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潜移默化): 注音:qián yí mò huà 释义:(1)潜:暗中的,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 (2)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耳濡目染的同义词)。
2、从修饰主体看。“潜移默化”修饰的主体大多是物或事,而“耳濡目染”修饰的主体大多是人,如:我的哥哥经常一边弹吉他,一边唱歌,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弹吉他。
3、从修饰的侧重点来看。“耳濡目染”往往指技能方面,而“潜移默化”往往指性格、习惯。
4、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喜欢你的。
5、(释义):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6、等到她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引导她读经典书籍,她的母亲说:
7、从词性来看。“耳濡目染”是中性词,而“潜移默化”往往只修饰到的方面,如道德风尚。
8、作为父母,起点低没关系,成为一个求知者是最重要的。求知者的求知欲是无止境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求知,这是学习的基本体现,一是温故知新,二是以新带学,让孩子带领自己进入新领域、学习新知识,同时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与动力。
9、侄儿只是几个舞蹈动作,在舞台上稍微亮相就匆匆下台了,而整场节目的那个小小主持人惊艳到了我。
10、(出自)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11、释义: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12、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13、正是这种观念支撑着我的书法创作与审美,所以,这些年来我的书法呈现给观众的就是这样一种秀雅、遒美、古朴、平和的基调,以雅俗共赏为标准,以秦篆汉隶和二王、米芾、赵孟頫行楷书系列为宗法的传统书法风格。不知读者朋友做何感想?
14、年前几次参加市文联组织的“书画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下乡送春联送万福”活动。当我们一次次在街边摆开阵势为老百姓书写春联时,一拨拨大爷大婶们排着队争着要春联的场面总让大家感叹,基层太需要文化了!感叹之余,我则回想起少年时看人当街写春联,从羡慕之余到自己写春联,随后苦练书法,并走上一生从事书法之路的历程,我几次给同行的朋友们讲,正是写春联活动对我的启蒙和耳濡目染,才使我有了今天的书法职业。
15、我不禁想到侄儿和他同样的年纪,却依然口齿不清,每天要不到零食就满地哭闹,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16、示 例 民众文学当有一种“~”之功,以纯正的博大的趣味,替代旧有读物、戏剧等底不洁的、褊狭的趣味。(朱自清《民众文学的讨论》)
17、(例子)有的成语即使你不懂,听得多了,耳熟能详,也就会用了。
18、我和“小小主持人”的父母聊了几个小时后,终于明白侄儿和他的差距在哪里。
19、知道这一点后,只要你真的有求知欲,就一定能传承给孩子。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更不要刻意掩饰自己的无知。如果假装无所不知,这点虚荣与自大,孩子感觉得到,也能默默学会。
20、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潜:暗中。默:无声无息。
21、教师们每日每时都在对学生的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2、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23、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4、由于耳濡目染,哥哥参军后也变得艰苦朴素了。
25、尤其是,当家长的学识跟不上孩子的功课时,家长会恐慌:我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但是我做不到。孩子的学业一直在进步,家长总有一天会无法辅导孩子,这是必然的。
26、商团货物被抢按照合约需要双倍赔偿给主顾,罗尔巴饱经忧患,这种事情耳濡目染得太多了。
27、耳濡目染是最有效的教育,因为它能体现你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效率很高,一个眼神或一个细微的动作,瞬间就可以传递很多信息,这也是家人之间朝夕相处的默契。所以,家长内在的优秀品质,孩子总能感受得到。
28、我的家庭教育大多来自耳濡目染的.个人经历。
29、(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欢天喜地,独有宝玉置若罔闻。”
30、由于妈妈是个厨师,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也非常喜欢炸油条。
31、9这样,儿童就可以从小通过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受到成人良好思想品德的影响,为形成良好的性格打下基础。
32、11文化的这部份内容是通过成长环境和家庭耳濡目染学到的。
33、太原统一心里咨询每周三晚间20:00~21:00与有需要的朋友互动,免费咨询。
34、 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终日耳濡目染,不学自会三分。
35、(错例)虽然是第一次,但由于写的都是那天自己耳濡目染的事情,因此写得生动、现实感强。
36、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37、有一次侄儿的幼儿园搞活动,侄儿和班上的同学一起表演舞蹈,我们全家人都去观看。
38、(出处):林语堂《说纽约的饮食起居》:“春卷、馄饨、麻菇鸡片西人已经耳熟能详。”
39、出 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40、指对行为、性格或观点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1、我对书法的审美取向一直是坚持“雅俗共赏”的标准。我认为,书法既是一门十分传统的中国艺术,也是最有大众亲和力的艺术。说它传统,是因为中国书法艺术从汉字的源头甲骨文开始,它就具备了艺术性。加之中国传统文学、哲学、文化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是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一门艺术,离不开中国文化这片土壤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而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审美又离不开人民大众,离不开历代人们对之所赋予的艺术认同感。所以,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两个关键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对书法艺术而言尤为重要。中国书法艺术是依赖汉字而形成的。从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历程便可知道,汉字的各种偏旁部首、各种造型都有很丰富的“形”和“义”的特征,即使我们用中西方多种艺术原理去研究、去观照、去创作和探索,都不能离开其文字本源。现今一些颇为流行的所谓解构、变形、探索书法艺术的字形(图形)者,对西方所谓现代(当代)艺术也许是适合的,但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而言却是不伦不类的。那些过分强调书法是表现艺术、表情艺术、图像艺术者,都是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歪曲和颠覆。书法虽然也具有表情、图像、线条等多种艺术成分,但说到底,它是中国的汉字书写艺术,离开汉字的可识读性和汉字所固有的造型特征,那只能是伪书法!尽管历史上不乏一些富有创造活力和反叛精神的书法家,但是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我们看到,历史所留下来的最优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王铎、邓石如等等,他们的书法都是普通老百姓都能看懂、都极为推崇的!他们之所以能被大众认同,我认为,关键是他们的书法的形与质都能得到大众的雅俗共赏!尽管一些论者也认为,中国历史上曾有徐渭、郑板桥等书法家们曾把字也写得扭曲夸张变形,点画狼藉,书法似乎应该具有反叛精神,要与众不同,艺术的真理似乎应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我们却要理性地看待这种个别性的创造,犹如川菜中几道最麻辣的调料,有它的添加会使菜肴更有刺激味,但我们却不能每天都吃这些猛料,大众的胃口每天要吃的仍然是味道比较平和的菜。所以,书法中特别新奇而有创造者,虽然不可少,但却不是大家天天都能接受、时时都能喜欢的味道。二王、苏米、颜柳欧赵,这些才是千百年来经历过无数人视觉筛选出来的最醇正、也最大众化的艺术。
42、释义: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43、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44、(活动汇报)王老师的第一次见面会终于来啦!
45、耳濡目染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46、如果造的好,可以被选中,让所有的小粉丝们看到
47、说到这里,你可能也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在于环境,而这个环境是由父母决定的。
48、你父亲是个画家,你从小便耳濡目染,难怪有这么好的绘画基础。
49、6在家里孩子耳濡目染着家长的所作所为,所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
50、他生长在书香门第之家,对文学颇有兴趣,耳濡目染,很快就学会了写作。
51、原创版《文艺月报》:scwyyb@sina.com
52、(示例)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
53、12由于妈妈是个厨师,从小耳濡目染啲他也非常喜欢炸油条。
54、他也喜爱文艺,对京剧尤有心得,多年耳濡目染,对“国剧”的爱好深入骨髓,是一位热心的京剧票友。
55、侄儿六岁了,电视台的各种广告词背的滚瓜烂熟,只要背景音乐一出来,他就可以直接说出下一句广告语。
56、我生长于江南水乡的偏远乡村,从小耳濡目染的是青山碧水、鸟鸣虫唱。
57、妈妈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弟弟抢先说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
58、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59、两个都是受外界影响的意思,不过,耳濡目染通常指好的方面,比如父亲是天文学家,儿子从小耳濡目染,对天文也很感兴趣。潜移默化,可以指好的也可以指坏的,比如经常跟粗鲁的朋友在一起,潜移默化中,自己说话也带脏字。
60、 注音:ěr rú mù rǎn 释义:(1)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2)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指受好的影响。
61、释义: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62、成语解释: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见亲眼看到。
63、(出处):朱自清《民众文学的讨论》:“民众文学当有一种潜移默化之功,以纯正的博大的趣味,替代旧有读物、戏剧等底不洁的、褊狭的趣味。”
64、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就是不学也能慢慢掌握能力。
65、说实话,这个小女孩有震惊到我,每个人到了舞台上,许多能力都要大打折扣,而这个女孩还能表现这么好,说明她的能力远不止如此。
66、你年少便跟随岳少保驰骋疆场,这些道理你耳濡目染肯定比我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