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康德看来,自由意志不能用外在的经验和知识来加以证明,加以解释,不能用通常的知识论来把握,因此有点危险。所谓“人心惟危”,人心危险,可以做恶也可以为善。一个人注定只能作善事,他就不是自由的。只有做善事的同时也可能作恶事,那他做善事才是自由的。如果一个人只有做坏事的唯一选择,那你无法让他负责追究他。例如一个疯子,他无法支配自己,所以他就像一个自然现象无所谓善恶,因为他无所谓自由。只有当一个人可以做好事,没有做好事而做了坏事,你才能追究他做坏事的责任;只有他可以做坏事而没有做坏事,你才能奖励他做好事的功劳,这是相互的。法学上也讲一个人要受自由意志的支配,必须是认识清醒的。受自由意志的支配是法律判断的前提。
2、PS:明晚8:00-9:00,继续我们的哲学微课堂,主要内容为尼采和克尔凯郭尔思想进路。
3、近代哲学是在经院哲学衰落的背景下产生的。经院哲学试图调和理性与信仰,结果不仅证明不了信仰,也动摇了人们对理性的信任。此后的文艺复兴对经院哲学烦琐的理性推理深恶痛绝,加之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动,全面走向了感性的时代,所以这个时期活跃于历史舞台上的是文学家艺术家而不是哲学家。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开始,在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鼓舞下,逐渐恢复了对理性的信心,而哲学家思想家们自觉地担负起了鼓吹理性,提倡科学,推进知识,教化大众的历史使命。于是,哲学与科学联手,逐渐以理性取代上帝的权威,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笛卡尔(包括前批判时期的康德)曾经发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给我物质和运动,我就能够创造世界。理性与科学被神话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4、2004年,康德去世200年,尼采去世104年。康德和尼采之后的我们,面临的仍然是同样的问题。这并不是说哲学没有“进步”,而是说真正的哲学问题是普遍而永恒的,而且在康德和尼采或许可以称之为“预见”,而在我们则是“现实”。西方哲学自尼采之后对传统的理性主义和形而上学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思批判,尤其是深入到了对启蒙主义的批判反思,可见康德(包括尼采)的问题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愈演愈烈,而他对问题的解答方式至今仍然有其意义。
5、不过我喜欢黑格尔,虽然黑格尔不喜欢中华文化。但是我觉得这完全是因为黑格尔误解了中华文化。黑格尔的逻辑学论述感觉是从老子那里偷来的,黑格尔却说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太玄了。所以黑格尔自己说引用了佛经的思想,特别说用自己的理解来写就不算是抄袭,感觉有点象孔乙己。窃书不算偷。
6、康德怎么读?怎么才能读懂康德?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大有商榷的。(康德的主要哲学观点)。
7、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8、《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9、如何杜绝乡愿,通过某种手段使这种人改过?孟子提出的办法叫做“返经”,即回到经典。如何回到经典,朱熹提出十六字心传,即《尚书·大禹谟》中说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允执厥中”,意思是人心是很危险的,道心是非常微妙的,要把握中庸之道,把握这个点。这个点不能靠外在的标准去认识,因此朱熹和二程都讲到“中不可识,默识心通”,靠自己内心体会才能把握中庸之道,只能心传。但这个“中”的标准是没有的。如何判定小人和君子的可靠标准是找不着的。由此得出结论,任何外在的手段都不可能使人心得到净化。
10、不过,康德又指出,由于范畴和感性直观毕竟来自于不同的认识能力,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范畴要能够运用于感官对象,还必须有一个中介,这就是“判断力”。判断力的原理就在于必须找到一个中间环节,它既具有先天的性质,又具有感性直观的性质,才能把先验范畴和经验直观双方牢固地结合起来。由于时间正好具有这样双重的性质,所以这个中间环节就是想象力对时间作种种先验规定而形成的“图型”(Schema)。如时间的“系列”是量的图型,时间的“内容”是质的图型,时间的“秩序”是关系的图型,时间的“包容性”是模态的图型等等。总之,知性的范畴不可能离开图型而有任何先验的运用,而只能通过图型运用于经验对象上。凡是企图超出感性经验的范围而把如单一性、实体性、因果性等等先验范畴作“先验的运用”,即运用于思想中的对象之上的做法(如理性派所做的) ,都是不合法的,是混淆了自在之物和现象。
11、时空与十二范畴是先验的认识形式,是经验知识的条件,同时也是知识对象即现象的条件。
1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康德亦然。读数遍,读以十计遍康德,多少还是能有所斩获。读康德,有一前提,心要静,净。康德哲学除了给你带来智慧,物质的东西是不会有什么收益的。
13、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在就任逻辑与形而上学教授一职后,康德哲学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781年,康德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这部哲学名著。此后又陆续发表了《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这两部著作。三大批判的相继问世,成为康德批判哲学体系形成的真正标志。(百度百科)
14、不过,莱布尼茨派的自然神论的世界观也并未完全退出康德的思想,他在这本书中也极力想把对自然界的科学解释与神学教条结合起来。他认为,上帝虽然并未用物质的手段创造和推动世界,但上帝仍然是宇宙的“原始的原因”,而自然界的必然规律则最终体现了“上帝的意志”,是上帝使自然界变得协调有序,而产生出有理性的人来则是上帝的目的。上帝把人的肉体构造得能够认识自然规律,但有机体的法则与自然规律并不完全一样。他说:“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字宙来!这就是说,给我物质,我将给你们指出,宇宙是怎样由此形成的”;但另一方面,“ 难道人们敢说,在微小的植物或昆虫身上也能找出它们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吗?难道人们能够说,给我物质,我将向你们指出,幼虫是怎样产生的吗?”(1)在康德看来,上帝按照两套完全不同的规律来设计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它们之间有“无限的距离”,前者是可以通过力学的手段制造出来的,后者却涉及一些“尚未展开的概念”,即涉及永恒、不朽、超越物质世界的某种精神性质。康德思想中的唯物主义无神论和自然神论两种因素的交织正是当时西欧各国哲学中自然和人、科学和道德、牛顿的影响和卢梭的影响相互冲突的反映。也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康德还在唯物主义的独断论和唯心主义的独断论之间动摇,直到休谟出来打断了他的“独断论的迷梦”为止。
15、我的话题是从谭嗣同《仁学》中的一段话说起的。他说:“两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儒学分两支,孟子学派和荀子学派。荀子学派,谭嗣同认为是占主流的。
16、书回正题,我对康德,是用我生命去体会康德,就是这样,还是难窥其一二。怎么回事?康德哲学本身就是很深奥哲学,不是大众化哲学。何兆武先生说读康德著作,要有自然科学知识做基础,我深深认同。
17、那么,200多年前的康德哲学如何能够对我们的思想发生有效的影响?这个问题或许在传统的解释学理论看来不成问题,但是在现代哲学解释学中却成了问题,虽然实际的结果是颠倒的:传统解释学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而现代哲学解释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却是卓有成效的。
18、如此我们对苹果本身是什么永不可知,我们只能认识到苹果有如此这般的现象。当然苹果自身必须存在,否则我们的那些主观感觉材料就沒有了来源与原因。
19、政治方面: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他支持法国大革命以及共和政体,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最后一部有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权国家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构想。
20、人的最高意义上自由性的表现,他认为应该是使我们的人的意志能够排除任何的感性干扰,以道德行为本身为出发点,也就是动机的这个层面,就要求能够上升到一种纯粹的实践理性。那么这种纯粹的实践理性就是一种自由意志东西,那么这个所谓的自由意志,就是一种纯粹实践理性的运用,这种运用的过程呢,表现为理性的自律,所以在康德看来,哪一个层次的自由是最高的?就是纯粹实践理性这个自身的这种自律。这是康德对自由概念三个层次的划分。
21、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22、康德早年, 正值牛顿物理学和18世纪法国唯物论在欧洲各国大力传播的时代。其中,法国唯物论排除牛顿的上帝“第一推动力”的假设而将运动归于物质世界本身的思想,对于人们的自然科学眼界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解放。然而,如果认为自然界从来就是如此、毫无发展变化的,认为一切运动的根源终究不是来源于物质内部,而只是在物质之间传递,那么自然界最终还是不能摆脱“第一推动”的问题,不能使自然界本身表现为运动的。康德发表于1755年的著作《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中译本译作《宇宙发展史概论》)就是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它在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康德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他认为整个宇宙最初是一团云雾状的物质粒子(即原始星云),后来仅仅是由于它们自身内部固有的引力和斥力的相互作用而导致了星云的漩涡运动,逐渐演化成了太阳系。这样,上帝的第一推动最终被取消了,上帝本身完全被逐出了自然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一切有限的东西由于其本性之故也一定有开始、有终结,目前的自然状态之前一定有流逝了的千秋万代,我们的太阳系也一定会走向消灭,而在这整个过程中都不需要上帝来直接插手。进而康德认为,人类本身也是产生出来的,别的星球上也可能有人类,他们离开太阳越远便越是由更轻巧的物质构造起来,也越是高级。这就用物质本身的原因来解释了一切自然的事物的变化和发展。