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在这里应读“xiàn”而不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2、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4、此诗展现了一幅乡村的美好画面,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5、 施肩吾也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小女孩才六岁,心智尚未成熟,分不清何为巧何为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六岁的小女孩当然不懂什么是乞巧,她只学着别人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产生。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还有一首描写女儿稍长时化妆的情景。至于当时女儿有多大,作者并没有交代,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止六岁了。六岁时她“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什么都不懂,一副娇憨可人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发笑。这时候她已经不再盲目追随大人了,而是一个人在镜子前画眉。她画眉时并不是很专注,“有时绕树山鹊飞,贪看不待画眉了”偶尔有绕树而飞的山鹊,就把她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走了,只顾着贪看山鹊而把画眉的事都忘记了。可见她画眉并不是为了美就一心一意要把它画好,可能只是为了好奇而赏玩,这不经意间的举动透露出她的稚气与天真。
6、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7、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舟过安仁》
8、“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头,儿童摘扁豆。”(佚名)
9、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10、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 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11、《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2、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13、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14、童学馆——少儿国学(人文素质)教育领导品牌
15、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16、《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17、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五)》
18、北京市、重庆市、江西省、黑龙江省、辽宁省(除锦州市)、山西省、陕西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甘肃省、青海(除西宁市)、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海外。
19、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20、 儿童娱膝下,母子话灯前。——刘克庄《乍归九首·儿童娱膝下》
21、这首诗浅白如画,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22、——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23、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韩愈《听颖师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