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可以说,一个人有权害怕即便是不大可能发生的危险。(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者简介)。
2、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
3、对于一个无家可归的女人来说,总是想着一切旅程的某个终点是不可忍受的。
4、该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5、“和许多小说家不同,昆德拉的小说直指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的困境——以怎样的方式存在?托马斯,特里莎,萨宾娜以及弗兰茨都只是以不同方式存在的个体,昆德拉只提出问题,不回答问题,在无法重演的过去和无法预定的未来,我们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光亮。”
6、 任何政治非建立在更改的态度之上,而是以表演、形象、词语、老套等为基础,其总体构成了这种或那种的政治媚俗。
7、米兰昆德拉前辈关于轻与重的探讨,我了解的是粗浅的,更别提后面提到的媚俗(kitsch)等等,所以以下我所写的只是我现在读这本书最浅显、最幼稚的想法,也是留给以后的我推翻的,所以可能有些许错误,甚至是本体上认知的误差,希望以后的自己不要怪罪现在的自己没有熟悉的了解文章而草草的写下这篇感悟。
8、 与希特勒的这种和解,暴露了一个建立在轮回不存在之上的世界所固有的深刻的道德沉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9、由于极度不安与嫉妒,和托马斯婚后的特丽莎在梦中被托马斯不断杀死。对此托马斯也十分疲惫,他甚至问特里莎——
10、我最爱这样的一个桥段:“你在看什么?”她问。“我在看星星。”他说。“别骗人,你没在看星星,你在看地下。”
11、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
12、这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部著名作品。希望大学生朋友不要被这个看起来有点吓人的书名给吓退,这本书写的挺好的。可以给人带来关于生命的思索。(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者简介)。
13、书中花了很大篇幅描写特蕾莎的噩梦,其中有目睹托马斯与萨比娜亲热的噩梦、猫挠皮肤的噩梦、游泳池受威胁的噩梦、躺在棺材里的噩梦……
14、在这部小说中,米兰·昆德拉围绕着几个人物的不同经历,通过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作者对人生的命运与价值的关注是该书的主题。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在他看来,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人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世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生命因“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在“追求”的名义下,我们不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只是无休止地重复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最终将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15、 周围尽是观众,他们无权靠近我们。但他们的目光却无法离开我们……
16、特丽莎的生活完全以托马斯为中心,她依附于托马斯,但她又害怕托马斯会抛弃她,特丽莎整日里活的战战兢兢。可当特丽莎面对着将仙人球比做托马斯的摄影师时,特丽莎还是很愤怒,她不允许任何人去诋毁托马斯对自己的爱。
17、但是,从那以后,一切都仿佛在暗中和他作对。几乎每一天,她都能对他隐秘的艳史了解到一点新的东西。
18、因为她执迷于灵和肉的统继而要求钳制住托马斯的唯但在一个以“轻”为哲学理念的托马斯心中,这份纸枷锁,遇火就消失。
19、该书描述一九六八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
20、早在她发现他和萨比娜通信之前,他们曾和几个朋友一起去过一家酒吧。大家庆贺特蕾莎有了份新的工作。她离开了相片冲洗室,成了杂志社的一名摄影师。因为他不喜欢跳舞,医院的一个年轻同事就陪特蕾莎跳。他们优雅地滑入舞池,特蕾莎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美。他不胜惊讶,看到她心领神会无比精确而又温顺地配合着舞伴。这支舞仿佛在宣告,她的忠诚,她对在托马斯眼中看到的每一个热望的满足,并不一定要只维系在他托马斯一人身上,而是随时准备迎合她能遇见的无论哪个男人的召唤。谁都不难把特蕾莎和这个年轻同事想象成一对情人。正是这种极易想象的可能性在刺伤他!特蕾莎的身体在别的男人的怀中充满爱恋地紧紧抱着,这完全可以想象,而这一想法让他的心情糟透了。深夜回家后,他向她承认他很嫉妒。
21、昆德拉在第二章第一节中写,托马斯产生于Einmal ist keynmal这句话。Einmal ist keynmal代表的偶然性与Es muss sein的必然性恰好形成对立。
22、 “人们真正的善心,只对那些不具任何力量的人才能自由的纯粹的体现出来。”这句话所要表达的价值观是不是“强者一定要关爱弱者,要不然内心就会羞愧,就会承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3、我想,这大概就是爱情的多种定义。但米兰·昆德拉又给了一种新的定义,即“轻与重”、“灵与肉”。在这本《不能的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他讲述了一种更哲学的爱情关系。这种爱情打破了我对爱情的传统观念,有时觉得此种观念简直荒谬,有时却觉得颇有道理。此间种种,待读者读读便知。
24、想起她那反常的需要:揭露自己的灾难,自己的丑陋,展示自己的悲惨,亮出自己断臂的残肢并强迫全世界都来围观。
25、特丽莎想的是正确的,托马斯从苏黎世辞职回来了布拉格,他也确实找到了特丽莎,但是特丽莎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满意的炙热,他们是那么的疏离,托马斯觉得自己的心在撕裂一般。他们还是会做爱,可特丽莎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尖叫了,眼里全是空洞。
26、《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里莎是爱着托马斯的,她无法理解托马斯在爱着她的同时与无数的女人做爱。这是特丽莎,她坚持着道德与良知,拥有生命的重量。托马斯同样是爱着特丽莎的,在他心目中特丽莎是与众不同的存在,所以他给了特丽莎婚姻。可他同样也很痛苦,他在有着妻子的情况下与情人做爱,这是对妻子的秘密背叛,可他又坚持灵肉分离,不谈爱情。
27、也许比较能理解萨宾娜与弗兰茨之间的那道深渊了:他热切地听了她的故事,而她也热切地听了他的故事。但是,尽管他们都明白对词的逻辑意义,但不能听到从它们身上淌过的语义之河的窃窃细语。如果我把萨宾娜与路兰茨的谈话记下来,可以编出一本厚厚的有关他解的词汇录。算了,就编本小小的词典,也就够了。
28、米兰·昆德拉,捷克裔法国作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29、所以特蕾莎这个孤独的守望者与追求者,承担生命中种种的重,却不能承担爱情中另一个人的轻,以至于她选择了“重”这条必经之路。
30、《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31、 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都在与机缘的碰撞中度过。更准确地说,是在与人和事的偶然相遇中度过,我们称之为巧合。
32、 哪怕我们自身的痛苦,也比不上同别人一起感受的痛苦沉重。
3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34、男主角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由于婚姻的失败,显得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自己在内心里制造了一套法则游刃在众多情妇之间。但是有一天他竟然喜欢了一个女侍——特丽莎,甚至还娶她为妻,但是这一切和自己‘花天酒地’的做法相违背,而他还是选择花天酒地在众多情妇间穿梭。
35、而此时正是捷克政治动乱不安的时候而在苏黎世一位权威医生正好也非常希望托马斯去他那里发展,于是特丽莎和托马斯决定,去苏黎世生活。
36、托马斯和特雷莎两人在卡列宁病后一直说它在笑,只要它笑,就还有治愈的希望。也许这是一种幻觉,但不可否认它离去时充满对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眷恋。这种人与动物之间的爱是最美好的爱,它完全出于自愿,不依赖于荷尔蒙,不依赖于社会关系,只是无私的爱。
37、难道不是一件必然的偶然所带来的事件,才更见意义重大和值得注意么?机遇,只有机遇才给我们启示。出自必然的事情,可以预期的事情,日日重复的事情,总是无言无语,只有机遇能对我们说话。必然性不是神奇的公式--它们都寓含在机遇之中。人的生活就象作曲。各人为美感所导引,把一件件偶发事件(贝多芬的音乐,火车下的死亡)转换为音乐,然后,这个动机在各人生活的乐曲中取得一个永恒的位置。
38、 我们完全不了解那一座座看不见的威尼斯粪城,殊不知我们的盥洗室 、我们的卧室、我们的舞厅和我们的国会大厦就建在上面。
39、我们想表达我们生命中某种戏剧性情境时,曾借助于有关重的比喻。我们说,有些事成为了我们巨大的包袱。我们或是承受这个负担,或是被它压倒。我们的奋能胜利也可能失败。
40、 唯一能使双方快乐的关系与多愁善感无缘,双方都不要对对方的生活和自由有什么要求。
41、但这份小确幸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当然这个女人就是被我除去的特蕾莎。这个被放在树脂深覆的篮子里,顺水漂到他的床第之岸的婴儿,终结了他的“轻”,当然,正在轻和重之间徘徊的托马斯,并不知情他在向着他所背弃的“重”靠去。他还是风流不断,仍旧保持着自己的“性友谊”。一向轻松的他在六个偶然事件的推动下,选择了“非如此不可”。
42、简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43、我不敢苟同特蕾莎妈妈的想法:“认为这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我找不出和我相貌一样的人,这是“肉”的异样性;而我找不出完全和我三观契合的人,这则是“灵”的异样性。没错,每个人的器官都近乎相似,但大同不是值得炫耀的,而小异才是。我为文中那些“抛却了自己灵魂的重负、抛却了独一无二的幻想。抛却了滑稽可笑的自傲”的那些人而可惜甚至是痛恨。他们放弃了自己成为“我”的可能性,而去选择成为一个“那个人”。
44、 希特勒和爱因斯坦,勃列日涅夫和索尔仁尼琴,他们之间的相似远远多于不同。
45、而在特蕾莎因为托马斯对她不忠,不辞而别离开苏黎士后却用五页篇幅描写托马斯两天里的思想活动,在轻与重之间反复游移,并由此引出了贝多芬音乐和同情症等主题,揭示了特蕾莎在他生命中的不可或缺,是扩述。
46、 这显然不过是晚宴或鸡尾酒会上的信口胡言,但他有时候会想起,二十多年前她曾以自杀相威胁,当时对他所说的话,竟然完全相同。
47、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48、一切的命运安排托马斯又回去寻找她,之后两人意识到在一起才是最快乐的,但是这种快乐竟然是折磨与悲凉的快来了,是生命中沉重的负担。
49、 你的身体和其他人的一个样;你没有权利觉得羞耻;一个东西有成千上万和它一模一样,你没有理由去掩着藏着。
50、本书描述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本书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
51、第二天,联想到这个梦,他想起了什么。他打开写字台的抽屉,取出一叠萨比娜的信。
52、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如果负担是生命之重,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来与之抗衡。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
53、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
54、 啊!多可怕!我们竟然提前想到我们所爱之人的后事!
55、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56、试想一个社会,大家都自以为是,都充满了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同。在各种门户网站和社交网络,他们会通过喜欢的明星、各自的星座、低音质歌曲、带有褒扬或谩骂的言论、流行词汇,加以区分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事实上只能看到一群人喊着卧槽情怀接地气,神马浮云很给力,最终结果还是个体性的丧失,是一场噩梦。媚俗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将人强行拖入集体性之中,消除了人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与尊严。
57、我们不是为了惩罚而呼吁惩罚,是要用惩罚来消灭惩罚
58、小编今天为您选择了一本小说,让我们透过书中人物的故事体会人生的五味杂陈。
59、我们追寻的目标总是不为我知。一个姑娘渴望结婚渴望别的什么但对这一切毫无所知,一个小伙子追求名誉却不懂得名誉为何物。推动我们一切行动的东西却总是根本不让我们明了其意义。
60、在我们看来只有偶然的巧合才可以表达一种信息。凡是必然发生的事,凡是期盼得到、每日重复的事,都俏无声息。
61、特丽莎在痛苦的挣扎,她无法忍受托马斯的出轨,但她不愿意离开托马斯。她深深的爱着托马斯。她甚至为了让自己对托马斯出轨的悲痛化为平淡而想出了让托马斯带着自己去与别人做爱,然后特丽莎在旁边帮托马斯的情人们洗澡,并送上托马斯的床。
62、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魇中醒来,经常猜忌并怀有恐怖想象。此时捷克政治动乱不安,在苏黎世一位权威医生希望托马斯去那里发展的呼唤下,两人于是决定去那里生活。但是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决定离开,回到祖国。
63、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64、而萨宾娜背叛了许多人,她背叛了自己的父亲来到布拉格学习画画,又嫁给了一个演员丈夫,但她抛弃了她的丈夫,因为她遇到了一个叫做弗兰茨的情人。
65、造成特蕾莎痛苦、托马斯妥协的原因是两人的爱情观不同。托马斯认为爱情是轻的,造成他们相爱的原因是六次偶然,如果不是科主任犯了坐骨神经痛,这一爱情就根本不会存在;而特蕾莎认为没有了爱情,生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从孩提时代起,她就幻想入睡时能紧握着自己深爱的那个男人,当她与托马斯相遇时,恨不得让自己的灵魂冲出肉体让他看一看。托马斯认为爱情之轻承认了肉体和灵魂之间不可调和的两重性,做爱和爱根本就是两回事;但特蕾莎不认可这一说法,她更相信肉体和灵魂之间具有统一性。书的最后,托马斯做出了让步,同特蕾莎一起移居乡下,颇有些长相厮守的意味。两个人终于确信了自己的爱情,达到了一种牧歌式的幸福。
66、所以,书中给了他们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一个村庄、一只狗、一个大卡车、一片田地就支撑起了他们的生活,多美好啊。在托马斯身上,灵与肉,最终还是归为了统一。
67、 人在发现肮脏之后 ,很快就发现了兴奋。(厌恶之物)
68、在这天晚上,托马斯带着巨大的胃痛进入了梦乡,他梦到了一个体型庞大的赤裸女人和他自己做爱,在这场梦中,托马斯挣扎在选择无尽的性爱徘徊于众多情人之间和选择特丽莎中,可托马斯也突然发现了他对特丽莎的爱是与众不同的,是与性爱不同的。他静静的看着特丽莎,因为他发现自己对特丽莎的爱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了。
69、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70、 对于一只狗来说,时间运动不是直线式完成的,它的流逝并不是一种不断向前的运动,不是一步一步向远方推进,而是循环运动,就像手表的指针……(伊甸园式的幸福)
71、我媚俗于我所不予接收的,比如“有些人并不认可同性恋”,在我看来,爱情,归本到底只有一种,只是两个人能够分担生命之重而已,仅此而已,不在乎性别、年龄、种族的差异性。
72、文章中不允许掺杂个人见解和感触(站在上帝视角描述故事,不带个人情感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