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孔子的故事和成语)。
2、寡人之疾:齐宣王自言:“寡人好勇”、“寡人好货”、“寡人好色”(散见于《梁惠王上》各章),今专隐指好色。
3、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4、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5、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6、缘木求鱼:“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也。”(第七)
7、弟子丙:老师,你能听懂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在说什么吗?
8、我家弹瑟啊?无聊!"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9、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10、赤子之心:“大人者,不失其~者也。”(第十二)
11、于我心有戚戚焉:“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第七)
12、民无恒产,则无恒心:“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第又见于《滕文公上·第三》) 《梁惠王下》
13、一天,有个名叫陈子禽的学生问孔鲤:“你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一定比我们多吧?”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此之谓大丈夫。(第二) 《离娄上》
15、左右逢源:“(道之)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第十四)
16、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17、他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学,但也特别注重向别人请教,一遇到不懂的,就问别人,这就是所谓“每事问”(《八佾》)。
18、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19、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20、子张:老师,我不是犯懒,我只是……我只是想着,人与人遇到好事应该谦让,而您是老师,是长辈,我更应该谦让您。所以,我想着,把能发扬仁德的事情留给您去做。
21、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
22、这是孔子的名句演化而来的成语,原意是告诫自己遇到某个方面比自己好的人,就应该去学习对方的长处,争取可以做到一样好。遇到某个地方做得比自己差的人,就应该总结对方失败的原因,看看自己有没有出现同样的问题。孔子是要告诫我们首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其次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刻自我监督。
23、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24、有所不为:“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第八) 又:“以所不忍达之于所忍,仁也;以所不为达之于所为,义也。”(《尽心下第三十一》)
25、不孝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第二十六)
26、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27、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28、(3)《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朱源 做了三年县宰,治得那 武昌县 道不拾遗,犬不夜吠。”
29、老子便对孔子说:“日食的时候,天很黑,如同夜晚,对于懂礼仪的君子来说,是不应该把别人刚去世的亲人置于这样一种星夜出奔的不吉利的境地之中的。
30、拒人于千里之外:“池池之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第十三)
31、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32、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第五)
33、为富不仁:“阳虎曰:‘~矣,为仁不富矣。’”(第三)
34、孔子认为教育部应该分为三六九等,对每个人都应该是平均的。这其实是现在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小编本身支教过一年半,对于山区的教育问题还是深有感触的,当地的教育资源比起城镇差得太远了。孔子在当年就已经想到了这样的问题,确实不愧是大圣人。
35、孔子在去郑国的途中,和弟子们走散了,就独自站在外城的东门口,等候他的弟子们。因为是在冒着生命危险赶路,加上一路上的风餐露宿,孔子就显得很狼狈,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穷困潦倒、失魂落魄的小老头。
36、子张:不不不,不是这些。老师,我想问问您,什么是“仁”,仁义的仁。
37、守约施博:“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视)不下带而道存焉。”(第三十二)
38、小朋友们,听完了“废寝忘食”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呢?可以在留言和回复里告诉杏儿姐姐哦~
39、以德服人/心悦诚服:“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第三)
40、声音笑貌:“恭俭其可以声音、笑貌为哉?”(第十六)
41、孔子:听我慢慢讲来。恭,是恭敬的恭。一个人如果内心平和,不用放肆的态度去对待别人,那就做到了“恭”。
42、之后,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顾不上睡觉,忘记了吃饭,津津乐道于授业传道,而从不担忧受贫受苦;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纪。’这样的话呢?”,孔子的话,显示出他由于有远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实。
43、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44、造句:小明向数学老师请教一个和倍应用题的解法,他告诉我三种解法,这真是问一得三啊。
45、陈顶天醍醐灌顶般,决议留在这座幻想的城市。
46、不言而喻:“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粹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第二十一)
47、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48、这个成语是指不知疲倦地指导别人。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一生培养了很多的徒弟,是老师的始祖、典范。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老师,但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在能帮助别人的时候,就不要藏着掖着。
49、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
50、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这句话,它其实也是一个成语。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孔子就是想告诉我们虚心好学,对方可能九个方面都不如你,但是有一个方面比你强,那就应该向对方学习。虚心使人进步。
51、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八十一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来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字就叫“老子”。
52、出殡那一天,年仅17岁的孔子也去了,帮助办理丧事,送葬当天,当队伍正在行进时,突然遇到日食。老子立即让送葬的队伍停止前进,靠右站立,停止哭泣,等日食过后再走。
5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第一)
54、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55、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56、出尔反尔:“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第今意转) 《公孙丑上》
57、老子微微一笑,问道:“仁义是人的本性吗?”
58、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