们,人类不仅有了新的时间起点,而且还应该有新的空间。希望人类能够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46、总:文章第一段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