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2、K宽仁厚德开巻有益困知勉行空谷足音鲲鹏万里
3、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4、不料近几年来,它却如借尸还魂,奇迹般地活跃起来,意思也似乎变了:好像是顶撞、对付、争吵、作对之意——大概是浅学者因此字中有声旁“对”而望文生义——简直是生拉硬扯、胡编乱造!又不知“始作俑者”是哪位无知而无畏者?敢出来报个尊姓大名,说说你这样用字的根据么?
5、前两天在网上看见新华社一个通知,不知真伪:
6、金黄金黄的落叶(沙滩、菊花、落叶、麦田、稻田、油菜花)
7、译事之烦难,我们早已耳闻。但倘若不亲自去搅一趟这类浑水,恐怕就不能真切地体会到这一点。译书之前,我看别人的译著,大多横竖看不顺眼;自己动手之后,就深以为那些译者们辛辛苦苦译出,已经代人费心咀嚼过一回,无论是否佳译,只要干活认真,总还是积了功德的好事。这本书其实是个小册子,英文版才130余页,我自忖对老布的东东也多少有些谱,本以为不出三个月就可以搞定。不承想阅读它是一回事,翻译它是另一回事;翻译一篇文章是一回事,翻译一本书是另一回事;而翻译一本要跟海德格尔这样的人较劲的书则更是一件另类的事,尤其是对我这等不懂德语更不懂海德格尔哲学的译者而言。好在吉人自有天相。为着搞明白译文,我是到处“不耻下问”。被我叨扰的,既有陈嘉映、赵毅衡和倪梁康这样的学界大佬巨鳄,也还有友人戴从容、王峰、刘旭光这样的后生新锐。但我受惠最多的,却是范静哗、范劲,以及百度与谷歌这四君子。但凡句式繁复难解,我就请教范静哗博士;但凡遇上英语之外的其他欧洲语言,我就请教范劲博士。至于检视西人的固定汉译名称,我会搜索百度;检视西人的生平身份,我会搜索谷歌:正所谓“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是也。所有这些可敬而耐烦的人,包括为百度或谷歌效力的那些不知名的人,都是值得我稽首致意的。
8、3)许多单词中的o在英音中发/ɔ/,美音发的偏向嘴型较大舌位靠前的/a/,例如:hot,water;
9、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10、译文: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11、例句:他一生勤勤恳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12、碧绿碧绿的叶子(荷叶、小草、菜地、草地、大树)
13、1天冷嗯(不)冻织女手,荒年嗯(不)饿勤耕人。
14、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5、不要放过任何微小的音,要吹毛求疵的细听、分析,就是这样一丝不苟的练习。对初学者来说,一篇两三分钟的材料细分成若干段落已够练几个星期。语调节奏也是同一个练法,不过练的时候,尽量不要给咬字影响,否则顾此失彼,反而坏事。花一两个月练完几分钟的材料,口音会初见成效。
16、不论练习英音还是美音,都要找好一个模仿对象;切记不要标新立异,去找烟嗓,痰嗓;也不要特立独行,找年纪特别大的或者说话特别快的模仿对象。简单点说就是不要找太个性的对象去模仿。
17、Q庆云集清且俭清入骨千秋月千杯少全无敌强其骨
18、要想真正做到自己的模仿和原声音频无限相近,一定要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宏观上和微观上的处理。拿到一段材料(音频+文本),在听音频的时候可对文本先做以下处理(先后顺序可自行安排):
19、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20、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檄梁文)
21、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22、(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4、坚持每天模仿录音,一两个月之后口音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会感觉自己进步明显。有很多语音上的问题自己通过查资料,看相关参考书可以解决掉一部分。但是很多人处在初级阶段时没有这个能力水平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只是一昧在朗读,在录音,在模仿。并不知道自己的录音和原声音频的差距在哪里,自己的问题和错误在哪里。
25、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6、其,常用为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他或他们。其使用特点是:只能作词组或小句的主语,而不能作独立句子的主语。如可以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不能单说“其不幸”,“其不争”;又如可以说:余嘉其能行古道,而不能单说“其能行古道”;可以说:命其星夜驰赴京师,而不能单说“其星夜驰赴京师”——古人是从不犯此类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