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瑞珏:封建迷信的殉葬者。典型的贤妻良母,为自己所爱的男人付出一切,最后难产而死。
2、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抗封建束缚。
3、他是一个自觉的懦夫,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甚至做帮凶。他牺牲了梅、瑞珏,还劝说觉民接受高老太爷定的冯家的亲事。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自己和亲人的惨重代价。觉新的悲剧是封建末世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悲剧。他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命运,由此产生了绝望、悲观等心态。这一形象对现代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具有很大概括力。
4、“巴金的《家》从“家”这一独特视角出发,热切关注封建专制和礼教制度下青年男女的命运,并把奋斗性的人格理念同青年的人格建构结合起来进行探索与思考,表达了积极的反封建主义立场和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意义和当代启示作用。---汪太伟
5、小说突出了觉慧热情、叛逆和追求的精神,这是典型的五四时期受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的特征,也是这一形象给人以巨大鼓舞的主要原因。
6、觉新顺从、软弱等性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统治和压抑个性的封建文化。他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醒地认识到是旧家庭和旧礼教夺去了他的青春和幸福。
7、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社会革命活动中,编进步刊物,撰写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参加学生的反军阀请愿,反抗高老太爷的旨意,支持和帮助觉民逃婚,反对请神驱鬼的行为,劝说觉新为嫂嫂的生命安全而斗争,最后又毅然从家中出走。
8、巴金,文学泰斗,他的作品以“反封建,反压迫,求平等”为主题。让我们也从中领略到作者“爱国,忠诚”以及独特的个性。巴金曾说:
9、 在觉慧身上还存在着他所出身的那个家庭和阶级的思想印记。 觉慧的思想和行为,很多是从资产阶级思潮中来汲取力量的,个人反抗、人权平等、人道主义是他的基本思想,但同时他身上又难免有五四青年的历史局限和弱点。
10、在过早地成亲,父亲又过早地死去之后,他秉承父亲的遗愿,为了保护自己这一房的利益,小心翼翼地在各种各样的人事关系和卑琐的事务中到处周旋,接受来自物质和精神的压力,扮演着人生悲剧的角色,由此,现实和理想就出现了尖锐的冲突,并造成了觉新性格的两重性。
11、从五四文化思潮中汲取了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
12、觉新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牺牲品。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夺去了他的青春;夺去了他的幸福;夺去了他的前程;夺去了他爱的两个女人。觉新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对人性摧残的结果。
13、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爱悲剧,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之间的婚姻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旧的家族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巴金写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诉”。
14、 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 觉慧的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又在社会斗争和家庭斗争中得到了强化。
15、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然而在巴金的《家》中,长辈们对子女们的婚姻包办代替、横加干涉,酿成了一幕幕悲剧。
16、觉民: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青年学生,有打破封建主义的愿望。
17、残。觉新年轻时有美好的理想和感情,然而专制家庭的压迫和他本人的“不抵抗主义”性格,造成了他的悲剧。在面对理想被否定时,他没有反抗;在爱情被践踏时,他没有反抗;在妻子被逐出家门,被迫在恶劣环境下产子时,他还是没有反抗。
18、主要性格特征是幼稚和大胆,具有叛逆精神。他大胆的冲决一切陈腐观念和秩序。他是一个激进,大胆,而又幼稚,单纯的知识分子。
19、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20、本文所写的鸣凤,是故事中第一个惨死的年轻的丫环。作者对于她的不幸命运的描写,集中地暴露了封建压迫的残酷。鸣凤是一个聪明、美丽、善良的姑娘,她与高家的三少爷觉慧相恋,向往着自由和幸福。但是,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她的丫环地位就决定了她的悲惨命运。
21、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在封建大家庭中,长房长孙也叫"承重孙",也就是说,大家庭的未来责任应该由他来负,是大家庭的继承人,这种家庭结构就要求觉新必须维护这个制度,并处处对这种家庭制度起保证作用,所以觉新的命运在他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22、然而他究竟给了她什么呢?他一点也没有给。帮助,同情,怜悯,他一点也没有给。
23、他憎恨一切违背人道、戕害人性的道德、礼教和习俗,痛苦地感到家是一个狭小的笼,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下决心不去做高老太爷们所期望的绅士,也不愿像大哥觉新那样忍受下去,而自己把幸福拿过来。
24、这样的描写是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当时,觉慧所处的环境仅仅是能够形成具有民主思想的爱情观念的环境,但还不是能够实践这种爱情观念的环境。
25、高觉新是一个受害者,同时他又间接损害和毁灭自己所爱的人。他的悲剧命运说明,在反封建斗争中,妥协、调和、屈从是绝无出路的,从而宣告了“不抵抗主义”的彻底破产。
26、梅: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梅在父母包办之下,嫁给省城外的一个姓赵的人家,可惜结婚不到一年她的丈夫死了。婆婆对她不好,只好回娘家来。梅有流不尽的泪水,只好在忧郁、苦闷、悲伤之中渐渐消瘦、憔悴,最后含冤死去。
27、从这里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鸣凤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过着的是非人的日子,整日勤勤恳恳,唯命是从,稍不留神则非打即骂。最后还被当做礼物送给顽固封建派冯老爷做姨太太,鲁迅的《狂人日记》就很好的揭露了封建社会是个“吃人”的社会。巴金以鸣凤的悲剧给我们展示了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人物形象。
28、“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
29、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是高老太爷的继承人,但具有不同的性格。克明的作风比较正派,克安、克定是地主阶级"坐吃山空的败家子"典型,在父亲的荫庇下,吃喝嫖赌、抽大烟、捧戏子,挥金如土, 把父亲的那种淫秽的行径完全继承、效法了下来,平时对高老太爷敬重的唯恐不周,但高老太爷刚刚 去世,这些人就为财权族权争闹不休,演出了一幕幕的丑剧。
30、觉新受到了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晰地认识到是旧家庭和旧礼教夺去了他的青春,但是与觉慧等人从五四文化思潮中汲取了人权、平等的观念不同,他从中吸取的则是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
31、他是封建主义的象征,主要性格特征是专横与残忍,象征着旧家庭和封建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小说中,他是高家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另一个特点是虚伪,腐朽。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他和其他剥削者一样精神空虚,灵魂丑恶。
32、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
33、通过朝夕相处,高觉慧和鸣凤之间产生爱慕之情,他是胆怯的,她是羞涩的。可惜,这段感情成了封建思想的牺牲品,因为冯乐山的介入,他要娶鸣凤做小,逼得鸣凤投湖自尽。
34、她是高府的丫鬟,生活在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底层,每天过得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太太,老爷的责骂,让她不得不时刻在心里绷紧那根弦,害怕一个不小心等待着就是一场灾难。
35、高觉新自小就是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这是一种合于传统礼教的孝子贤孙的理想性格,是父母心目中的"宁馨儿",却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致命弱点;
36、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 ,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 ,出版家,翻译家。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d的亲密朋友。
37、在小说的第六章,是觉新的自述,我们可以看到觉新自幼聪颖过人,受到良好的教育,且成绩优异。可惜了。
38、纵然她费劲一切心思,也没能改变结果。那么,鸣凤情愿一死,也不向封建势力俯首称臣,她要以死明志,捍卫她高尚的爱情。
39、但是她时刻处于恐惧与渺茫的复杂矛盾中,直到最后要被当做礼物送给封建遗老冯乐山当姨太太。权衡利弊下为了爱情毫无保留的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甚至包括生命。这样一个纯洁善良的心灵就此陨灭,就是对封建专制制度最强烈的血泪控诉。
40、小说描写的一个传统的封建大家庭的婚恋悲剧,成为整个旧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在这种传统的封建社会里,家不再是每一个人温馨的港湾,而是封建家长意志的体现。这部小说中令人心痛的故事,深刻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罪恶,好好的一个的家庭沦落到人人不合,四分五裂的地步警醒着我们。
41、正确认识这一人物形象,对于我们理解整部作品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42、巴金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激流三部曲》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家》的影响最大。
43、思想性格双重性。《家》中高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知识分子形象和"多余人",是在封建家庭和旧礼教的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具有双重性格;
44、高觉民与高觉慧,他们很幸运,没有他们大哥那样活得那么累,还能在高等学府成就大业。那么作者为何要把他们放在人物塑造的首要地位呢?因为,在当时,他们又是典型的一类人,但他们两兄弟又有着不同。首先来看觉民,虽然他在外和弟弟觉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老太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他对远房亲戚张太太女儿琴的爱情上表现出一种想爱又不敢爱的情绪,只是再默默地煎熬罢了,最后作为家中反封建的一员,却还是没走出这个家,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中;觉慧,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说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也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个极端。在小说中,高家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愿就是能走出这个家,走出这个满是封建礼教的世界。家中,老太爷是至高无上的,惟有他会在老太爷面前因感到不满而冲撞他,也正是这次他被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而坚定了他走出这个家的信念。他爱丫鬟鸣凤,他恨老太爷,与觉民相比他敢爱敢恨,毫不掩饰。最后,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
45、觉新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忍耐力,能够忍受命运的一切不公。他压抑着自己的痛苦,强颜欢笑,从不在行动上有反抗,一切悲苦一个人默默忍受。他一切听从别人的指手画脚,丢掉了自己做人的基本权利,似乎他的存在只是为着证明着封建势力的强大。
46、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物,他打小就接受封建的正统思想的教育,但是他眼见到自己家庭的败落从而也对封建思想感到不满。
47、他性格中与善良本性分不开的是怯懦,这个性格不仅注定了他人生的被动,也注定了他终究"躲"不过各种灾难和厄运。他曾经有过梦想,想做化学家,读书也很用功,在中学四年毕业期满的时候,是成绩名列全校第一的优秀生,曾想毕业后继续上大学,甚至去德国留学深造;
48、觉新与梅表姐,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这三对恋人都彼此真心相爱,却因为祖父的意见而拆散,觉新与梅表姐相见而不能相认,觉慧与鸣凤生死两隔。祖父在临死前才做出了一点让步,答应了觉民,不再纠缠他的婚事。
49、忽然一个年轻男人的面颜在她眼前出现了。他似乎在望着她笑。她明白他是谁。她的心灵马上开展了。一线希望温暖了她的心。她盼望着他向她伸出手。她想也许他会把她从这种生活里拯救出来。但是这张脸却渐渐地向空中升上去,愈升愈高,一下子就不见了。
50、觉慧:高家最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开报社办报纸宣传新思想。
51、《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其他两部为《春》、《秋》,《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
52、其次,摒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和家里的婢女鸣凤相爱,向婢女鸣凤表示纯洁的爱情,体现了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观念和五四时期的彻底的反封建的精神面貌。
53、高老太爷:思想顽固,刚愎自用,行事自私。以封建的礼教专制地管理大家庭,给年轻的一代和下层的仆婢带来种种的不幸。
54、酿成觉新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他出生在高家这个大户人家,是家族里长房的长孙,长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特殊的身份,他能获得家族继承权,又有确保家族平安发展的责任。
55、觉新:一个具有“二重人格的人”。他同情新思潮又自甘落伍,不满旧礼教又奉行“作揖主义”,具有复杂而丰富的性格内涵。
56、尽管觉慧的爱情观念已经摆脱了封建阶级的情趣,开始把鸣凤的价值即人的价值放到了中心位置,但他实际上却不可能逾越那一道阶级的鸿沟。
57、最后她懒洋洋地站起来,用极其温柔而凄楚的声音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便纵身往湖里一跳。
58、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59、“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他被忘却了的青春。他从报刊杂志中他找到了寄托,给了他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变成了一个有两重性格的人。在他身上表现出新旧社会交替中的复杂性。
60、觉新的思想是进步的,他读书很好,曾想过留学,但是他不敢面对威严的爷爷,不忍看继母的境况,所以他只能接受包办婚姻。不幸却又接二连三地到来,夺走了他的妻子和的孩子,他深爱的女人也因为他离世。
61、当然,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
62、觉慧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是高家的第一个掘墓人,是高公馆内部汹涌激流的原动力,在《春》、《秋》中仍然不断地给这个家庭以巨大的影响。
63、觉新是《家》中三兄弟中最有特点的一个,他是长子长孙,按照传统中式家庭的传统,他天生是被要求是承担责任的,尤其是在父亲去世之后,家庭的重担也都落在了他的身上。在小说中,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在那些勾心斗角、损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中倍受摧
64、可以说巴金把他的爱,他的思想全部都展现在了他的作品中。
65、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
66、鸣凤孤苦伶仃,自幼进入高家,在她的生活里,除了端茶倒水,就是挨骂挨打。
67、高觉新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个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物。他的人物性格具有复杂性。
68、小说中塑造了很多成功的形象——进步青年觉民,敢作敢为的三哥觉慧,不愿屈就的丫鬟鸣凤,多愁善感的梅表姐,端庄大方的大少奶奶瑞珏,而刻画得最成功、最生动的形象,就是让人又恨又爱的大哥觉新,他在封建旧思想和五四新思想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69、幼稚表现在:他以个性解放为武器,对封建家庭的认识是个逐渐的过程。
70、据巴金自述,他所要写的应该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历史,他写《家》的动机也就在这里。
71、但觉新也在不断地改变,他既听从家中的长辈的话,也同时为三弟和二妹的出走筹集款项。
72、但封建主义伦理道德,长房长孙特殊地位的约束,家业兴衰的重托,旧意识将他生命的活力和棱角消磨殆尽,造成了他委屈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使他成为“读过新书,过旧式生活”的人,成为奉行“不抵抗主义”、“作揖主义”的人。
73、作者通过他的思想发展过程,展示了近百年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共同经历的思想历程。觉慧的思想性格主要包括两方面:
74、觉新与梅表姐,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这三对恋人都彼此真心相爱,却因为祖父的意见而拆散,觉新与梅表姐相见而不能相认,觉慧与鸣凤生死两隔。祖父在临死前才做出了一点让步,答应了觉民,不再纠缠他的婚事。
75、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
76、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长期的毒害,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为了强大的政治力量和思想统治的力量。
77、小说中塑造了很多成功的形象——进步青年觉民,敢作敢为的三哥觉慧,不愿屈就的丫鬟鸣凤,多愁善感的梅表姐,端庄大方的大少奶奶瑞珏,而刻画得最成功、最生动的形象,就是让人又恨又爱的大哥觉新,他在封建旧思想和五四新思想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78、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
79、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
80、高觉慧的出现,成了鸣凤生命里的光。他帮她摘梅花,教她懂道理,以平等的姿态对待鸣凤,而不是展示出,压迫和剥削的主仆意味。
81、然而,在梅表姐又一次闯进他的生活时,他才发现,他还是始终忘不了她。然而,这时他们已经不可能了,他只能在假山面前呆呆地说:“梅,我对不起你。”而这也是她最后一次见到梅表姐。在梅去世后,他无比心痛,含泪向她问候。他们的爱情悲剧,落幕在他的低声哭泣中。
82、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是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是一个可憎的、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制独裁的家庭暴君,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专横、衰老和腐朽的具象化。他反对一切新事物,以风雅自命,他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83、他对鸣凤的爱情远不及鸣凤对他的爱那么坚定和忠贞,在这个问题上,他一直是犹豫不决的,直到最后在关键时刻忘记了自己先前的承诺,在痛苦之余放弃了鸣凤,支持这种行为的理由,也就是他所找到的借口是:"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的献身热诚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是爱情与事业不能两全,实际上,却是他个人的得失观在起作用,是在困难面前放弃了鸣凤,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觉慧思想和行为的矛盾性和软弱性。
84、巴金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激流三部曲》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家》的影响最大。
85、作者塑造这两兄弟,可以看出也花了很多心思。我以为,觉慧的气质、愿望、行为等,几乎都是作者年轻时的真实写照,从觉慧身上,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我猜测,作者是因为自己在反封建运动当中不希望看到一代青年沉沦下去,便在对封建礼教的憎恨中塑造了这几个人物,表现出作者对年青一代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这两个人物的塑造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
86、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柳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
87、“门当户对”是那个时代婚姻的前提,觉慧明白,他深知鸣凤不可能成为他的妻子。而鸣凤却对他一往情深,甚至报以厚望。随着希望的破灭,也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以生命来表示她对爱情的忠贞,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封建专制血泪的控诉。奉献她想着,脸上时时浮出凄凉的微笑,但是眼睛里还有泪珠。
88、觉新与梅表姐青梅竹马,可是,这最终只是一场梦。当他被告知婚事早已被安排好,让他绝望地将自己关在房间痛哭,但是,他却只是默默地忍受,绝不对长辈提出异议。在长辈们的安排下,他接受了,也获得了短暂的安宁。
89、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理智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
90、觉新在顺从着这些荒谬的封建礼教的同时,也在放纵封建礼教肆意践踏他的幸福。他是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91、所以作者说,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他的成长历程中无形地伴随着这一种使命感,整个家族的担子都落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同时也开始了他艰辛苦楚的人生。也是这个大家庭的成长环境中不断地忍辱负重,造成了他的软弱。
92、当事与愿违的时,鸣凤没有放弃。她想借助“主子”的力量,去改变逼婚的事实。尽管这种求助,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鸣凤做出了实际的行动,而不是坐以待毙,任凭别人安排自己的婚事。
93、她对觉慧的爱是带着奉献的,不愿让觉慧为难,为了爱情鸣凤付出了一切,甚至包括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愿觉慧去为了争取什么,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爱的人,绝不愿意去以牺牲觉慧为代价来换取自己的幸福。
94、《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发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一个封建家庭的故事,小说以高家三位少爷“觉新,觉民,觉慧”的爱情为主题,反应出高家在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下的悲欢离合。挣扎在双重痛苦中的觉新。觉新在文中处处忍让,处处作揖的形态让我们感到这位受过新教育,却是一位活在封建家长制下的悲剧人物。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孔雀东南飞》里面的焦仲卿,为了不违背父意,有青梅竹马的钱梅芬失之交臂。最终以抽签的形式娶了李瑞钰,结果因为封建迷信的影响,李瑞钰分娩之时到城外,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95、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
96、他害怕别人说闲话,时时考虑光宗耀祖,担心高家从他手中败落,害怕承担不肖的罪名等,因此尽管他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命运的悲剧性,每次还总是自告奋勇地把头往绞索中伸,造成一个又一个的悲剧,这是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我们民族普遍具有的国民性。
97、小说描写的一个传统的封建大家庭的婚恋悲剧,成为整个旧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在这种传统的封建社会里,家不再是每一个人温馨的港湾,而是封建家长意志的体现。这部小说中令人心痛的故事,深刻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罪恶,好好的一个的家庭沦落到人人不合,四分五裂的地步警醒着我们。
98、在接受新思想影响的过程中,他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消除自身所受的封建意识的影响,在思想行为上,有时呈现出相互矛盾的状态,如简单、幼稚、不成熟、容易气馁,自我怀疑,在爱情上有不自觉的封建等级观念等。
99、才资优异,聪明好学,但又怯懦优柔、充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