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亨利埃特·冯·吕特维茨(HenriettevonLüttwitz)
2、在军事学校上学期间,席勒结识了心理学教师阿尔贝,并在他的影响下接触到了莎士比亚、卢梭、歌德等人的作品,这促使席勒坚定的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从1776年开始,席勒就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抒情诗。而且,在军校读书期间,席勒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反专制思想。1777年,席勒开始创作剧本《强盗》,1781年完成,次年1月在曼海姆上演,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据一些史料记载,当时的剧院就如同疯人院一样,人们潮水般的涌入狭窄的礼堂观赏戏剧,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席勒就是德国的莎士比亚。(席勒与歌德的爱情)。
3、《托尔夸托·塔索》(戏剧),始于1780年,1790年付印
4、1944年11月7日,佐尔格被杀害。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5、1814年歌德到莱茵河和美因河地区旅行。1817年他开始写作《我的植物学研究的历史》,创办《谈自然科学,特别是形态学》杂志(直到1824年)。
6、令人气恼的科策布。歌德与席勒之间的不和谐。
7、德·史达尔夫人在魏玛。柏林向席勒提供高薪酬职位。
8、在魏玛,人们嘲笑这本新杂志的“高雅的品味”。《德意志水星》出版人维兰德想必感觉到竞争的威胁,当《季节女神》后来办得并不顺利时,他幸灾乐祸的情绪溢于言表。他说,《季节女神》简直就像保存刻有摩西十诫两块石板的木柜,“谁要动它,里边就会冒出火来,吞噬那亵渎神明的人。现在人们可以稍微放心地来对待它了”。席勒知道,一本新的期刊,尤其在开办伊始,必定引起人们的关注,褒贬之声在所难免,有科塔的资金作后盾他信心十足。他在1794年6月24日给克尔纳的信中说:我们的期刊要成为划时代的作品,一切想要有品位的人,都得购买和阅读它。
9、佐尔格成功获得了德国驻日大使的信任,成为后者的重要助手和智囊,后来佐尔格干脆搬到德国驻日使馆办公,可以接触一切机密文件。同时,佐尔格加入了纳粹d。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忠诚的纳粹记者。
10、《收藏者及其家人》。一部家庭小说。席勒与众生相。
11、因为佐尔格几年来与莫斯科频繁联络,特高课早就侦知东京有一个外国间谍网,并曾怀疑佐尔格,但苦于没有证据,不敢冒着得罪盟友的风险直接进入德国驻日使馆抓人。直到特高课搜查佐尔格的日本情妇石井花子住处时,发现了佐尔格的一枚具有拍摄功能的打火机时,才掌握了切实证据。
12、歌德不要席勒离开魏玛。最后的作品。表现骗子的题材。
13、《审美教育书简》出版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了。但是,其意义依然具有生命力。法国的雅克·朗西埃(JacquesRancière,1940-)、美国的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1898-1979)等人都从中获得过灵感与启迪。
14、随后席勒也进入了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期,从1782年到1787年,相继发表《阴谋与爱情》(KabaleundLiebe)、《唐·卡洛斯》(DonCarlos)以及《欢乐颂》(OdeandieFreude,后被贝多芬谱曲)等诗歌或剧本,一时名声大噪。
15、歌德很早就已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在这方面他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克洛普斯托克和荷马。14岁时,他就想参加一个田园诗协会。同时,他也喜欢戏剧,因此在法国占领期间他频频造访法国剧院。1763年他在一场音乐会上见到了当时年仅7岁的莫扎特。
16、歌德的父亲是个饱学之士,年轻时曾游历南欧和北欧,最终定居在法兰克福,满足于一个闲职,主要靠遗产为生。父亲一旦发现年幼的儿子聪明过人,就全力培养,用铺天盖地的学问把小歌德包裹起来。歌德的学识和修养,以及后来的成就,当然得益于童年开始的填鸭式加百科全书式的灌输。这个孩子学习了五种语言,能弹钢琴、拉大提琴,学习过油画和铅笔画,读得懂世界史和艺术史,还会打牌、骑马、击剑、跳舞,经常上剧院。
17、席勒生于巴符州(BadenWürttemberg)的小城马尔巴赫(Marbach),童年时便展现出了对诗歌、戏剧的浓厚兴趣,尤其是莎士比亚、卢梭、伏尔泰等人的作品。1776年,他开始在一些杂志上发表诗歌,宣传反专制的思想。
18、《艾格蒙特》(悲剧),1775年开始创作,1788年付印,作曲家贝多芬给这部作品配乐
19、约翰·戈特弗里德·冯·赫尔德(诗人、思想家)
20、席勒与歌德在魏玛的相遇,让两人都迸发了无穷的灵感,仅1796年一年,他们就共同写下了近千首诗歌,非常高产。而正是在席勒的启发下,凝结歌德毕生心血的鸿篇巨制《浮士德》(Faust)第一部才有了创作雏形。
21、 他们并不是一见如故,原因就在于差距,以及这种差距在两颗敏感的心中引起的警惕。这种警惕,对旁人是一种永久的隔阂,而对知音,却是一种慎重的准备。
22、总体来说,席勒这一时期的创作是古典主义风格的,早年的浪漫激情已经几近消失。席勒和歌德合作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德国文学史上的“古典主义”时代。
23、弗里德里希·冯·缪勒(FriedrichvonMüller)
24、克里斯蒂安娜·弗里德里柯·威尔翰米娜·弗罗曼(ChristianaFriederikeWilhelmineFrommann)即米娜·海尔茨利普(MinnaHerzlieb)。诗人在《亲和力》中以“奥蒂莉”的形象为她树立了永恒的纪念碑。
25、17岁就嫁给了老歌德(报告老师,有人早恋)
26、文集共六卷,二百万字,第一卷为诗歌、小说;第二至五卷收入《强盗》、《斐耶斯科的谋叛》、《阴谋与爱情》、《唐·卡洛斯》、《华伦斯坦》、《玛利亚·斯图亚特》、《奥尔良的姑娘》、《图兰朵》、《墨西拿的未婚妻》、《威廉·退尔》、《德米特里乌斯》等十一部剧作;第六卷收入《人的美学教育书简》等理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