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的节候。
2、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3、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汪遵《乌江》
4、宋代朱熹:“卫从军者,自言其所为,因言卫国之民,或役土功于国,或筑城于漕,而独南行,有锋镝死亡之忧,危苦尤甚之。”(《诗集传》)
5、(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描述的是西汉时期的昭君出塞。)(写两句描写战争的诗词)。
6、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李梦阳《秋望》
7、——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此篇就是一个显例。
8、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9、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
10、伐鼓:击鼓。阴山:泛指边地的山。这两句形容军威声势雄壮,地动山摇。○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两句描写战争的诗词)。
11、王孙去不返,马足共车轮。万里连天色,终年出塞人。
12、这里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塞,而是秦汉的明月关塞,这是一种互文写法。
13、(出自孟郊的《登科后》,孟郊进士及第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写下此诗。)
14、参考答案:相同点:《春望》与《月夜》都以国家动荡为写作背景,表现了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两首诗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5、示例二:“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拂晓海上乘船,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雾气,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天快亮了,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描绘了一幅磅礴豪迈、瑰奇雄伟的海天一色图。
16、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8、战士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带回来献给天子。
19、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可以设想,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或者……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20、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21、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22、莫遣句:不要让敌人有一个逃回。○唐·严武《军城早秋》
23、“春宵”常被认为是新婚之夜,但事实上,原诗并不是指新婚之夜,而是指春天的夜晚。
24、在玉门关从军,曾在金微山击破匈奴,驱逐胡虏。
25、(出自秦观的《鹊桥仙》,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26、(出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该诗生动地描绘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
27、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
28、(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该诗的创作背景是安史之乱。)
29、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淮村兵后》
30、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31、译文:民心都回归到原始质朴的大道上来,战争怎么还会有呢。
32、乾嘉时期考据学盛行,以学问、典故、古辞为能的“学人之诗”成为诗坛主流。黄仲则的诗是当时翘楚。这样一位诗坛大家不得志的时候感叹一句“读书无用”被后人拿来当作对读书的鄙薄,实在乌龙。
33、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3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35、读这十三句诗的时候,千万别以为这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则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
36、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
3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38、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屈大均《鲁连台》
39、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40、《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
41、不过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到了1949年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就已经成为了现实,这就说明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惊天的逆转。
4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
43、战果:“单于破胆还”单于遂乘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逃跑而去。
44、借用了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现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报效朝廷、忠君报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