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已有耻”的耻系指人的羞愧之心,为保护人格之尊严,对不道德的行为不屑为之,对加之于身的侮辱不能容忍,皆可谓有耻。顾炎武认为,耻是贯穿于子臣弟友出入往来辞受取与等日常生活之间的事,是做人的根本。士大夫当以天下为己任,不耻于自身之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不被其泽”,也即以天下之苍生百姓不得享有太平而为己之耻。这就把耻联系着士大夫济世安民的责任感。顾炎武还说:“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22)这就是士大夫阶级的责任。所以,士大夫阶级的有耻无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按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23)
2、 时任国务院秘书长、参议、故宫博物院管委会副委员长的王式通,住家离报国寺不远,发现动乱中顾祠已破败不堪,倡议筹资重修顾祠。1920年修葺,请大总统徐世昌亲自撰文“重修亭林先生祠记”,勒碑石于顾祠东墙。
3、整个纪念馆的房屋有回廊连接,在回廊砖地上刻有隶书顾炎武诗文砖雕,甚清晰,这里我把四块砖雕用简拼拼在了一起。(顾炎武生前名言)。
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 在工作上,学长怀着对专业的喜好和钻研,将这条路走得扎实而深远,纯粹。
6、顾炎武始终不肯与清廷合作,清廷多次请他出来主持编纂《明史》,都被他拒绝。他巅沛流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到处游学,取得累累成果。他以游为隐,躲避在清朝做官。他这样清修为人,甚至也得到了清朝政府和一些大官的敬仰。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清廷汇编《四库全书》,专门立了一篇《亭林先生神道表》,对顾炎武的生平事迹、道德文章予以全面肯定。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接受张之洞的提议,将他与衡阳王夫之、余姚黄宗羲一起从祀孔庙,对顾炎武的学术成就和声望进一步作褒奖。清朝皇帝还下圣旨,修筑“亭林祠”,用以纪念顾炎武。光绪二十一年(1894年),新阳县知县万厉钧为他重修坟墓。人们都是敬仰忠心耿耿,并有气节的人,这就像当年日军对待在抗日战争枣宜会战中壮烈牺牲的张自忠将军一样,他们全军列队脱帽致敬,并帮他整容,然后用白纱布包裹全身,用上好棺木盛殓。这种令敌人都感动的伟人,是我们民族当之无愧的脊梁。(顾炎武生前名言)。
7、 顾炎武故居馆内不仅陈列着家具摆设,还有壁画,讲述着顾炎武先生生平的历史事迹。
8、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唐 杜甫
9、若附上古镇的历史文化气息,则犹如锦上添花。
10、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11、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1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13、 日已近黄昏,路上是渴望归家的行人,这小镇,慢慢地沉静下来。脚下是千年的古桥,站在桥上,水中倒影清晰可见,只见不远处单拱石拱桥在河水的映衬下,水面上的半圆和水面上的虚半圆正好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整个河面风平浪静,不时划过的小船泛起的微波扰乱水面上平静的半圆。
14、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15、教化立而奸那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好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16、 艰苦力学,无师而成,我不如李中孚;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锡鬯;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山史;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力臣。自己给自己找出了十不如。看来大学问家都很自知,自谦,故成其大学问。
1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1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9、 按顾炎武自己的解释,“博学于文”即自一身而至家国天下,凡所以修齐治平之学问知识,皆儒者所当学。而不只是谈天说性,“专用心于内”,以致“士无实学”,惟务清谈。这显然是对明亡原因进行深刻反省而产生的,它把人们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扩大了,不只是体验无所不在的天理本体,不只是传统的“格”伦理之物、“致”道德之知,而是人类面对的自然世界和历史文化世界的实体实理,凡所以经国治政、民生日用之学问,都应当学习。
20、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22、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唐 李白
23、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春晓》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一句话,它就是顾炎武先生说的。无论是中日甲午战争,还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无论是南京大屠杀,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这句话都喊出了最响的音符,激励人们站起来抗争,用鲜血,用生命,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去保家卫国。得知顾炎武先生曾生活在千灯古镇,我岂能不去瞻仰?
2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6、 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先王之于民,其生也为之九族之纪、大宗小宗之属以联之;其死也为之疏衰之服、哭泣殡葬虞附之节以送之;其远也为之庙室之制、禘尝之礼、鼎俎笾豆之物以荐之;其施之朝廷,用之乡d,讲之庠序,无非此之为务也。故民德厚而礼俗成,上下安而暴匿不作。(16)归根结底,礼还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工具:
27、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8、他们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面前,都胸怀国家,以国家利益为重。
29、 矗立在北京的顾炎武祠堂,见证着中国近代史上一幕又一幕的国难民恨家仇,一场又一场的政坛风云激荡。虽然时局迭变,但是所有来这里参拜的学者朝臣们,都汲取了坚定的精神力量而后作用于国家与民族的复兴之中。
30、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1、 但顾炎武接下去却对宋明理学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与抨击。清初学界批判理学之声不绝于耳,但都不如顾炎武这段话厚重有力。他指出,古代无所谓“理学”之名,“‘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古代虽无“理学”之名,但有义理之学之实,那就是“经学”,如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春秋》文成数万,其义数千。”所谓“其义数千”,便是义理之学。然而经学非积学数十年不能通,这正如晋代范宁《春秋谷梁传序》所说:“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矣。”《春秋》一经须终身而学,其他各经亦须终身而学。
32、千灯不仅洋溢着人们安详恬静的生活,更有守家护国的担当。
33、今天,我走在路上,忽然“扑通”,踩了一个香蕉皮,重重的摔了下去。我醒来时,发现这个世界很奇怪。
3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35、 在汉代以后的学术思想史上有所谓今古文之争与汉学、宋学之争,其中汉学、宋学之争尤为激烈。由于汉学的主要形态是经学,宋学的主要形态是理学,因而便产生出一个经学与理学的关系问题。经学与理学的关系原本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可惜历来学者很少深入讨论它。而汉学、宋学之争在历史上往往表现为“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形式,当年,宋学崛起,将流传千年的汉唐经学“整体推翻”,而入清以后,汉学复兴,学者又要将宋明理学“整体推翻”。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顾炎武提出了分判“理学”、“经学”的标准问题。他说:
36、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学校 四(6)班 杨添欣
3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8、林则徐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39、对祖国的爱始终是黄大年最深的情结。大学毕业,他以“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书写爱国报国之志;在海外的18年里,他密切关注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在情感上“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回国后的7年,他更是夜以继日、忘我工作,成为众人眼中的“拼命黄郎”。“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人生的写照,更是他不变的初心。
40、然后,我又去瞻仰顾炎武墓。墓的露台全用花岗石砌造,石阶七级,石栏杆围护的平顶上是一个直径约二米的坟堆。墓前有碑,上刻“顾亭林先生暨配王硕人合墓”周围苍松环绕,环境幽雅,这个被梁启超生平最敬慕的人,被称为“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的人就长眠在这里,接受来自海内外游人的祭拜,在喜看山河换新颜,在期盼祖国进一步崛起。
41、 后人对顾炎武评价如此之高,但顾炎武在其《广师》中说: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读书为己,探赜洞微,吾不如杨雪臣;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42、(13)陶清:《拨乱反正回归原典——顾炎武的学术思想改造纲领》,《合肥学院学报》2005年第11期。
43、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44、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45、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
46、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47、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某自五十以后,笃志经史,其于音学深有所得,今为五书,以续三百篇以来久绝之传。而别著《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有王者起,将以见诸行事,以跻斯世于治古之隆,而未敢为今人道也。(12)
48、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49、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黄大年说服妻子卖掉经营的诊所,留下还在读书的女儿,回到了母校吉林大学。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了回国手续。他决定回国后毅然放弃一切,甚至“威胁”妻子离婚。
50、 顾炎武这段话是写给施闰章的,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宣城人,顺治巳丑(公元一六四九年)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参议,康熙巳未(公元一六七九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侍读。施闰章博综书籍,善诗词,有《学余堂文集》二十八卷。施闰章父祖生前皆笃志理学,他本人也尊尚理学,所以顾炎武对他说“理学之传,自是君家弓冶”。“弓冶”二字典出于《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意谓施闰章家族世传理学,子承父业,不坠家声。
51、 锦绣河山好收拾,万民尽做主人翁。(朱德)
52、接着,我去瞻仰顾炎武墓和亭林祠。因为顾炎武家濒临亭林湖,所以,人们又称他“亭林先生”。这顾炎武墓和亭林祠,就在故居南面院内,坐北朝南。它的前面是一座排坊,中间是亭林祠,祠堂门前立有一尊顾炎武青铜立像。在祠堂祭殿上陈设一个神龛,神龛上写着“圣旨”的红匾分外醒目。神龛内供奉顾炎武的青铜头像。在祠堂里陈列着顾炎武的许多著作,他在《日知录》中宣称自己“意在拨乱涤污”“启多闻于来学”。他提倡读书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清代学者开辟了治学方向。祠堂里还有曾国藩、梁启超等许多名人的题词。连在一般场合很少题词的朱镕基总理也在这里题写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力挺千钧的大字。
53、担当,从对象上看,有好多种。我举例说明如下。
54、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之蓝关示侄孙湘》)
55、译文:全国都在发狂,反而把那些不狂的人当作狂人。
56、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57、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5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9、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
60、论起来,这作文的审题难度是相当低的。朝阳一模的作文给我们的启示是,高三作文的审题难度大大降低,跑题的概率大大降低,考生要拼的,只有在构思和行文上了!
61、 很喜欢听学长讲述他的人生故事,虽然路程很远,但是不知不觉,已经到达了花桥地铁站。
62、 在延福寺的大院里,植物沾有灵气甚是好看,千年的银杏树,还有满树的花。看到美丽的花与树时,让人忍不住由衷而生赞叹之情,并流连于园中的美景,欢呼着雀跃着想去捕捉春天的美丽。
63、它还不止这些,还有许多奇特的功能。它上面有三个按钮,第一个红色按钮,你一按,它的翅膀就会展开,带你飞翔。再也不用担心上班或上学迟到了。黄色的按钮一按,就能收起翅膀。还有最后一个按钮,是蓝色的,你肯定想不到,设计它的人,考虑的很全面,就是如果你碰到刮风下雨的天气,该怎么办呢?有人会说,打伞啊,可是,如果那时刮了很大的风,那你不是要被吹跑了?所以,第三个按钮一按,它就开启下雨模式,从外套的衣领处伸出一把伞,给你挡雨,那么有风怎么办呢?别担心,它能在雨伞下方伸出四块专用挡风挡雨的材料,这样就不用担心会把你吹的直哆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